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先生
《掬水月在手》發布會現場
2018迦陵學舍中秋雅集,作者與葉嘉瑩先生、汪榮祖先生合影
一
庚子盛夏,淫雨霏霏。
我在京西大覺寺與傅瑩大使飲茶。是日恰逢農歷六月初一,是葉嘉瑩先生的生日。我提到即將上映的葉嘉瑩先生紀錄影片《掬水月在手》,談及這部影片的主題詞“弱德之美”。大使問我如何理解“弱德之美”?彼時,我尚未深入研習葉嘉瑩先生關于“弱德之美”的著述,但從字面理解,馬上浮現老子《道德經》中的名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莫過于水”。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更為遺憾的是引發世界政治的喧囂紛嚷。葉嘉瑩先生提出并由她本人展現的“弱德之美”,仿佛驚鴻一瞥,給了我們很多思考。
二
何為“弱德之美”?
葉嘉瑩先生提出的這一概念,出自對詞這一文體美學特性和內在意蘊的研究,最早見于其《從艷詞發展之歷史看朱彝尊愛情詞之美學特質》一文?;谶^往對詞體的研究“神韻說”“境界說”等不能秉承主旨,葉嘉瑩先生從張惠言“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王國維“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等論點出發,探尋詞作者因內心的“難言之處”于無意之中結合進入了詞的創作,敏感地把握住詞體以深微幽暗、富于言外之意蘊者為美的美學品質。
葉嘉瑩先生創造性地提出了“弱德之美”的概念,來歸納詞體的這種美感:“這種美感具含的乃是在強大之外勢壓力下,所表現的不得不采取約束和收斂的、屬于隱曲之姿態的一種美。”
葉嘉瑩先生發現,在清朝詞人朱彝尊《靜志居琴趣》《江湖載酒集》等作品中,隱含了一段與其妻妹的不倫戀情。因為這段不為社會所容的愛情,朱彝尊將內心中纏綿郁結的“難言之處”,化生成詞作中隱曲的“弱德之美”。在葉嘉瑩先生看來,不但“低徊要眇”“沉郁頓挫”“幽約怨悱”的佳詞、《花間集》中男性作者托名女性敘寫所表現的“雙性心態”,甚至蘇東坡、辛稼軒等豪放詞人蘊含“幽咽怨斷之音”和“沉郁悲涼之慨”的作品,都具有“弱德之美”——究其本質,這些都是在外在環境的強壓之下,不得不將“難言之處”以曲筆道出。
也正因此,葉嘉瑩先生認為詞體的“弱德之美”具有雙重意蘊和雙重心態。東坡詞意蘊的深曲,因其儒家用世之心受挫后遁而為道家之超曠的一種雙重的修養;稼軒詞意蘊的深曲,因其英雄之志受到外界壓抑所形成的一種雙重的激蕩;朱竹垞詞作意蘊的深曲,只是由于愛情的追求在禮教的約束之下所形成的一種既想要沖決網羅卻又不得不馴服于禮教的掙扎與矛盾。
朱彝尊收入《江湖載酒集》的一首小詞《桂殿秋》,言盡朱詞“弱德之美”:“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竹垞《桂殿秋》一詞深受后世詞評家激賞,甚至被況周頤評為清詞壓卷之作。江弱水《十三行小字中央:朱彝尊的風懷詩案》一文對朱彝尊與其妻妹纏綿悱惻的愛情作了福爾摩斯探案般的考據。
同為具有“弱德之美”的作品,但在葉嘉瑩先生眼中,風骨高下立判:東坡詞可以稱為“弱德之美”中的達士,稼軒詞可以稱為“弱德之美”中的豪杰,竹垞詞才真可稱為“弱德之美”中一個真正的弱者。
葉嘉瑩先生甚至認為,在古典詩歌行列中,陶淵明和李商隱也含有“難言之處”和“弱德之美”。陶淵明“不以五斗米折腰”,退隱歸園田居。李商隱身陷晚唐牛李黨爭,以隱忍態度承受痛苦。陶淵明、李商隱的詩歌各有其“難言之處”,以曲筆委婉道出,同屬“弱德之美”。
三
九月十日教師節,南開大學舉辦《掬水月在手》影片首映式。葉嘉瑩先生是國際儒聯榮譽顧問,我銜命陪同王念寧副會長專程赴南開致賀,有幸在南開禮堂聆聽九十六歲高齡的迦陵先生與白巖松共話詩意人生。迦陵先生坐在輪椅上娓娓道來,鬢發皤然,聲如洪鐘,風華絕代。
