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氣象”的三個邏輯
胡平的紀實文學《景德氣象》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一個行業為什么能夠讓一個城市繁盛一千年?這個問題,貫穿了全書。
在我看來,景德氣象背后有三個邏輯。
一是需求的邏輯。按照學者馬斯洛的說法,人有五個層次的需求,包括“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令人吃驚的是:幾乎每個層面的需求,都可以(是“可以”而不是“必須”)通過陶瓷行業得到滿足。對普通百姓而言,瓷質的杯盤碗盆既便于餐飲使用,亦益于衛生防病;談情說愛,“瓷”訂終生的故事亦有;送什么東西給美國總統克林頓?國家相關部門會找到景德鎮;像原研哉這樣偉大的設計家,在《設計家的設計》中,同樣對景德鎮的瓷器青眼相加。對五個層次的需求都有價值的物件,不多。
景德氣象的第二個邏輯是時間。空間有三個維度,加上時間,就有了四個維度。正如馬克思所言:時間是人類發展的空間。西方的方尖碑和中國的日晷,都是利用日影來測量時間。時間是人類生存的最大秘密。長生一直是整個人類的夢想。如果說,第一個邏輯是從需求者的角度談的,那么,時間,是從生產者的角度表達。當長生不可得,自己在人間留下一些什么,成為時間、成為記憶,一直是人類的追求。金屬會生銹,紙張會腐爛,財富會轉移。不是每個人都有才氣,可以寫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的名句。盡管燒制瓷器有72道工藝,玩泥巴,還是比玩玉石更易得。當生命已經腐朽,而你的瓷器,還保留著你的溫度,向世界問候。曾經有這樣一句話說埃及的金字塔:你就是過去、現在、將來!借用在瓷器上面,也可以。
景德氣象的第三個邏輯,是普適性,是具有激發每個人創造性的可能。承接上面關于玉石的話題:玉石發展經歷了神玉、王玉、民玉幾個階段,但是,玉石還是帶著貴族氣。瓷器盡管有高嶺土、溫度、釉三大基本條件,但相對于玉,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普適性存在。瓷器上可以有詩書畫印,可以有形狀的千變萬化,其適萬物,玉石弗比。當然,這不是要分出二者的高下,好比玄奘的法相宗和慧能的禪宗,好比八大山人的雄奇雋永和齊白石的紅花墨葉。但我們也要承認:對于大眾,“禪宗”“紅花墨葉”有更廣闊的空間。如果將人生比喻為一場修行,在景德鎮玩泥巴,應該是一個非常有詩意的修行方式。我想,這也是“景漂”大量存在的根本原因。
因為需求、時間、普適性這三個邏輯,景德氣象已延續千年,我們有理由相信,景德氣象,還將延續下去!(姜革文)
相關新聞
- 2021-12-31《百萬大移民》
- 2021-12-30徐兆壽《西行悟道》澳門品讀會舉辦
- 2019-05-07為什么出發
- 2021-12-27《自造》:陶勇的“人類學觀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