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中華民族有漫長而輝煌的農業歷史,也有豐富獨特的農業倫理學故事。《中國農業倫理學概論》就是講述中國農業倫理學故事的專業讀物。
中華民族生息繁衍于歐亞大陸的東部臨海的廣大地域,故事就從這里起頭。它的西北兩面為高山和大漠所屏蔽,東南兩面向海洋敞開,迎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季風送來的水熱,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發展稟賦。在這個相對封閉的廣袤地域,孕育了繁富多樣的族群。他們從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開始,互相廝磨融合,共同度過了冰河期的嚴寒和洪水期的水患,逐漸形成了南北兩大邦國群。歷經萬年的兼并融合,北方邦國群統一于秦。秦國挾其承襲古文字文化和耕戰國策的優勢,發展為當時的超級強國,進而融合以楚國為代表的南方邦國群。以陸地農業為特色的農耕文化也覆蓋全國。至漢武帝時期,以“和而不同”的博大胸懷,與內法外儒治術相結合,建立了中華農耕文明的精神支柱,進一步融合諸多農業生態系統,凝鑄為內涵富贍、結構宏大的中華帝國,屹立世界東方。此后雖歷經跌宕起伏,朝代更迭,仍不失汪洋壯闊,金甌永固,創造了綿延數千年而不曾間斷的世界文明奇跡。
尤其為后世頌揚的是,中華民族創造了世界人類文明史的第一高峰。當前,人類社會由歷時久遠的農業時代經過快速工業化而后進入后工業化時代。時代性的歷史巨變,帶來諸多難題,如全球氣候變化、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熱戰與冷戰的交替折磨等等。人類為追求幸福而陷入工業化困境。全球精英在迷茫中苦苦求索,逐漸把目光聚焦于地球的東方。老子總結既往,創立了自然觀穿過當今工業文明的迷霧,透出回歸自然的生態文明的曙光。飽受工業化之苦的西方思想家對東方文明多有論述,如被尊為“歐洲的良心”的法國伏爾泰、美國的霍爾姆斯·羅爾斯頓等對東方的農業文明都做出肯定的評價。小約翰·柯布也曾說:“生態文明的希望在中國”。三千年前中國西周時期的禮樂文明使他們發生新的感悟。我們不妨認為這就是人類文明第一高峰,這是當前擺脫工業文明的物質主義,揚棄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排放的現狀,樹立仁愛萬物、道法自然的崇高美德的重要指引。
這與十八大以來所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不謀而合。也許這是三千年后人類文明第二個高峰的發端。人們學會歷史閱讀,洞悉中國春秋戰國及皇權時代的農業倫理觀和工業化時代的倫理觀都走了下坡路。工業化時代的問題我們存而不論,謹就中華農業倫理觀做客觀回顧。
其一,中華農耕文明是以排斥工商,專重農耕為基礎的。中國的工藝活動被貶斥為奇技淫巧。正如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所說,華人科技智慧被迫內斂,雖有所貢獻,但未能充分發揮。這不僅壓制了科技的創造發明,也阻礙了物品的商業交流。
其二,農業發展的本質在于開放,而商業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農業發展手段。但中國農耕文明的思想主流極度鄙視商賈。漢代曾明令商賈不得“衣絲乘車”,不許從政。社會品位排序,“士、農、工、商”,商位居末座。農在士后,看似相近,實則當“士”轉化為“仕”,已經進入官紳階層。當“仕”辭官歸隱于農時,仍然保留了“仕”的身價,即所謂的鄉紳,并未跨過城鄉二元結構的鴻溝。
其三,中華農耕文明扎根于亞歐大陸東部,重陸域輕海洋。在這一相對封閉而廣袤環境中誕生的陸地農業,直到明朝以前,人口不足一億,自詡為地大物博,可當之無愧。上層統治階層于是養成“海內即天下”的倨傲自大的陋習。社會下層庶民則以自給自足為目的,形成自我滿足的保守思想。當世界列強對海洋資源熱烈角逐之時,我們仍無動于衷,把海洋視為“天涯海角”。
其四,城鄉二元結構是中華農耕文明的社會政治經濟框架。中華民族的上層精英做出了杰出文化貢獻,琴、棋、書、畫、雕塑、音樂,以及玄思妙想等等,堪稱人類文化瑰寶。但對社會下層橫征暴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兩極分化嚴重。農業的“叢林法則”大行其道。從大歷史視野判讀,十九世紀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貢獻巨大,但其中飽含農民的血淚苦難罄竹難書。城市貴族為刀俎,鄉野黔首為魚肉,此種流弊至深且遠。直到十六大提出城市反哺農村,免征農業稅,十八大更進一步取消農村戶口,樹立了中國農業倫理觀的里程碑。
居高臨下總覽全程,數千年的中國農業社會為人類文明做出了杰出貢獻,也因上述中國獨有的農業特征,給我們留下了農業倫理學的特殊難題。本書以簡御繁,以多維結構,將紛繁雜陳的農業倫理學難題納入時、地、度、法四個維度之中,給以簡約明晰的論述,勾勒了中華農業倫理觀的發生、發展和社會響應的概貌。這就是中國農業倫理學概論闡述的內涵。
我很高興地看到《中國農業倫理學概論》的出版。這本書是以《中國農業倫理學導論》為藍本,補充改編而成。把中國的農業倫理學送進高等院校教學系統,以供我國農業和有關學科工作者研討中國農業問題參考。本書嘗試以現代科學方法、現代農業倫理觀來反省我國農業的過去,展望未來。這標志我國從經驗農業科學到理性農業科學邁出的重大步驟。
感謝時代的機遇,我國農業倫理學這個黃口乳燕破殼而出。它需要社會各界,特別是農業界和社會科學界給以扶持和指導,幫助它逐漸羽翼豐滿,加入新時代中國農業的長途飛行。
慶幸兩個基本因素,它助力中國農業倫理學誕生和發展,一是生態中國的新遠景,二是面向海洋不斷加強的開放之風。讓我們滿懷信心地目送中國農業倫理學振翅起飛。它作為新型中國農業的一翼,將飛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遼闊海洋。讓我們迎接新時代的中國農業,新時代的中國農業倫理學。
我作為本書主編,特別鳴謝本書執行主編董世魁教授全力支持,特別鳴謝本書藍本《中國農業倫理學導論》執行主編盧海燕研究館員的積極協作。沒有他們的幫助,以這樣衰頹之年,是無法完成這一艱巨任務的。特別鳴謝中國農業出版社郭永立編審和甘敏敏副編審,給予我們全程的熱情支持。(作者:任繼周 中國工程院院士,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教授、名譽院長)
相關新聞
- 2018-10-23新書過眼
- 2018-03-23甘肅省農業科技綠皮書發布 看看報告都在關注啥?(圖)
- 2017-05-03《微醺手繪》:有趣的葡萄酒珍品手繪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