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歲作家馬識途:每天讀書并堅持創作三小時
進入5月后,天氣漸熱,107歲的馬識途每日蝸居在書房,伏案寫作,長篇小說《最有辦法的人》的創作已經進入收尾階段,今年就要出版,這是他的一大心愿。
當馬識途將這個好消息激動地與我們分享的時候,笑容在臉上洋溢著,連每一道皺紋都閃著光芒,身后的窗前紅梅綻放,窗戶上一幅親自揮毫的福字,喜氣洋洋,還有什么比這更令人振奮人心的呢。年輕人,當面對年逾百歲的老人,每日爭分奪秒地學習和創作,你還有什么理由去虛度光陰,放棄努力?
“如果有機會回到過去,您希望回到哪一年?”馬識途毫不猶豫并鄭重其事地回答:“我這一生認為自己最幸福的時光就是在西南聯大,入學的那一天,是我最高興的時候。”
青年時結緣西南聯大
參演的紀錄片《九零后》
本月上映
1919年5月4日,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愛國運動展開。此時的馬識途只有4歲,在私塾讀古書,習語文,深受傳統文化浸染。
1931年,16歲的馬識途初中畢業后,離開家鄉,到北平讀書,那一年,“九一八”的炮聲擊碎了他的“強國夢”,從此他加入了抗日救亡的學生運動中。
1941年,26歲的馬識途以“馬千禾”之名考入西南聯大外國語文學系,后轉入中國文學系,得到聞一多、朱自清、陳夢家、唐蘭等名家的教誨,受到文學創作、文字訓詁的科班訓練。
5月29日,一部紀錄片《九零后》即將上映,在主演表中,出現了馬識途的名字,和他同時出現的還有楊振寧、許淵沖、潘際鑾、楊苡、王希季……16位平均年齡超過96歲的聯大學子,他們要聯袂“出演”,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群星閃耀的年代。對這些年過九旬的“九零后”老人而言,西南聯大不是一段塵封的歷史,而是依然鮮活如初的青春記憶。
在西南聯大,馬識途一面學習,一面參與地下黨工作,擔任了聯大黨支部書記,在紀錄片中,馬識途還回顧了“做炸彈抗日”的故事。
追憶求學時光
首部甲骨文研究著作
計劃今年出版
在西南聯大求學的四年時光,深深影響了馬識途。對恩師最好的懷念,莫過于把老師傳授的知識、智慧傳承下去。
馬識途回憶,自己在全國著名大家學者的門下勤學苦讀,曾選修了文字學大家唐蘭教授所開的說文解字及甲骨文研究兩門課程和陳夢家教授所開的金文(銅器銘文)課程。
離休之后,在文學創作的閑暇,回憶當年所及,開始撰寫“甲骨文拾憶”,尤其是2017年馬識途的封筆之作《夜譚續記》完稿后,更是投入到了甲骨文、金文在內的古文字研究中,新書名為《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目前正由四川人民出版社編輯制作中。
該書是馬老第一部甲骨文研究著作,有望年內面世。全書包含上、下兩卷和附錄。上卷為“馬識途西南聯大課堂拾憶”,下卷為“馬氏古字拾憶”,附錄“馬識途甲骨文形訓淺見”。該書回憶了他當年在西南聯大古文字學專業求學時,羅常培、唐蘭、陳夢家、王力、朱德熙等先生講授的語言文字學,尤其回憶了唐蘭先生的甲骨文研究精髓,同時記錄了他當年對部分甲骨文研究以及他現在對甲骨文做的形訓注解。
想穿越回學生時光
入學那天是
最高興的一天
接受采訪的時候,成都商報記者問馬老:“如果有一個機會穿越回到過去,您希望回到哪一年?”馬老毫不猶豫地回答:“我這一生認為自己最幸福的時光就是在西南聯大,入學的那一天,是我最高興的時候。”
采訪的時候,恰逢北大校友來拜訪馬識途。今年是北大123歲生日,馬識途回顧了自己的學生生涯。他說他這一生,非常幸福的就是能夠有機會在西南聯大學習,在西南聯大,接觸的北大教授最多,得到了這些教授們很好的教誨,不光是在學識方面,更在精神方面。
“我今年進入107歲了。在西南聯大的整個四年里,我學的中文系,專業是語言文字專業,在那里,我養成了一種學習,學習,再學習的習慣。”馬識途說,那個時候,雖然條件很差,但教授們很好,老師學生們一直沒有放棄努力,當時學成的佼佼者,后來也逐步成為中國建設隊伍中的一些重要人物。
西南聯大讓他養成了
學習學習
再學習的習慣
“我雖然歲數很大,身體不好,眼睛近瞎,但是我仍然堅持在北大養成的習慣,學習,學習再學習,眼睛看不清楚,我用放大鏡也要讀書。”說著,馬識途拿起了身邊的放大鏡示意。
“所以,我是天天都要讀書看報的,保持和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親密接觸。青年學子們,我想告訴你們,北大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的地方,那里有大量的老師,也有非常優秀的學生。北大的青年也要繼承北京大學的學術精神,認真讀書,認真領會北大傳承給我們的哲學精神,創造新的東西來報效我們的國家。”
馬識途聊了半個小時,思維清晰,他還希望青年學子要養成一生創新、學習的習慣,學習再學習。“我相信,只要我們能保持這個精神,好好學習,那么,將來一定能對我們的國家,做出很大貢獻的。所以,我雖然年老,但是,我對青年學子們寄予厚望。”
107歲了,
還有哪些愿望?