如何理解這位耄耋老人提出的“弱德之美”?竊以為可從三個層次理解。
首先,“弱德之美”是一個詞體美學的概念。葉嘉瑩先生將此種美感定義為:“在強大之外勢壓力下,所表現的不得不采取約束和收斂的屬于隱曲之狀態的一種美”。詞體美學的“弱德之美”,是一種敬畏、節制、內斂、隱忍的美感,是“感情上那種承受”,是“在承受的壓抑之中自己的堅持”。
再者,“弱德之美”不僅是詞體美學的意蘊,更有人格風骨的美感,是一種在承受壓力時堅持理想、堅韌不拔、外圓內方、一以貫之的美,是代表儒家至大氣象的美。正如葉嘉瑩先生所言:“弱德是我們儒家的傳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躬自厚而薄責于人,是我在承受壓抑之時堅持我的理想、我的持守,堅持而不改變。”
進而,追問“弱德之美”因何而生?乃是因為詞人追求理想境界而受挫不得,曲筆敘說“難言之處”。面對壓力,詞人可以保持沉默,但卻選擇了用折筆言之——蘇軾、辛棄疾、朱彝尊莫不如是,那是因為他們皆受內心生發的理想情懷、美好情感所驅使。從這個意義而言,“弱德之美”追求的是天池、蓬山、瑤臺這樣的詩意勝境,是陳寅恪先生筆下“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境界。
研讀《迦陵詩詞稿》,我發現葉先生詩詞中經常出現的五種意象:荷花、柔蠶、藍鯨、鯤鵬、妙音鳥,皆能體現“弱德之美”的意蘊。
葉嘉瑩先生是在農歷六月出生的,六月又稱為荷月,葉先生的小名就叫小荷。也正因此,荷花在迦陵詩詞中出現的頻率是最高的。葉先生十六歲時初學作詩,就寫了一首《詠蓮》:“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來原是幻,何以度蒼生。”自此,荷花的意象伴隨葉先生的詩詞人生。“花開蓮現蓮落成,蓮月新荷是小名”“昨夜西池涼露滿,獨陪明月看荷花”“一任流年似水東,蓮華凋處孕蓮蓬”“蓮實有心應不死,人生易老夢偏癡”……
柔蠶的意象出現在兩首迦陵詩詞當中。二〇〇〇年,葉先生作《鷓鴣天》一闋:“似水年光去不停,長河如聽逝波聲。梧桐已分經霜死,幺鳳誰傳浴火生?;ㄖx后,月偏明,夜涼深處露華凝。柔蠶枉自絲難盡,可有天孫織錦成。”二〇〇七年,葉先生用此闋詞韻作七言絕句:“不向人間怨不平,相期浴火鳳凰生。柔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從“柔蠶枉自絲難盡,可有天孫織錦成”,到“柔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相隔七年光景,迦陵詩詞同樣的意象,風格一變,由凄婉到豪健,由憂思惆悵到雄心萬丈,仿佛杜甫筆下“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迦陵心態可見一斑。
二〇〇〇年,葉先生讀到美國作家黛安·艾克曼(DianeAcker man)著作《鯨背月色》(TheMoonbyWhaleLight),說遠古時期海洋未被污染以前,藍鯨可以隔洋傳語,受此意象感發,創作一闋《鷓鴣天》:“廣樂鈞天世莫知。伶倫吹竹自成癡。郢中白雪無人和,域外藍鯨有夢思。明月下,夜潮遲,微波迢遞送微辭。遺音滄海如能會,便是千秋共此時。”時隔十七年后,葉先生又受此意象感發,創作絕句:“來日難知更幾多,剩將余力付吟哦。遙天如有藍鯨在,好送余音入遠波。”
鯤鵬是《莊子·逍遙游》中出現的意象。葉先生年少時即熟讀《莊子》,生平所作第一首詩作《秋蝶》,就有“三秋一覺莊生夢”之語。鯤鵬的意象在迦陵詩詞中多有顯現:“鵬飛誰與話云程,失所今悲匍地行。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托余生。”“一朝鯤化欲鵬飛,天風吹動狂波起。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懼扶搖九萬風。”……
