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歲黃永玉《走讀》到上海:“怕是100歲之前沒時間玩了”
黃永玉
每天早上起來,辦完該辦的事,他就開始寫小說。他說:“長天之下,不要空耗雙手。”
——————————
中學時讀《比我老的老頭》,覺得這個80多歲的老頭真有趣;沒想到當讀者都從少年走向中年,這個老頭卻從90歲開始出版自傳體長篇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從家鄉《朱雀城》寫起,第三部《走讀》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書中主人公張序子,從少年長成了青年,從鳳凰走到了上海。所有人都在長大,但不是老去,包括98歲的作者黃永玉,他還在寫。
《走讀》的故事發生于上世紀40年代,一個靠木刻為生的年輕人,只身來到十里洋場的大上海,以后的日子,吃的、住的、穿的,就只能全憑勇氣、運氣、力氣了。
娶妻成家之后,張序子貨真價實地進入了一個成人世界。在大上海,貧窮是翻倍的,膽寒是翻倍的,謹慎是翻倍的,用力也是翻倍的。《走讀》專注細致地描繪了一個貧窮的青年木刻家的日常生活:怎么投奔朋友,怎么得到第一筆稿費,怎么買到一雙經穿的鞋,怎么租到一間市區的屋子而又不堪重負……
《走讀》,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類似“北漂”,用浪漫的說法,就是一首“流浪藝術家之歌”。對于從“鄉下”來的張序子,在“城里”過馬路都是難題,車水馬龍,舉步維艱。擠不上公交車,有個大他幾歲的朋友鼓勵他:“別看汽車上人多,擠一擠就松了。”這個人生秘訣,似乎在今日大城市的早高峰地鐵上依然成立。
黃永玉的人生,素材足夠精彩來寫自傳體小說,這才讓我們得以跟著張序子的腳步,回看個人史和家國史緊緊纏繞的那個年代。
黃永玉12歲離開家鄉,不久抗戰全面爆發,他就開始了一個人的漂泊,“靠撿拾路邊殘剩度日”;三次從日本人的炸彈下撿回性命;和一船艙尸體同行,險些被抓“壯丁”……這樣的環境下,是如何成為藝術家的?他說:“我是自己培養自己,自己把自己養大。一邊走一邊撿,知識也好,吃的也好。”
“活得這么老,常常為這些回憶所苦。”黃永玉在《走讀》中有一段自況:“我也不清楚,一輩子不曉得從哪里得到和敏悟。上當倒霉之后不叫痛,甚至不當是一種教訓,把自己的傻行當作笑料去取娛朋友。更不做借酒澆愁的表演,讓朋友來分擔我的小小疼癢。”
這大概就是“無愁河”的來歷,盡管從小到大滿是哀愁,但他總是要向前走的。
黃永玉在《走讀》中這樣描述張序子,“他這輩子注定住在‘童話’隔壁。他誰都不像。 他不是孤雁,從未讓誰拋棄過。不是驢,沒人給套過‘嚼口’。不是狼,他孑然一身。不是喜鵲,沒報過喜。不是烏鴉,沒唱過喪歌。” “張序子是個什么都不像的動物——鴨嘴獸。鴨子嘴巴,水陸兩棲,全身毛,卵生,哺乳……最跟生物學家調皮搗蛋的就屬它了。”
能把自己比作鴨嘴獸,也只有黃永玉了,和當年那只貓頭鷹,似乎是一個系列的。
很多年以前,一個前輩兼朋友就對十幾歲的黃永玉說過這樣的話:“英國小說家狄更斯的小說,取名《塊肉余生記》(即《大衛·科波菲爾》,林琴南譯本),寫一個小孩成長的復雜故事。我覺得這書名送給你更為合適,你才是貨真價實的‘塊肉’。”
幸好,無論日子多么苦,黃永玉都有著統一、強大的幽默。
這種幽默從黃永玉出生時,似乎就得到了某種暗示。1924年,黃永玉出生在湖南常德。兩歲時,祖父見到這個長孫,評價“這孩子腫眼泡、扁鼻子、扇風耳、大嘴巴,近乎丑”。幾十年后,黃永玉在北京的家萬荷堂,樂呵呵地給自己塑了一座雕像,就是按照祖父描述的模樣做的。
在《走讀》中,和人打架,“打架這事我看你的確不懂,個人和個人算是打架,個人和有背景的個人打架就是找死”。到客棧投宿,老板娘抱來三包雞毛,告訴他不要脫衣服,然后把雞毛前前后后倒在身上——那是被子,后腦還有個枕頭——磚,“這一覺還真不像人睡的,那么舒服!”
熟悉黃永玉的人,就知道書里的情節絕大部分是真的。黃永玉為了趕去60公里之外的贛州見女朋友,從朋友那兒借了一輛自行車,一路風馳電掣,天黑住店時,那家店沒有被子,只有雞毛。第二天一早,他粘著一頭雞毛,終于見到了女朋友——后來相伴一生的妻子張梅溪。2020年,張梅溪以98歲高齡去世。
如果說“斜杠青年”是當下年輕人向往的職業方式,那黃永玉在70多年的“斜杠”,已經快密集成“柵欄”了。他當過瓷廠小工、戲劇宣傳隊美工、美術教員、文化館干事……他畫《阿詩瑪》《貓頭鷹》,設計“猴票”、酒鬼酒包裝,但他毫不猶豫地說,自己最喜歡的“行當”還是文學。
從14歲第一次在報紙上發表詩歌作品,《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目前已出版三部,《朱雀城》84萬字,《八年》130萬字,《走讀》48萬字。而故事仍在繼續,黃永玉哀怨地說:“怕是100歲之前沒時間玩了。”
《走讀》寫的是黃永玉最青春的成人階段——這只是從年齡上講。從另外的角度,他一直和暮色晚年之類的詞無關。比如,在年屆九旬參加自己的《黃永玉全集》首發式時,他穿橘黃色襯衣、打粉藍色領帶,是全場最靚的那個男士。
不久前,黃永玉還參加錄制了一檔綜藝節目《念念青春》,被稱為“最酷90后”。他說自己每天早上起來,辦完該辦的事,就開始寫小說;他回憶起梅溪,戀戀風塵,記憶猶新,眼中還有小星星;他說:“長天之下,不要空耗雙手。”
蔣肖斌 2021年09月14日 11 版
相關新聞
- 2021-10-09陜歷博再次公開一批何家村窖藏資料
- 2021-10-09大學教授遍尋千年夏布機杼聲
- 2021-09-27東西問|蔡皋:繪本能讓西方孩子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遇嗎?
- 2021-09-27大涼山深處的愛心圖書館:暖心聚合力 播撒“知識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