我們樓里的大媽們都活得有滋有味,使這座樓增加了不少生氣。
許大媽是許老頭的老伴,比許老頭小十幾歲,身體挺好,沒聽說她有什么病。生病也只有傷風感冒,躺兩天就好了。她有一根花椒木的拐杖,本色,很結(jié)實,但是很輕巧,一頭有兩個杈,像兩個小犄角。她并不用它來拄著走路,而是用來扛菜。她每天到鐵匠營農(nóng)貿(mào)市場去買菜,裝在一個藍布兜里,把布兜的袢套在拐杖的小犄角上,扛著。她買的菜不多,多半是一把韭菜或一把茴香。走到劉家窯橋下,坐在一塊石頭上,把菜倒出來,擇菜。擇韭菜、擇茴香。擇完了,抖落抖落,把菜裝進布兜,又用花椒木拐杖扛起來,往回走。她很和善,見人也打招呼,笑笑,但是不說話。她用拐杖扛菜,不是為了省勁,好像是為了好玩。到了家,過不大會,就聽見她乒乒乓乓地剁菜。剁韭菜、剁茴香。她們家愛吃餡兒。
奚大媽是河南人,和傳達室小邱是同鄉(xiāng),對小邱很關(guān)心,很照顧。她最放不下的一件事,是給小邱張羅個媳婦。小邱已經(jīng)三十五歲,還沒有結(jié)婚。她給小邱張羅過三個對象,都是河南人,是通過河南老鄉(xiāng)關(guān)系間接認識的。第一個是奚大媽一個村的。事情已經(jīng)談妥,這女的已經(jīng)在小邱床上睡了幾個晚上。一天,不見了,跟在附近小旅館里住著的幾個跑買賣的山西人跑了。第二個在一個飯館里當服務(wù)員。也談著差不多了,女的說要回家問問哥哥的意見。小邱給她買了很多東西:衣服,料子、鞋、頭....借一輛平板三輪,裝了半車,蹬車送她上火車站。不料去后再無音信。第三個也是在飯館里當服務(wù)員的,長得很好看,高顴骨,大眼睛,身材也很苗條。就要辦事了,才知道這女的是個“石女”,奚大媽嘆了一口氣:“唉! 這事兒鬧的!
江大媽人非常好,非常賢惠,非常勤快,非常愛干凈。她家里真是一塵不染。她整天不斷地擦、洗、撣、掃。她的衣著也非常干凈,非常利索。褲線總是筆直的。她愛穿坎肩,鐵灰色毛滌綸的,深咖啡色薄呢的,都熨熨帖帖。她很注意穿鞋,鞋的樣子都很好。她的腳很秀氣。她已經(jīng)過六十了,近看臉.上也有皺紋了,但遠遠一看,說是四十來歲也說得過去。她還能騎自行車,出去買東西,買菜,都是騎車去。看她跨上自行車,一踩腳蹬,哪像是已經(jīng)有了四歲大的孫子的人哪!她平常也不大出門,老是不停地收拾屋子。她不是不愛理人,有時也和人聊聊天,說說這樓里的事,但語氣很寬厚,不嚼老婆舌頭。
顧大媽是個胖子。她并不是胖得腮幫的肉都往下掉,只是腰圍很粗。她并不步履蹣跚,只是走得很穩(wěn)重,因為搬動她的身體并不很輕松。她面白微黃,眉毛很淡。頭發(fā)稀疏。但是總是梳得很整齊服帖。她原來在一個單位當出納,是干部。退休了,在本樓當家屬委員會委員,也算是干部。家屬委員會委員的任務(wù)是要換購糧本、副食本了,到各家斂了來,辦完了,又給各家送回去。她的干部意識根深蒂固,總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家庭婦女。別的大媽也覺得她有架子,很少跟她過話。她愛和本樓的退休了的或尚未退休的女干部說話。說她自己的事,說她的兒女在單位很受器重;說她原來的領(lǐng)導(dǎo)很關(guān)心她,逢春節(jié)都要來看看她.....