葉先生少年時從伯父習詩詞,始知清代詞人陳維崧別號“迦陵”、郭麐別號“頻迦”,迦陵與頻迦合起來,迦陵頻迦就是一種鳥的名字。后來葉先生在輔仁大學從顧隨先生學詩,選擇與“嘉瑩”發音相似的“迦陵”作為別號。迦陵頻迦是佛經中描繪的一種棲息在雪山或極樂凈土的人首鳥身的神鳥,向人間傳遞美妙聲音,又被稱為妙音鳥,在梵文中稱為Kala vinka。迦陵頻迦經常作為樂舞的形象,出現在各種講經說法盛會上。在敦煌莫高窟的多幅唐代壁畫上,在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柱頭斗拱上,在正定隆興寺大悲閣觀音基座上,甚至在法門寺地宮金銀器和日本正倉院漆器上,都能看到迦陵頻迦的婀娜身姿。妙音鳥的意象在迦陵詩詞稿中也出現了兩處:“妙音聲鳥號迦陵,慚愧平生負此稱。偶往佛廬話陶令,但尊德性未依僧。”“迦陵從此得所棲,讀書講學兩相宜。學舍主人心感激,喜題短歌樂無極。”
荷花、柔蠶、藍鯨、鯤鵬、妙音鳥,是迦陵詩詞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五種意象。柔蠶雖然纖小,但卻是堅韌不拔、九死不悔的精魂。小荷與妙音鳥,一為先生乳名,一為先生別號,此二者身形小巧,甚至不失柔弱,卻亭亭玉立、卓爾不群。藍鯨與鯤鵬,身形不復嬌弱,但卻遺世高蹈,雍容華瞻,是天國人間美妙高潔的象征。此五種意象在某種意義上皆為迦陵自況,具有不折不扣的“弱德之美”。
四
電影《掬水月在手》最讓詩人歐陽江河感動的,是詩人葉嘉瑩不再是她本人,她的身體仿佛被李義山、陶淵明、杜甫等古人的靈魂附體了。誠然,葉先生年少時即喜李義山詩,中年時甚至在夢中以李義山詩意象作成絕句三首。荷花、柔蠶、藍鯨、鯤鵬、妙音鳥,這五種在迦陵詩詞中頻頻出現的“弱德之美”的意象,也無不具有濃郁的李義山元素。
且看此五種意象在李義山詩句中的呈現: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荷花)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柔蠶)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藍鯨)藍鯨雖出自美國作家《鯨背月色》,但卻頗類李義山詩中泣淚成珠的鮫人意象。
“天池遼闊誰相待,日日虛乘九萬風。”(鯤鵬)李義山此詩雖未直呼鯤鵬其名,但“九萬里風鵬正舉”的形象呼之欲出。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妙音鳥)青鳥是神話中為西王母取食傳信的神鳥形象,與佛經中的迦陵頻迦妙音聲鳥有異曲同工之妙。
迦陵真堪李義山的曠代知音!按照歐陽江河的研究,李義山、陶淵明、杜甫是對葉嘉瑩先生詩詞創作特別重要的三位詩人,在她內心中各代表了一個方向:確立了內心的寫作的李義山,確立了人格形象和生存方式的陶淵明,確立了詩律形式的最高規范和活生生的現實的杜甫。“她首先把這三個古人轉化為她自己的生命,她把自己內心的生命轉化騰空出來,然后容納了三位古代的詩人。”
從人格風骨而言,李義山、陶淵明、杜甫都是具有“弱德之美”的詩人。李義山是創作“朦朧詩”的先鋒,陷于牛李黨爭,“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同時也創作了大量極具史家慧眼的詠史詩。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田園將蕪胡不歸”?《歸園田居》詩的清新恬淡只是陶淵明詩的一面,他同樣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金剛怒目的一面?!睹┪轂榍镲L所破歌》道盡杜甫的儒士情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何止是李義山、陶淵明、杜甫三位古人,從生命的縱深而言,迦陵騰空了自己的生命,把整個流動的中國詩歌史的長河都納入了軀殼,融成精魂。這條長河的源頭在《詩三百》,一直汩汩流淌綿延在現代的白話詩。
