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之后,新時代書院何以傳承發展?
近日,四川成都備受各界關注的草堂書院歷經4年重建后正式亮相。來自全國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多家書院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襄文化盛事,同傳詩圣薪火。
歷史上的傳統書院緣何有這么大的吸引力?恢復重建后的草堂書院又能給現代教育帶來哪些啟發?現代書院承載什么功能?如何給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學體驗?帶著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博物館+書院+學院”功能齊上線
恢復重建后的草堂書院占地3000余平方米,主要由兩重三進四合院的中國傳統古建筑院落和一幢單體古建三大主體建筑組成。建筑古樸典雅、氣勢宏偉,有展示書院文化的序廳、開展書院教育活動的國學小講堂、緬懷文人先賢的名人書房、提供書院藏書閱讀的圖書館、開展書院學術活動的研修室、開展百人以上的講座論壇的大型學術報告廳以及面向未成年人開展社教活動的仰止堂。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還未進門,稚嫩的童聲響起,打破了書院的寧靜。草堂小學3年級的學生在此開展“草堂一課”詩歌誦讀課程的瑯瑯書聲,為重裝啟幕的草堂書院增添了盎然生機。
草堂書院的另一處小講堂里,一群小學生正在潑墨揮毫,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據悉,僅5月,“草堂一課”就安排了傳統書法、國畫花鳥和小講解員培訓等7項活動。
深入其間,草堂書院圖書館聚落里陳列著1萬余冊藏書,杜甫詩歌等相關書籍一應俱全。聲音圖書館則提供了齊備的音頻資料。人們在此與書為伴,享受閱讀的寧靜。
重建后的草堂書院迎來許多特別的訪客。葉圣陶故居前,幾位白發老人正排隊合影。“回家了,高興!”原來是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的孫女葉小沫和孫子葉永新回到了祖輩曾經生活工作過的地方。
工作人員介紹,重建后的草堂書院特地在兩側新建了名人書房,用于還原著名教育家、學者的書房舊貌,同時緬懷先賢,引導公眾讀書的興趣。“現在展陳的分別是繆鉞和葉圣陶的書房,他們都與杜甫草堂有著深厚的淵源。”繆鉞是我國著名的文史學家,四川省杜甫學會首任會長,《杜甫研究學刊》首任主編。葉圣陶是著名作家、教育家,曾為草堂題寫篆書“工部祠”。
根據規劃,重建后的草堂書院以打造中國詩歌教育推廣中心、杜甫詩歌文獻收藏中心和全國詩歌文化研究中心為目標,兼具學術研究與社會教育功能,實現博物館、書院、學院的三結合。
共建學術高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追溯草堂書院歷史,可至元代。當時,蜀地地方官員紐憐重視文教,以“成都草堂”為“先儒過化之地”,于是以私財建立書院一座,是為草堂書院,曾出現“收書三十萬卷”的盛大規模,與揚雄墨池、文翁石室齊名。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時任四川巡按御史姚祥將書院移建于草堂前,為屋三楹,規模與元時相當。清乾隆末年,四川按察使顧晴沙主持修葺書院,并改名為少陵書院。晚清民國時期,因戰亂頻繁,草堂書院一度荒廢。
為何啟動重建?重建后的草堂書院將承載哪些文化功能?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劉洪告訴記者,2017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為傳承詩圣文化,延續天府文脈,啟動了恢復重建草堂書院工程。
“去年11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簽約,聯合共建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是全球最大的杜甫文獻資料的收藏中心,強強聯合將更好促進博物館學術研究和文化傳承,極大提高科研能力、館藏資源開發能力。”劉洪說,“草堂書院將成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在學術研究、交流上的核心重地。”
截至目前,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已經與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并在草堂書院科研教學區設立了合作基地。不僅是學術交流合作平臺,在草堂的規劃里,書院承載的文化功能還包括為讀者打造一個古典、詩意的閱讀空間,“潤物細無聲”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高端講座和大眾化普及相結合
4月28日,與草堂書院揭幕儀式同期舉行的還有四川省杜甫學會第二十一屆、中國杜甫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全國各地研究杜甫、杜詩的專家學者奔赴草堂,見證這場詩意的盛會。
草堂書院名譽院長葉嘉瑩發來視頻致辭,草堂書院名譽院長袁行霈撰聯志賀。來自法國、英國、比利時、德國等國的學者也發來祝賀視頻與賀詞。
法國巴黎書院院長吳喬治表示,兩地書院間未來將嘗試在更廣泛的領域進行合作交流,如藝術和科學研究、學校和大眾教育計劃、博物館研究、大學之間的學術交流等。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以及來自孔子誕生地山東曲阜的尼山書院負責人悉數到場。與會人員表示,將與草堂書院負責人共商中國書院的未來發展,將草堂書院打造成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有力的宣傳陣地。同時各界也為草堂書院提出了發展建議。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國學院院長、中國書院學會會長朱漢民建議草堂書院“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可以面向市民大眾舉辦文史類講座,另一方面可以舉辦高端的學術研討會,形成品牌影響力,讓更多人在書院得到文化的浸潤。
自古以來,書院的存在和發展對于思想的蓬勃發展大有裨益。草堂歷年來吸引了許多國內外參觀者,促進了杜詩文化的傳播。中國杜甫研究學會副會長、閩南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林繼中說:“在草堂書院閱讀杜詩,感受跨越千年的喟嘆和情懷,可以給市民和游客帶來更好的文學體驗。”(記者 王雪娟)
相關新聞
- 2021-05-12為紙張診病的“古籍醫生”
- 2021-05-12經典作品進課本為何一定要“整容?
- 2021-05-12《中國地震史研究》(遠古至1911年)出版發行
- 2021-05-12甘肅地市黨報社長總編薦書|以書為橋 共同體悟“快樂做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