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書寫少年英烈的革命人生
大多數孩子可能知道王二小、劉胡蘭、小蘿卜頭的故事,但很少有人聽說歐陽立安的革命事跡。他12歲參加革命活動,14歲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11月,在參加中共江蘇省委一次會議后,他與滬中區委書記等同志被反動軍警逮捕。次年,歐陽立安、何孟雄等24名共產黨員與革命者在上海龍華英勇就義。此時,歐陽立安年僅17歲。何建明的紀實兒童文學作品《不能忘卻的少年——歐陽立安的故事》(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就帶領讀者走近這位少年英雄,講述他英勇而傳奇的一生。
這部文學傳記在結構上具有典型的報告文學特征,作品開頭就寫道:“2021年2月7日,再過五天就是中國農歷大年初一,也就是春節。看到‘2月7日’這個日期時,我的心和眼神一下子凝固了——眼睛不由得悄悄濕潤起來……是為了他——為了一位九十年前在這個日子里被敵人殘忍殺害的革命少年。如今幾乎沒有幾個人知道這位革命少年,然而在九十年前的上海灘,正是這位革命少年,驚動了魯迅的一批學生,而魯迅的這批學生中有人受這位少年的影響走上了革命道路,后來他們又與這位少年一起給讀者的印象是英勇地犧牲了。這些年輕人的犧牲,讓魯迅無比悲憤和痛心,他因此寫下了著名的悼文《為了忘卻的記念》。”這是典型的報告文學寫法,從新聞入手,帶出寫作的背景和緣由,拉近了與讀者在時空上的距離。
作品在敘事上原原本本講述歷史,沒有過多想象和藝術加工,筆觸更接近生活的原貌。比如,關于柔石被捕的回憶:“1月16日傍晚,他去了一趟魯迅家問問有什么需要辦的事,魯迅便托他就自己先前與北新書局的一份合同去交涉一下。于是柔石接過魯迅的抄件,說明天要去參加一個重要會議,便匆匆與魯迅告別……”這樣的描寫在文中隨處可見,樸實無華,給讀者以真實感。
文學傳記跟歷史傳記不同。歷史傳記只記錄歷史事實,強調歷史真實,而文學傳記則需要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刻畫人物、塑造典型。能否樹立起一個或幾個生動活潑而又真實可信的典型人物形象,決定著作品的成敗。作者在這方面是下功夫的。他給人物形象定的基調是“革命”“勇敢”“機靈”“善良”“孝順”“勤勞”“友愛”“活潑”。當然,這些基調不是割裂和分散的,而是完美融合在小英雄人物身上。書中的歐陽立安,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完成革命任務時,抑或在監獄里,始終是一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人,可愛、可信、可親、可敬,既平凡又偉大。
英雄氣質和革命精神貫穿作品始終。圍繞人物發展,文中一直充溢著壯烈而又溫情的色調。歐陽立安被反動派逮捕后,視死如歸。當與他一起被捕的共產黨人何孟雄、殷夫、柔石請求敵人放過孩子的時候,歐陽立安卻說:“為什么我不能去犧牲?為什么我不能像你們一樣去犧牲啊?”歐陽立安喊起口號,緊握小拳頭,兩眼冒起燃燒的烈焰,射向敵人。“我也要去犧牲!跟你們一樣!”書中關于他犧牲時的描寫真摯動情:“敵人的子彈穿過了他的腹部。‘萬歲!’又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心臟。他倒下了,倒在了拉著他的手的特別敬佩他的作家柔石的身邊,他們的鮮血一起流淌在龍華的那片荒草地上……這是九十年前的情景,也是在上海歷史上留下重要印跡的‘龍華二十四烈士’戰斗詩篇的最后一章,還是小英雄生命的終點。”
歐陽立安一生短暫,但是生命之光輝煌燦爛。希望這部作品能讓更多人了解歐陽立安,使英雄主義抵達更多孩子們的情感世界和內心深處。
(作者:馬光復,系北京作協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副主任)
相關新聞
- 2021-12-16開拓兒童閱讀服務新路徑
- 2021-12-16讓縣級圖書館成為百姓的精神家園
- 2021-11-23老夫妻堅守舊書店20年 甘做“文化擺渡人”
- 2021-11-14讓圖書館成為城市文明的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