蒙古族詩人席慕蓉陪同迦陵遠赴吉林葉赫古城遺址尋根。八十高齡的迦陵陟彼高岡,默然佇立,吟誦起《詩經·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席慕蓉說,迦陵在故土找到了“三千年以前特別為她寫的這首詩”。
詩人痖弦回憶,臺灣新舊兩派詩人起初是不相往來的。在紀念詩人的端午節,新詩人和舊詩人,“你吃你的粽子,我吃我的粽子”,“你紀念你的屈原,我紀念我的屈原”。葉嘉瑩在《幼獅文藝》上以現代方法研究傳統詩歌的三篇文章,使得臺灣的新詩人和舊詩人開始彼此往來,“新詩人和舊詩人開始在一個桌子上吃粽子了”。
影片中的這兩幕,迦陵翩然《世說新語》中的魏晉名士,令人動容。
五
顧隨是影響迦陵一輩子的恩師,言談創作多涉及儒學禪理。顧隨曾致信迦陵,希望她“別有開發,能自建樹,成為南岳下之馬祖”,而不愿她“成為孔門之曾參”。因為曾參是孔門里聽話的門生,馬祖是六祖惠能之下,“強宗勝祖”。
迦陵真正傳了顧師的衣缽,亦有出入儒佛的“雙重心態”,作詩為人皆如是。迦陵開蒙的第一本書是《論語》,一生秉持安身立命之“道”。迦陵自撰別號出于佛經,冥冥之中與佛家有不解之緣。
迦陵十九歲時感悟人生,作有詩句:“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禪不借隱為名”。她這樣解讀:“如果你想要不負此生,為人類或者為學問做一些事,你就必須要入世”;“而我不需要隱居到深山老林里去追求清高,我可以身處在塵世之中做我要做的事情,內心卻要永遠保持我的一片清明,不被塵俗所沾染”。這兩句詩一直被迦陵激賞,視作立身處世的理念,在南開大學迦陵學舍落成之時,用在學舍月亮門兩邊作為對聯。據迦陵晚年口述《紅蕖留夢》,她曾經假托顧隨說過這樣的話:“一個人要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以悲觀之體驗過樂觀之生活”,其實是迦陵自己的話。這是迦陵感慨人生憂苦所得,她超越了小我的禍福得失,把目光投向更廣大恒久的向往追求。迦陵通儒參釋之心可見一斑。
迦陵鐘愛荷花,荷花本身即為儒家和佛家兩家的象征。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有《愛蓮說》傳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芙蕖是儒士君子之德的寫照。同樣,佛經中也有多處比喻蓮花的意象。
迦陵大學三年級在廣濟寺聽《妙法蓮華經》,記住“花開蓮現,花落蓮成”之語,“曾向蓮花聞妙法”的意象后多處見于迦陵詩詞。一九八八年,趙樸老邀請迦陵赴廣濟寺素齋。是日恰逢迦陵荷月生日,彼地又是迦陵四十余年前聽講《妙法蓮華經》之所在。迦陵感嘆殊勝因緣,作有一闋《瑤華》詞,“忽聞道九品蓮開,頓覺癡魂驚起”。趙樸老受此感懷,和詞相贈,贊譽迦陵“是悲心參透詞心,并世清芬無幾”。
小說家白先勇亦評價迦陵有“佛家的心胸”,“唯有具備佛家的心胸才能如此悲憫”,也感受到她“非常入世,想要經世濟民、兼濟天下的宏愿”,見證她以一己之身詮釋了儒家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感慨她更有儒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詩人痖弦評價迦陵雖然看起來“柔弱秀美”,卻性格堅強,形容她是“穿裙子的士”,儒家對士的標準“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移”,迦陵都做到了。迦陵詩詞格局宏大、氣度非凡,晚年詩句“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師騷李杜魂”,一派元氣淋漓的儒家氣象。迦陵出入儒佛,兼而熟習《莊子》,儒釋道三者在她的作詩為人中合為一體。這不正是中華文化兼容并包的至大氣象嗎?
