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中國鄉村精準扶貧壯舉
報告文學叢書《十村記:精準扶貧路》(湖南教育出版社),講述了中華大地上10個貧困村脫貧致富的故事,這些作品用樸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生動的細節、飽滿的激情,以點帶面地再現了這些村落精準扶貧的非凡歷程。
叢書的策劃、編寫與出版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認可,2017年,《十村記》被列為“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次年,《十村記》俄文版入選中宣部對外出版項目;今年,《十村記》入選中宣部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黃承偉認為,《十村記》選材獨特并具有現實意義,對傳播我國精準扶貧脫貧經驗有一定的價值。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李炳銀指出,《十村記》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中國鄉村歷史文學記述。
選材獨特,聚焦精準。《十村記》是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扶貧足跡講述精準扶貧故事的。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幾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實地考察了全國各地共計24個貧困村落,指導各地的精準扶貧。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叢書編委會精心挑選了10個省份的10個村落,包括華北地區的趙家洼村(河北)、駱駝灣村(山西),華中地區的張莊村(河南)、神山村(江西)、十八洞村(湖南),華東地區的大灣村(安徽)、赤溪村(福建),西部的照金村(陜西)、三河村(四川)、花茂村(貴州)等。10個村落涉及漢族、苗族、彝族、仡佬族、畬族、客家人等民族與人群,其中貴州花茂村是苗族、仡佬族和漢族等民族聚居的村落。這10個村落有大有小,花茂村1345戶、4950人;趙家洼村(115人)和神山村(231人)只有54戶。這些村落脫貧的方式、措施各不相同,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十村記》是以一斑而窺全豹,通過10個有代表性的村落輻射全國精準扶貧的全貌。
赤子之心,百姓情懷。叢書采用了史志、民族志的寫作手法,注重挖掘村落的歷史文化意蘊,探尋貧困的深層原因,展現精準扶貧前后村落自然文化生態與村民精神風貌的變化。10個村落以局部映射全局,貧困的原因是何等相似,諸如地處深山,交通不便,土地貧瘠,資源匱乏,產業單一,教育水平低,叢書作者通過生動具體的人物故事體現黨的扶貧政策,將村干部、第一書記、貧困戶等的命運置于精準扶貧的時代背景下,讓人物講述自己的故事,真實記錄中國“消除貧困”的偉大壯舉。
叢書作者都在本省工作,熟悉當地的情況,或與所寫村落具有特殊的情感聯系,他們以赤子之心書寫著精準扶貧的故事。《十八洞起航》的作者曾小穎先后兩次在湘西花垣縣掛職鍛煉各兩個月;《多彩照金》的作者2019年元宵節還在村里采訪;《赤溪清水流》的作者胡銀芳以北京作家、寧德福鼎市貫嶺村媳婦的身份講述著家鄉的扶貧故事。
這些作者主動融入到消除貧困的實際行動中,為貧困戶和基層干部書寫。他們是一群具有憂患意識和情懷的人,他們的內心是柔軟、細膩、敏感的;他們筆下的故事是有溫度、沾泥土,閃爍著七彩光芒的。
相關新聞
- 2020-11-09獻給時代的凱歌
- 2020-11-09武漢人共同書寫戰“疫”日記《英雄城記》
- 2020-11-05駐村日記《走出大山》出版
- 2020-11-05生動詮釋百年追夢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