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歷書好看更要耐讀
2020年“余額”不足,2021年日歷書“激戰”正酣。比起單純具有實用功能的日歷,日歷書因為內容豐富、制作精美,不乏即使過期了,也希望收藏的忠實擁躉,更有不少讀者將每年購買日歷書視為辭舊迎新的儀式感行為。
市場的良好反饋使得日歷書種類迅速增多。從今年上新的產品來看,既有文化氣息十足的《故宮日歷·2021年》《一笑相逢蓬海路:唐詩宋詞日歷二〇二一》《把日子過成詩:2021年日歷》《文豪日歷2021:外國文學史上的今天》《十點讀書日歷2021》,也有針對學生群體的《趣味化學日歷2021》《2021高考日歷》,還有個人色彩濃厚的《蔡志忠日歷·一日一禪2021年》等。
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可作為知識普及讀本閱讀的同時,日歷書也將目光拓展到觀照當下現實生活的內容,讓日歷書成為美好生活的陪伴。
品種繁多的日歷書一方面滿足了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但也不免令人眼花繚亂,甚至產生審美疲勞。加上市面較受歡迎的日歷書多是“老牌”IP的延續,比如自帶流量的故宮,以及本就粉絲基礎雄厚的“十點讀書”等,讀者對脫胎于這些IP的日歷書喜好相對固化,也讓新“入局”日歷書的突圍顯得不那么容易。
在筆者看來,日歷書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將百姓生活必需品與出版社優質內容資源完美結合,形成日歷圖書化、圖書實用化的特色。日歷書想要脫穎而出,依然要本著為讀者服務的初心,不斷創新內容、形式,在實用化基礎上力求更加耐讀。
從內容來看,細分有特色的內容能吸引新讀者。比如《2021高考日歷》鎖定學生群體,從2020年7月5日開始,到2021年6月6日截止的高考紀年法,配合對156所高校簡明扼要的介紹,方便學生使用。
從設計來看,精美的制作工藝讓對“顏值”敏感的讀者產生購買的欲望。比如《把日子過成詩:2021年日歷》除用色考究,采用雙開門精裝、雅致窄函套之外,還推出相配套的消寒圖、冰箱貼,傳遞藝術享受。
從形式來看,日歷書本身可以增加更多玩法,產生增值效應。比如《湛廬珍藏歷·大英圖書館 2021年》添加了每天一分鐘的音頻,順應年輕群體信息接受習慣,以融媒體形式將日歷書的內容價值進一步放大。
作為出版社打造的文創產品代表,日歷書的成功有目共睹,但當市場漸趨飽和,就要特別注意避免重復與跟風,甚至造成資源浪費。筆者認為,在對日歷書內容精耕細作的同時,不妨繼續從百姓生活需求的角度挖掘與出版社資源的契合點,不斷開拓思路,為讀者奉上更多雙效俱佳的文創產品。
相關新聞
- 2020-10-13心游天地外 意在有無間——悼念張世英先生
- 2020-10-13在“江村”,讀費孝通
- 2020-10-134條公益視頻、4本新書!換個角度讀600年紫禁城
- 2020-10-10第16個“她”!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