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澤、葛劍雄、阿來、唐家三少等作家學者圍談新媒體時代科技與人文的深度跨界融合
如果杜甫有手機,他的詩歌會變成朋友圈曬圖嗎
■本報記者 許旸
“如果唐代詩人杜甫有手機,他的經典詩作起碼少寫四分之一!”“迷弟”杜甫寫給李白的諸多深情沉郁的文字,會不會淪為碎片化的朋友圈式表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評論家李敬澤, “腦洞大開”拋出的話題,近日在互聯網平臺上持續激起漣漪。
這個有趣假設的背后,凸顯了學界關心的一大現象——身處多媒體時代,人與人的連接溝通看似無比通暢便捷,但為何表達創作的欲望并未隨之成正比?高科技催生的即時社交,究竟是激活了更多靈感火花、促成不同群體的彼此理解,還是令人們陷入單一封閉的“信息繭房”?
這也是日前在京舉辦的第五屆騰云峰會所探討的主題。李敬澤、葛劍雄、阿來等作家學者談到,今年以來,彌漫全球的新冠疫情很大程度從物理上阻隔了人群間的連接,打破了現代社會正常的流動秩序,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科學技術,以及無形而強大的文化力量,則在重構與維系連接中發揮突出作用。相較傳統的創作局面,科技與人文的跨界深度融合正成為當下文藝傳播的醒目烙印,兩者能彼此催化到怎樣的程度,需注入新的視角加以打量。
空間和時間的阻隔是催生詩意的土壤?
被阻隔之時,備感“連接”的珍貴。疫情期間,李敬澤在家讀杜甫的詩。他發現,假如杜甫活在互聯網時代、有手機,起碼四分之一的詩不必寫——“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寫的都是地理、空間和時間上的阻隔,但詩人使阻隔升華為精神的空間,進而催生出詩意的土壤。”
杜甫曾寫下20多首詩作,傾訴他對李白的思念,“放到今天,兩人想說啥,一通語音或視頻就搞定,甚至有可能因聯系頻繁,產生口角,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李敬澤進一步暢想:“由于連接的故障和不暢,反而成就了人類的大部分故事或戲劇性。連接是我們的天性,不連接也是天性,就像黑格爾所說——必須棲息在這個絕對的否定性的身邊,我們才能開始精神上的征程。”
換言之,有了手機,交際更即時,但流于碎片化的交往是否也流失了某種雋永與回味?前不久在全國巡展的“溫暖的友情——巴金與友朋往來手札展”,展出了一批文壇名家交往的手稿、信件,李敬澤駐足展品前,他的焦慮也隨之累積——鴻雁往來、一幅幅字畫最大程度留存了鮮活字跡與表情,“那我們當代的文學生態定格儲存在哪?未來的人們要打撈21世紀的文藝互動,是不是只能在茫茫大數據汪洋中,去翻查舊手機上的聊天記錄、朋友圈截屏?”
這也讓學界進一步思索——連接與不連接,是辯證的關系。“疫情之下,連接變得更重要了,要使自己對他者、對自我有新的體認與發現,既要流動,也要探索不斷移動的新的邊界。”在不少學者看來,技術促成連接的努力仍將一往無前,但與此同時,必須意識到科技需要進一步與人文、人性對話,超越信息鴻溝所制造的新隔閡。
打破“次元壁”,網絡文藝升級講故事的能力
互聯網時代進入了快速裂解的分眾時代,科技究竟將如何重構新連接、打破“次元壁”,催生數字文化新表達,幫助人類開啟新旅程?
“如果沒有網絡,我們就成了孤島。”作家阿來發現,技術力量給予實際生活和生理情感上的支撐都很重要。但與此同時,網絡文藝需要不斷升級“講故事”的能力,以人文底色賦能技術傳播。
“科技已經將物理空間的連接效率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那靠什么連接人類的文化、思想與情感?我想,答案可能是‘豐富生活、溫暖人心、感動人性’的故事。”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CEO程武提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科技能力成為維持社會運轉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礎上,文化得以沖破邊界,為人們帶來美和希望。比如,光是“云游敦煌”小程序中,千年前壁畫以電子日歷、互動劇等形式向用戶“講”起故事,訪問量已破1200萬。今年9月推出的“數字秦陵”小程序中,秦陵文化融入短視頻、游戲等新文創內容形態,僅6天訪問量便突破180萬。
今年擔任游戲《王者榮耀》學術顧問后,歷史學家、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葛劍雄認為,人類表達的最終目的,不止是傳遞信息與知識,更是自我表達、自我存在;近年來強調的中國文化、中國特色的對外傳播,同樣需要轉化為“海內外通吃”的產品、服務。“從這個角度出發,游戲是很好的表達方式之一;包括網文、網游在內,恰恰能更有效地形成中國文化軟實力。”
“網絡文學本身就是一種全新的表達方式。”網文作家唐家三少深有感觸,過去文學創作的高門檻如今已被網絡大大降低,作者可以隨時發布并即刻得到讀者的反饋和支持,這大大促進了創作生態的繁榮。如今,中國網絡文學不斷通過自身豐富的故事性走向世界,更多作品被改編成動漫、電影、游戲等其他形式。恭王府博物館館長馮乃恩說,從個人表達衍變為中國文化的強勁表達方式,更多網絡文藝作品為世界創造出屬于這個時代的中國文化符號,正凸顯了科技與文化結合的力量。
相關新聞
- 2020-11-30現存刊刻時間最早的王安石文集再現三卷孤本
- 2020-11-30原創科普圖畫書“紅袋鼠物理千千問”向全球兒童播撒物理種子
- 2020-11-30甘肅集中出版四部考古學術著作 展示20年來考古發掘成果
- 2020-11-30二月河作品《九王奪嫡》推出馬來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