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上的“考古現場”
“真不好意思,剛才在接待一位老先生,大老遠跑過來的,耽誤了一點時間。”這是北京人文考古書店店長洪霞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的第一句話。原來,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祖上居住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地區,如今他希望書店幫助他尋找到家族的相關信息和資料,以處理財產問題。
“我們這里有關于周口店遺址研究的相關資料,但老先生的事我們愛莫能助,因為他要的是家族族譜大全,這是私人的、內部的,并不在考古的范疇內。”洪霞后來耐心地向老先生進行了解釋,她說很理解對方的心情,而類似的事在這家目前全國唯一的考古文博主題獨立書店里,偶有發生。
專業讓“小眾”變成“網紅”
這家門臉樸實無華、占地120余平方米、內藏1萬余本考古文博類專業書籍的書店最近兩個月頻頻被各大媒體報道。洪霞猜想,那位九旬老人也許便是看到了其中的一篇。“網紅店”這個詞洪霞不喜歡,但“紅”了對書店而言總歸是好事。最大的影響是來的人多了,如今,店里每日的人流量大概是之前的十幾倍,這里的“之前”指的是過去10年。“去年12月一個月的實體店銷量抵得上我們2020年一整年的銷量了。”
來的人多了是一回事,是否會買書又是另一回事。令洪霞欣慰的是,走進書店的人大部分看中的依然是書,而不僅僅是為了“打卡”。讓書成為書店的核心競爭力是洪霞堅定的經營目標,而“專業”則是她達成這一目標的“秘籍”。
“一般情況下,我大概9:00到店里,接收一下快遞,接著查看訂單,了解哪些書下架了,需要再進貨,然后聯系出版社進書。有書到了就入庫,然后去定價格和折扣,定完之后我們網店的同事會把這些書上傳到網站,其間如果有單位客戶找我,我就去回復他們的信息……”洪霞說,她平常最重要的工作都是圍繞著選書、進書、推書進行的。書店每天都會在社交媒體賬號上推薦兩本書,除了銷量的多少,這些薦書文章的閱讀量也會成為書店進書的一項重要參考。“我們從不建任何讀者群,我覺得那是一種打擾,大家通過我們的推送了解書籍情況,然后通過聯系方式就能找到我們。”
日常積累是實現專業的重要因素。洪霞說,她在選書、進書時,往往看一眼書名就能大概判斷這本書是否能“暢銷”。“通過書名,我大概能看出這本書的定位,它是屬于一般研究還是更偏理論性的研究,偏理論性研究的書,一般會更受歡迎一些,因為我們更多的讀者是研究者,他們可能會更注重書籍的資料屬性;一些偏普及化的書,雖然從某種程度上說,受眾人群可能更廣,一般的歷史愛好者都能讀,但是因為我們書店的讀者人群太垂直了,所以那種越專業或者說資料性越強的書,反而會更受歡迎。”
書店應是溫暖的所在
洪霞認為,書店不應僅僅是書的銷售場所,還應幫助讀者找到他們需要的書籍,這就像是書店的一項衍生服務。具體的過程很簡單,讀者或機構提出對于書籍類型或主題的需求,洪霞據此做出一張書單。如果書單中的書,店里沒有,洪霞會幫忙尋找。“我們還會去做的一項工作是查重,對于那些合作比較久的學校、博物館、考古研究所等單位,我會告訴他們,訂單里的哪些書是他們之前買過的,避免重復購買。”
在洪霞的觀念里,讀者不僅是消費者,更是朋友。她曾經費盡心思幫助一位武漢的大學教師尋找一套關于青銅器的書,并最終以進書價格賣給了對方。她也曾為急需文獻資料寫論文而又買不起全套書籍的學生一頁頁拍下照片,發送給他們。在洪霞看來,做書店不僅要專業,也要“有溫度”。她說,如今作為中國青年報社“溫暖一平方”的伙伴,人文考古書店將會繼續從實際行動上為大眾帶來更多的溫暖。“我認為書店應該是具有很強的公益性的,同時也要承擔起更大的社會責任。作為一個書店的經營者,我覺得我能做得最多的就是為讀者提供一些方便,滿足他們關于買書、看書的各種需求。”
關于未來的暢想,洪霞計劃通過“溫暖一平方”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讀書會等活動。“現在的人實際的閱讀時間太少了,我希望可以通過活動倡導人們每周抽出兩個小時坐下來讀書,不被別的事情打擾,手機關機放在一邊,完全沉浸在書里。我相信讀書不僅會讓我們學到知識,它還可以讓我們從現實生活中暫時抽離,換一種心態和心情,而當再次回到現實時,我們對待事情的心態和看法也許就會有不同。”
洪霞的另一個愿望是開一家更大一點的分店。在那里,讀者可以有更寬敞舒適的閱讀環境;在那里,她計劃開辟一個區域,讓人們可以在其中靜靜查閱那些她珍藏的“更不好找、更珍貴”的書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陳鼎 2022年01月18日 04 版
相關新聞
- 2022-01-21香港人最愛看這些書
- 2022-01-21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傳播“枝葉長青”
- 2022-01-21《冬奧中文100句》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冬奧村舉行
- 2022-01-21《對手》編劇王小槍:生活經歷的作用是滴水穿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