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詩與思的盛宴
千年以來,人們是如此的喜愛蘇東坡,其機智詼諧、樂觀通達、多才多藝和品咂生活的高超本領,令無數人心曠神怡。
許多當代讀者心中都有一個現成的蘇東坡。那么張煒的《斑斕志》(人民文學出版社)又會告訴我們什么新的內容、言說多少不同的思悟?這太令人期待了。10年來,他有過四部古典詩學(《楚辭筆記》《也說李白與杜甫》《陶淵明的遺產》《讀詩經》),皆因獨辟蹊徑、深思別悟和凌厲暢言,給讀者帶來一次次“驚艷”。此次所論仍為傳統中的“大經典”,而且是“人見人愛”的蘇東坡,其難度不知要大出多少。
然而以我的感受來說,樸素率直、將心比心的誠懇、過人的知性,使人時而激越時而屏息,既痛快淋漓又耳目一新,是本書的最大特點。與解讀四部經典相同處,是再次煥發出異樣的機趣,更有灼人的熱情。
作者將蘇東坡豐富曲折的一生分成了7個相對獨立的單元。循詩人的生命軌跡尋覓,阡陌縱橫迂回逶迤,好像跟定了一個全新的導游。從“不自覺的強勢”“真偽自由書”“一生刑賞”到“從嬌客到棄石”“煎耗養頹”“直擊淪落客”“異人三視”,最后再到“不可套語解東坡”“走不出的迷宮”,近130個標題,每題都緊扣獨思,撥動心弦。
人云亦云易,集合眾說易,最難的是令人信服的透徹、近情近性和撥云見日的豁亮。淤滯已久的成見,百口一詞的概念,都在作者這里被破除。自宋以降,無論士林民間,蘇東坡傳奇之多色彩之盛,庶幾等同于現在的網紅。詩人身居廟堂顧盼山林,躬耕田園遙望宮闕,通常被視作儒釋道互補的人物。作者就此論道:“蘇東坡并不是那種輕易就范于成說的人,他既能堅執,同時又是一個博采廣納的人。他對三大學術流派由向往到終身不渝地信仰者,唯有儒家一途。”
面對一位偶像級的古典詩人,須持平心正氣之論。作者對詩人偏愛,卻非一味褒揚:“蘇東坡常常表現出一種強勢。這往往是不自覺的。道人所未道,察人所未察,總有敏捷的先手,這都給人一種強勢感,客觀上也必然招致嫉恨。恃才縱氣,而不是恃才斂氣,這似乎是他這一類大才子最顯著的特征,實際上也是他們命運的死穴。記錄中蘇東坡辯論起來豪情萬丈,可謂‘橫掃千軍如卷席’,痛快之余也對他人形成了壓抑。”
“憑心而論,蘇東坡主觀上對自我才華的鑒定是準確的,沒有多少虛妄和夸大,但同時他對這一切也是自傲的……妙筆生花的細微處,在于一支筆的自我行走,筆端凸顯的不再是出自胸臆,而是來自莫名的慣性,好像一支筆在無比嫻熟之后能夠自我繁衍,妙趣橫生。這種游戲的興奮籠罩著他,如墮霧中,真性也就遁到遠處。這種時刻對文章來說并非是好的。”
……
作者每論到忘情處,會使讀者產生一種錯覺,恍惚覺得他在自述心曲:就像追溯一段往事、懷念一位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