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文新作《詩來見我》在北京面世
何謂英雄?何謂詩?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評論家李敬澤一言以蔽之,到了絕境時迸發的光芒那就是英雄氣;而詩正是言其志、說其持,“中國古典詩詞之所以還活在我們心里、活在我們口頭,不是因為它是學問,而是因為它是人心,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相傳的那個人心。”而他力薦的新書《詩來見我》正是談出了人心、談出了英雄氣。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得主、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李修文的新作《詩來見我》在北京面世。11日的新書發布會以演講和對談的方式展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與新世相live主辦。
在李敬澤的演講中,他說,何謂英雄?英雄是人到了絕境,到了無路可走的時候,這時候他身上或許會迸發出他的光芒,我們能看到,能夠辨認出他的身上和他的心理的這種光芒。不是說多么成功,人當多大官兒、發多大財、管多少人,是個大人物所以你是英雄。
何謂詩?網上關于什么叫詩能夠把人吵死。中國古時候有一句最簡單也最本源的話叫“詩言志”。“志”是什么意思?按照古文解釋:“志者,持也”,意即人心所持有的、持守的那一點點東西。當別人把你迫到懸崖上,當生活把你追到角落里,當你不得不丟棄很多東西,到了最后時刻,很多人心里可能是空空如也,但有的人心里還有所“持”。最后有所“持”的那個東西,古人認為這就是詩。
“所以詩這件事,在中國從來就不是詩人自己的事,也不是詩人自己關在房子里搖頭晃腦的事。詩是關乎廣大的世界和江湖,關乎中國人怎么相認。所以,古人把它們寫書來,不是為了讓后人當作學問去研究;那么多的詩、那么好的詩在世間流傳,是為了讓它在某一刻在我們的生命里亮起來,照亮自己,見到自己,也照亮別人,也見到那些我們真正愛的人,我們真正尊敬的人,我們真正不能忘懷的人。”
他直言,這本書對自己的意義就是,“它重新讓我意識到詩不是關乎學問、不是關乎知識,不是關乎背得多還是背得少。背得少不要緊,但是在你生命中百感交集的某一刻,很可能就會有依據到了你的眼前,到了你的嘴邊,那就是我們生命里的詩。”“修文談古詩,不是鑒賞不是學問,他與古人白刃相見、赤心相見,他把命放在詩里,他讓那些詩句有了熱血和魂魄。這哪里是談詩,這寫的是從古至今中國人命里的江湖、心里的道路。”
身為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的李修文坦言,寫這本書雖然醞釀很久,但終于動筆還是源自去年那場疫情,“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他說,漫長的中年,終將使我們在青春時遙想的一切水落石出,就好像登上泰山之巔的杜甫,他也不會想到在若干年以后,在遙遠的湖南江水當中,有一條小舟在等著他,最后他會死在這條船上。也會像李清照一樣,年輕的時候李清照曾有過著名的詞,“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也寫過“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但是在她人生最后一首詞里寫的是“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自己每次看這首詞都特別感動,一個年老的李清照在遙望年輕的李清照,一個少年時期的李清照凝望暮年的李清照,經過漫長歲月和自我的磨洗之后,而今兩個李清照誰也不想再說服誰,誰也不想再順從誰。
李修文認為,中國其實有一條詩歌傳統,強調的就是肯定日常人的正當生活,肯定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麻煩、苦難,以及對這些麻煩和苦難的承受,或者說是可能的超越,正是這些東西構成中國古代詩歌乃至中國古代社會倫理的一個基本尺度。
“我年輕時一直特別盲目,寫了一些小說,想寫得更好,但是很顯然又寫不好,跑出去做了很多別的事情,越是心有不甘,越是四處奔走。這個過程中,我就越覺出中國詩詞的好,無論走到哪里都有那么一兩句話等待著來指引、印證你。”例如,當你走投無路、四處碰壁,白居易有名句“任從人棄擲,自與我周旋”,我管你們把我丟到什么地方,反正我自己和自己玩兒。當你心亂如麻,還是有白居易的名句“平生洗心法,正為今宵設”,準備了一輩子安慰自己內心的辦法,可能就是為今天準備的吧。哪怕你頭發白了,也不要緊,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詩,元朝詩人韓奕寫的,“相逢喜見白頭新,白頭相逢有幾人”。
因為將自身的生命際遇參揉進去,《詩來見我》中的詩句便不再限于意境中的優美,而是與命運融合時的“如是我聞”,亦或是“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時的頓悟。在這本書中,古典詩詞由遠走近,由古向我,由物及心,比坐在花前月下、歲月靜好中讀到的唐詩宋詞更透徹、更貼己,為中國文學、世間蒼生帶來蒼涼而熱烈、細膩而磅礴的意象、情感、力量和美。(應妮)
相關新聞
- 2021-04-14長篇小說《暖夏》:新時代的中國鄉村書寫
- 2021-04-14“地理科學十大經典讀本”在京發布
- 2021-04-14一本立體的黨史教科書
- 2021-04-14北京首家“曉書館”開館 打造公益學習型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