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文學《子弟》新書上市:講述賈玲的同款青春
最近,“賈玲成全球票房最高女導演”的話題登上熱搜。由賈玲執導的電影《你好,李煥英》不光賺足了觀眾的眼淚,片中工廠大院的生活也引發了眾多廠礦子弟的回憶。無獨有偶,近日,一本由東北青年作家潘一擲創作的文學作品《子弟》悄然走紅。這本講述廠礦子弟熱血青春的小說,再次掀起了廠礦群體的懷舊熱。
據悉,《子弟》的故事主要發生在九十年代,其原型地為位于遼寧的三線軍工廠——向東化工廠,與電影的發生地東方化工廠屬于兄弟廠,堪稱賈玲的同款青春。
《子弟》封面
廠礦子弟回不去的故鄉
自六十年代起,遍布全國各地的國營大工廠用成熟的配套設施、完善的福利制度、穩定的工作吸引著一批又一批年輕人。從廠一代傳承到廠三代,形成以廠為家的獨特社會形態。商店、職工醫院、職工俱樂部、子弟學校、家屬院圍繞工廠拔地而起,熱鬧繁華;既是同事又是老友的鄰里關系,匯成飽含溫情的熟人小社會。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國營工廠逐漸褪去了輝煌的外衣。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承載一代廠礦子弟青春回憶的工廠大院也逐漸破敗蕭條,甚至人去樓空,成為廠礦子弟回不去的故鄉。
小說《子弟》正是以三個少年男女在工廠大院中的青春成長為主線,歷經工廠從輝煌到走向衰敗,最終全廠搬遷的時代過程。創作的契機則源于作者潘一擲的一次出差經歷。在數年前出差西北的飯局中,一位客戶偶然提起有關廠礦生活的話題,竟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幾位來自不同地方的廠礦子弟一直聊到飯店打烊還沒盡興。
這次討論讓潘一擲深受觸動,他意識到自己的青春并非個例,在全國各地的國營工廠中,無數“子弟”也曾經歷過相同的少年時代。在父母的工作圈中生活,在相熟的家屬院里成長,在子弟學校揮灑時光的絕版故事,曾在無數子弟的青春中原樣上演。
為了更全面地寫出子弟的真實生活,潘一擲在之后的出差過程中,從新疆的鋼鐵廠、甘肅的核工業廠、重慶的鑄鋼廠到貴州的航空廠,廣泛搜集超過50座廠礦中的青春回憶。并在豆瓣建立“廠礦子弟”小組,迅速聚集了數千名來自各地的子弟,共同追憶青春。
截圖
扎根懷舊文學,讓讀者在小說中找到故鄉
2018年,中央提出了保護利用“三線建設”“兩彈一星”等重大工程項目遺跡,挖掘有關歷史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資源的指示,《子弟》中西鐵城廠的故事原型向東化工廠也因此被改造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讓潘一擲大受鼓舞。
在談及未來創作方向時,潘一擲表示,自己將繼續深入在懷舊文學上的創作,從不同角度講述廠礦故事,讓離鄉多年的廠礦子弟都能在自己的筆下中找到故鄉。
對于懷舊文學的發展,潘一擲有著很大的期待。他認為,懷舊是對過往的肯定,每一代人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懷舊故事,從《血色浪漫》到《風犬少年的天空》,這些火爆的故事中最打動人的,都是其中的懷舊氣息。自己所撰寫的,正是廠礦子弟的“芳華”。
其春節前完稿的中篇小說《萬媽媽的綠皮火車》,依舊是以廠礦生活為背景。在這個以母愛為主題的故事里,心高氣傲的萬媽媽為了將天性散漫的孩子送進大學,將與丈夫、孩子展開啼笑皆非的家庭沖突。
作為廠礦子弟生活的親歷者,潘一擲筆下豐富的時代細節、社會轉型期的寫實對照、九十年代的泛黃質感,為讀者帶來了情感追憶,在子弟群體中引起強烈反響。據了解,隨著《子弟》的話題熱議,也引起了諸多影視方的關注。
《我和你的大城小鎮》作者踏歌在看完《子弟》之后表示:“我也是當年三線建設時的‘代號基地’子弟,出生在深山老林里的美好現代小社會,隨著長大一步步走出來,再也回不去。如今想想,自己甚至父母對‘理想生活’的定義好像都是在小時候的那片廠區。那時留下的影像不多,但幸好,還有文字可以把記憶鑄在紙上,流傳下去。現在有了《子弟》,真好。”
豆瓣用戶“王小鴨”讀罷后評價:“這是一本子弟寫子弟的書,讀著很熟悉。巨大的工廠是一座物質與精神上的島嶼,如果不是此刻翻看,很多事情我都忘記了。作者文筆很好,回憶歷歷在目,往事栩栩如生。”據了解,《子弟》目前已全網開售。
相關新聞
- 2021-03-30從《喜劇》到《人民的財產》 作家出版社多部重磅力作面世在即
- 2021-03-30長篇小說《藝術之眼》首次翻譯出版
- 2021-03-30《晉祠》:人與文章一起老
- 2021-03-26《徐悲鴻全集》:展現一代巨匠的藝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