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悅記》:絢爛之極歸于平淡
《久悅記》 流瀲紫 著 作家出版社
80后知名女作家流瀲紫在日前“低調”出版了她的散文小說合集《久悅記》。言其低調,既指這本書與曾讓她火遍大江南北的那幾部代表作的熱度相比,可謂是“靜悄悄”,也指此書的語言風格和敘事姿態,比起前作的“繁花似錦烈火烹油”,亦是一番洗盡鉛華、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景象。
作者在很年輕的時候便大紅大紫,隨后經歷了波折起伏,為瑣碎的日常生活所困,為磨人的小孩教育所累,為日益加重的失眠癥所苦,直至罹患“雙向情感障礙”癥。在這一段如“過山車”般急劇震蕩的生命旅程中,作者不僅是作為一個普通的病人,而且是作為一名善感的作家,她將這些個人經歷凝練為文字,分享給眾人。在本書的后記中,作者滿懷堅忍與勇氣,詳細描述了自己患病與抗病的過程。而在一切的背后,其實是作者對于時間與生命流逝的分外敏感,她在一望無涯的時間荒野上,隱隱感到了歲月“惘惘的威脅”。
俗話說“人到中年心事多”,這心事里,既有往事記憶的糾纏,也有現時眼下之憂歡。而散文隨筆正可謂是“中老年文體”,淬去了年少的躁動與火氣,有了生命的積淀,不再一味地沉溺于自我抒情,才便有了自我與社會、情與智的交融。在書中,作者好幾次寫到“哭”。哭本是人正常的感情表達。《動物園哭泣記》中稱“工作日的異地動物園,是個可以哭泣的好去處”,乍一看有點奇談怪論的意思,且聽作者說道,卻又有幾分道理了,“想哭就是想哭,就是傷心,無人傾訴,也訴不明白”,而“人和動物隔得那么近,各管各的,我只管哭,它們只管自己游水進食”。在動物園中,最佳的哭泣地是馬來貘的籠子前,不僅因游人少,而且據神話傳說,貘是一種食夢的野獸,最好能將人的噩夢吃掉,從此不再傷心。在另一篇《落淚地》中,作者寫道:“成年人若想好好哭一場。最后,唯有關上洗手間的門,擰開花灑”,“落淚有地,嘩嘩有聲,盡可放心大哭,亦不怕聲音傳出”。之所以要避開人前,是因為,人的悲歡情感并不總是相通的,而這種既無可奈何無法傾訴又勉力維持一份尊嚴的人生況味,中年的讀者想必尤其會心。
《久悅記》中的散文平實又平淡,呈現出一種歲月沉淀后的沉穩與灑脫。作者以靈動娟秀的文字,書寫衣食住行,書寫日常點滴的轉瞬之間。在“靜靜地感受身邊的人與事”的書寫中,試圖用文字勘探人性與心靈。一方面在瑣碎的生活片段中描摹俗世煙火,以一種融入生活的姿態熱衷于衣食住行,絮叨著自己喜愛的美景、美食、衣服、首飾等,展示了一個女性精致婉轉的生活情調與審美趣味。當然悅享生活的同時也努力創造生活,以母親、教師、作家等多重身份建構生活,表現出現代女性獨立自強的自覺意識。另一方面卻又并不沉溺于日常生活,而是自覺不自覺地從煩瑣的日常生活中抽離出來,冷眼凝視,以一個作家的敏銳捕捉平靜物象下蘊藏的波瀾,在庸碌的日常中挖掘出幾分哲思。通過文字的沉淀記錄不確定時代瞬間的永恒,對抗生命的無常,展現了女性日常生活的韌性。作者常以其熟悉的情感視角與生活展開對話,抒發感悟。如在《牡丹與芍藥》中,由芍藥的“一日欲放,一日盛綻,一日萎謝”引發出“真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就像有些感情,其興也勃也,其亡也忽也”的人生感嘆。但這感嘆并非以一種激烈的抒情腔調呈現。遠去了年少的沖動,中年人在情感表達中表現得更加節制而含蓄,而生活的打磨之下對人性洞察力的加強,也使其更有能力展開關于“情”的理性思辨,而非僅僅停留于感性的抒情層面,這也使得這部散文小說集的文字帶上了冷靜從容的氣質。同時,這種由淺而深、由物及人、由此及彼的書寫上的躍動,體現了散文寫法上靈動的特點,它賦予了創作者書寫自由之“悅”,比如作者由于特別的興趣,常由眼前的生活景象隨性轉換到張愛玲的筆下世界,這種不同時空輕盈地騰挪輾轉乃意興之所至,而平凡的日常點滴也因之帶上了獨特的文化韻味,并頗添了幾分意趣。其他的如《母與子》中反思當下親子教育的問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與父輩之間的沖突,那種言語的傷害“積久了,就是累累的傷痕”。而這些都將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隱患。而《一個人過年》則是在與過去對比中,咀嚼了成年人孤獨的必然命運。“人到了年歲,就會遵從習俗,成為前一代的人”。這種生命的哲思在文中隨處可見,從而使得這部散文小說集的“輕”質中有一種生命的粗糙感,讓讀者在平淡敘事中看到一種不屈的精神力量,展現了生命的豐富性和深刻性。
《久悅記》中的幾篇小說時空更為開闊,有的發生在舊時代的香港、上海、日本,有的則是當下都會男女的情感記。作者試圖在時代的變遷、婚姻制度的變革中,以細膩的筆觸,以多角情感關系的設置,通過傳統與現代、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張力,去剖析人性,探究性別關系中的“常與變”,其中清晰可見來自現代女作家張愛玲的影響。而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通過小說主人公在某個瞬間的“頓悟”,表達了她較具現代性的婚戀觀,以及追尋內心自由、獨立自主的女性意識。
《久悅記》之“悅”,是攜帶著苦味的。這種苦有些是有實感的,例如失眠的痛苦與育兒的艱難。有些則源于看似無解的精神難題,例如愛情的難以把握與人類情感的難以相通,“愛情,我其實并不了解什么是愛情”,書中文字時時流露出對愛情的深思與警惕,書中小說對男女情感的描寫也都帶上了冷的色調。所以《久悅記》其實是一部悲喜交加的作品,而且喜與悲之間形成了復雜的互動。“生而在這世上,的確有很多的苦惱與不快樂,但我們總得尋些東西安慰自己”,于是“悅”與“悲”的矛盾中潛藏了隱秘的因果。
《久悅記》是作者以文學的方式去療愈病痛、慰藉心靈、對抗衰朽、感悟生命的一份獨特的見證。一如作者所言:“我們不過是一介凡人,沒有能力去抵抗時間轟隆的無常,所能做的,不過是在長久的歲月里,記錄下涓滴瑣碎的小小歡悅,在偶爾綿長的悲傷里讓自己記得,曾經那樣快樂過,值得永遠不忘。”(作者:謝文芳,系湖北科技學院人文與傳媒學院副教授)
相關新聞
- 2022-01-21《陪花再坐一會兒》:衰老光陰里的芬芳新米
- 2022-01-16從他者視角重返1898年
- 2022-01-13在可信和生動上下功夫
- 2022-01-13“景德氣象”的三個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