□愿望一:
《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今年出版
人生進入107歲,馬老活得充實而努力,不負光陰。
當記者問他107歲了還有哪些人生愿望時,他認真思索了片刻后,回答:“我現在仍然在努力讀書,努力創作,所以我這兩年進行了很多文學創作,也連續出了好幾本書,推出的《夜譚續記》聽說還入選了中國好書。”
馬識途的第一大心愿就是把今年已經完成的關于甲骨文研究的著作推出,“我曾經讀過語言文字專業,之前在新聞上看到甲骨文120周年紀念座談會在北京開會,就非常興奮,就把過去在西南聯大讀甲骨文、說文解字、金文這些內容研究重新加以恢復。因此,今年完成了兩本甲骨文筆記,一本叫做《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另外一本是我對甲骨文重新閱讀寫的筆記。我今年將出一本長篇小說和兩本甲骨文筆記,他們都說107歲的人竟然一年之內能出三本書,這怎么來的?這就是我在西南聯大養成的學習探索創造精神。”
馬識途在這部書的序言中寫道:“凡是認識馬識途我這個人的朋友,都說我是老革命家、老作家和書法家。革命家我認可,我到底為革命出生入死貢獻過一點力量;說我是老作家,只承認一半,我只是為革命吶喊寫過幾本書,只能說是一個業余作家;至于書法家,大概只是因為中國作協和四川作協等單位曾分別在北京和成都為我辦過幾次書法展,且我將其中三次義展所得全數捐出資助了寒門學子的原因吧。”
□愿望二:
寫完并出版最新長篇小說《最有辦法的人》
40多年前,馬識途計劃寫一部小說,后來因為工作忙沒有完成。最近,過去的老朋友來看望他,希望他把這本沒有完成的小說完成了。所以,他現在每天除了讀書,就在繼續完成自己的新長篇小說《最有辦法的人》。
馬識途說,這本小說是很早之前,老作家、時任《人民文學》副主編的陳白塵,看到他在《人民文學》上發表的一篇《最有辦法的人》后,希望他把它擴寫成長篇小說,還給他做了個計劃,連寫五章:最有辦法的人,沒有辦法的人,少有辦法的人,真有辦法的人,最沒有辦法的人,寫成“有辦法”世家。但他當時太忙了,只發表了一篇《最有辦法的人》就沒有后文了。
改革開放后,馬識途再次遇到陳白塵。“陳白塵問我寫得怎么樣了?我說當然更有辦法了。他問我為什么不寫出來給我們看看呢?你應該把它寫出來。后來人民文學出版社派人來想看看稿件,可我僅有殘稿,他們說想看這個殘稿,我說不知道放在哪里了。”
后來某一天,馬識途突然找到了手稿,有七八萬字,“各方面的條件都逼著我應該在我走之前把這本書完成了”。
“現在,我一方面很勤奮,一方面很緊張,害怕我還沒把這篇長篇小說寫完就離開這個世界了,所以我一直到現在,都要每天花三個小時從事專門的創作。”
馬識途轉過身,在書桌上拿出一本紅色封皮的筆記本:“這個東西,我不僅已經完成對過去七八萬字的修改,還新增加了大概十萬字。”現在寫作已進入尾聲,馬識途希望今年能夠出版。“我在走之前能夠看到這本書出版,我是非常高興的。”
□愿望三:
去北京參加作代會,到重慶參加書法展
馬識途對未來還有很多期待,“今年,假如我身體還可以,我還想參加在北京開的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假如我今年能去北京,我一定會重新回到北京大學看一看,我也就不枉此生了。“
2021年6月,馬老還將在重慶舉辦慶祝建黨100周年個人書法展,“如果身體允許,我也想去現場”。
采訪馬老時恰逢“五四”青年節來臨,馬老通過成都商報寄語青年們:“學習、探索、進步、創造,這是我對我們青年的一點期望。”他告訴青年們,人要真正的讀書,真正的學習,真正的思考,真正的創造。“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看到青年們做出更多更好的貢獻。”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攝影記者 段雪瑩
相關新聞
- 2021-05-17從《汪德邁全集》看一個熱愛中國文化的西方漢學家怎樣工作
- 2021-05-17北大成立文學講習所:曹文軒任所長 莫言等任顧問
- 2021-05-17《新聞寫作精選案例》:自序
- 2021-05-17《李有才板話》:對人民有益 受群眾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