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看書,但是看得很雜。年輕時,特別喜歡讀小說。《水滸傳》《西游記》《牛虻》《靜靜的頓河》《悲慘世界》……古今中外,什么都看。我尤其喜歡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探案集》來回翻。
讓我開始向往敦煌的,是中學歷史課本里的一篇文章。敦煌是中國西北的一顆明珠,莫高窟里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課文不長,但讓我覺得敦煌太美了、太好了。從那以后,每逢有敦煌的展覽,或印有敦煌照片的明信片,我都要看一看。
1962年,也就是我大學畢業的前一年,我在《人民文學》上讀到作家徐遲寫的報告文學《祁連山下》,更讓我心生向往。徐遲筆下的主人公叫尚達,是一位留法畫家。熟悉的人都知道,尚達就是常書鴻先生。讀完《祁連山下》,我特別佩服、崇拜常書鴻先生。等到畢業實習第一次來到敦煌見到常書鴻先生時,我有些驚訝:他穿著樸素,看上去就像一個普通的當地人。
敦煌博大精深,有關敦煌的書,到現在我也不能說已經讀得足夠多。看書很陶醉,到洞窟實地去看更是如此。如今,關注敦煌的人越來越多。為了讓人們更好地了解敦煌,2006年我和趙聲良合作,出版《親歷考古:燦爛佛宮》。這是一本通俗讀物,書中配了很多圖片,已經多次再版。趙聲良還寫了一本《敦煌石窟藝術簡史》,也很受歡迎。這兩本書,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讀一讀。
我不算學者,談不上有多少學術水平。我在敦煌研究院的管理崗位上工作了40年,敦煌學、管理、法律法規、文化遺產、文物保護……各個方面的書都得看。是主攻業務還是做管理,我心里有時會矛盾。后來想明白了,敦煌研究院事大,保護事大,我個人多寫一篇論文、少寫一篇論文事小。
不過,我也不甘心完全放棄業務。在北京大學讀書時,宿白先生是我的授業老師,他的《白沙宋墓》是考古報告的典范。宿白先生對我的期望就是做好敦煌石窟考古報告。可是我多年交不出卷,懷著內疚、慚愧的心情,在反復挫折、失敗中探索前行,直到2011年才做出《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交付出版。
現在,我正帶著年輕人集中精力做敦煌石窟考古報告第二卷。這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研究工作:為了永久保存石窟的所有信息資料、推進敦煌石窟的深入研究,必須全面、科學、系統地做好考古報告,這是要留存的歷史檔案。石窟考古報告的撰寫非常枯燥、繁瑣,但也必須要做好。因為哪怕以后萬一洞窟坍塌,有考古報告在,就可以復原。對石窟負責、對歷史負責,我們不僅要完成第二卷,還要一卷一卷地做下去,直到完成所有敦煌石窟的考古報告。
相關新聞
- 2021-01-28圖書市場的危機與變局 ——《2020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解讀
- 2021-01-28酴醴醨醑釃釂醟酲,沒喝酒光看這些漢字就醉了……
- 2021-01-25小書院|丨丶骉惢掱巭忈嫑,這些漢字你都認識嗎?
- 2021-01-25為什么一些鄉村題材作品,顯得“隔”和“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