我想起了四十年前,著有《最后的儒家》一書、因梁漱溟研究而暴得大名的美國漢學家艾愷,第一次在北京采訪他心目中“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聽到梁先生敘述自己“既是佛家又是儒家”“既認同馬列思想又贊許基督教”,對于有著嚴格宗教教派分野的西方學者而言,不啻“當頭棒喝”。艾愷慨言,他起初對此茫然不解,后來終于想通,這種可以融合多種相互矛盾的思想,正是典型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特質。同為新儒家的程朱陸王,雖然都講義理心性,但其思想中都含有許多佛家的成分。梁啟超、章太炎等同樣將儒家、佛家和西方思想融入其理論思考。
從氣象的宏闊而論,迦陵儒釋道合一,取徑西方現代文論等研究中國詩詞,在儒釋道三家之間出入表里、游刃有余,在中國詩詞研究的領域,走出“古今中西之爭”。迦陵治學之融貫新舊,讓我想起朱晦庵的兩句詩:“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
六
迦陵自身“弱德之美”的背后,是其生命之縱深和氣象之宏闊,有如佛經偈語:“芥子納須彌”“一花一世界”。
“遙天如有藍鯨在,好送余音入遠波。”迦陵托名藍鯨發出的“滄海遺音”,其“弱德之美”不但能與古人通靈,在域外也有很多知音。
享譽世界的阿拉伯偉大詩人、思想家阿多尼斯先生,以九十高齡兩次登上黃山,寫作了獻給中國的詩集《桂花》。阿翁經常書寫中世紀阿拉伯蘇菲大師伊本-阿拉比的詩句贈送友人:“你以為自己是小小的星宿,這其中囊含了至大的宇宙。”阿翁詩句亦有此氣象:“我如何能學會螢火蟲的勇氣——它小小的雙翼竟然裹攜著火!”
這是何等豪勁雄渾的“弱德之美”?!
借用王靜安在《人間詞話》中對迦陵同族納蘭容若詞的評論:
“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此中境界,可謂千古奇觀,求之于詞,唯納蘭性德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近之。
“明月照積雪”,“夜深千帳燈”,迦陵先生“弱德之美”,庶幾這樣的境界。
庚子小雪,于京華洙泗濠濮
?。ū疚膶懽鞒忻扇~嘉瑩先生、張靜教授指教,文稿經葉嘉瑩先生審訂。謹致謝忱。)
?。▉碓矗褐腥A讀書報)
相關新聞
- 2020-12-222020年度中華書局雙十佳圖書揭曉
- 2020-12-22《法苑心語》出版發行
- 2020-12-21雷戰戈新書《岵峴往事》研討會及簽售書活動在蘭舉行
- 2020-12-21向文學高海拔進取 首屆“青稞文學獎”在九寨溝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