在這條街上任何一個店鋪里,只要有人一學(xué)丁大媽雄赳赳氣昂昂走路的神氣,大家就知道這學(xué)的是誰,于是都哈哈大笑,一笑笑半天。丁大媽的走路,實在是少見。頭昂著,胸挺得老高,大踏步前進,兩只胳臂前后甩動,走得很快。她頭發(fā)烏黑,梳得整齊。面色紫褐,發(fā)出銅光,臉.上的紋路清楚,如同刻出的一樣。除了步態(tài),她還有一特別處:她穿的上衣,都是大襟的。料子是講究的。夏天,派力司;春秋天,平絨;冬天,下雪,穿羽絨服。羽絨服沒有大襟的。她為什么愛穿大襟上衣?這是習慣。她原是崇明島的農(nóng)民,吃過苦。現(xiàn)在苦盡甘來了。她把兒子拉扯大了。兒子、兒媳婦都在美國,按期給她寄錢。她現(xiàn)在一個人過,吃穿不愁。她很少自己做飯,都是到糧店買饅頭、買烙餅、買面條。她有個外甥女,是個時裝模特兒,常來看她,很漂亮。這外甥女,樓里很多人都認識。她和外甥女上電梯,有人招呼外甥女:“你來了! ”——“我每星期都來。”丁大媽說:“來看我!”非常得意。丁大媽活得非常得意,因此她雄赳赳氣氣昂昂。
羅大媽是個高個兒,水蛇腰。她走路也很快,但和丁大媽不一樣:丁大媽大踏步,羅大媽步子小。丁大媽前后甩胳臂,羅大媽胳臂在小腹前左右搖。她每天“晨練”,走很長一段,扭著腰,搖著胳膊。羅大媽沒牙,但是乍看看不出來,她的嘴很小,嘴唇很薄。她這個歲數(shù)一她也就是五十出頭吧, 不應(yīng)該把牙都掉光了,想是牙有病,拔掉的。沒牙,可是話很多,是個連片子嘴。
喬大媽一頭銀灰色的卷發(fā)。天生的卷。氣色很好。她活得興致勃勃。她起得很早,每天到天壇公園“晨練”,打一趟太極拳,練一遍鶴翔功,遛一個大彎兒。然后順便到法華寺菜市場買一提兜菜回來。她愛做飯,做北京“吃兒”。蒸素餡包子,炒疙瘩,搖棒子面嘎....她對自己做的飯非常得意。“ 我蒸的包子,好吃極了”,“我炒的疙瘩,好吃極了”,“我搖的嘎嘎,好吃極了!”.她間長不短去給她的孫子做一頓中午飯。他兒子兒媳婦不跟她一起住,單過。兒子兒媳是“雙職工”,中午顧不上給孩子做飯。“ 老讓孩子吃方便面,那哪成!”她愛養(yǎng)花,陽臺上都是花。她從天壇東1門買回來一大把芍藥骨朵,深紫色的。“能開一個月!”
大媽們常在傳達室外面院子里聚在一起閑聊天。院子里放著七八張小凳子、小椅子,她們就錯錯落落地分坐著。所聊的無非是一些家長里短。誰家買了一套組合柜,誰家拉回來一堂沙發(fā),哪兒買的、多少錢買的,她們都打聽得很清楚。誰家的孩子上“學(xué)前班”,老不去,“淘著呢! ”誰家兩口子吵架,又好啦,挎著胳臂上游樂園啦!喬其紗現(xiàn)在不時興啦,現(xiàn)在興“沙洗”..大媽們有一個好處,倒不搬弄是非。樓里有誰家結(jié)婚,大媽們早就在院里等著了。她們看扎著紅彩綢的小汽車開進來,看放鞭炮,看新娘子從汽車里走出來,看年輕人往新娘子頭發(fā)上撒金銀色紙屑....
*文選自汪曾祺《我們都是世間小兒女》
推薦閱讀:
本書作者汪曾祺,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京派小說傳人,沈從文的入室弟子。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本書集結(jié)了汪曾祺經(jīng)典的散文作品。從敘事抒情再到人生感悟。簡單的話語中自然流露出汪曾祺淡泊的人生態(tài)度。在他的筆下,每種草木都各有性情,各不相同。凡小事、民俗、花鳥蟲魚燈都變得生動有趣。內(nèi)容從容平淡,給人一種不可言說的溫暖。
相關(guān)新聞
- 2020-10-13文學(xué)名家筆下的人物 | 窗前的母親
- 2020-10-13北麂人家
- 2020-10-12一湖千垛萬種情
- 2020-10-12深山野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