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讀聲中感受榜樣的力量
圖為《朗讀者》第三季片頭劇照。
傳承中華文明、弘揚優秀文化,文化類節目是一扇重要窗口。近年來,文化類節目呈現類型更加多樣、內容不斷創新的良好態勢,在諸多領域持續深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朗讀者》就是其中為觀眾所熟知的一個。
與前兩季《朗讀者》以“青春”“禮物”等為主題不同,第三季節目通過開放式命題喚起人們深入思考。從教育發展、農業突破到科技進步、文化繁榮,話題緊貼社會現實,通過生動鮮活的個體講述,呈現波瀾壯闊的時代發展。
《朗讀者》第三季在前兩季積累的100多位嘉賓基礎上,邀請更多行業代表人物。其中既有獲得“時代楷模”“七一勛章”“最美奮斗者”“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等榮譽的公眾人物,也有在平凡崗位上兢兢業業的普通人,嘉賓構成呈現多樣性和豐富性。神舟十三號乘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深情朗讀作家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總序:“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會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載到什么地方去。”生物學專家潘文石帶來自己的《野外日記》,獻給所有熱愛大自然的朋友:“人類無法孤獨地行走于天地之間,我們必須與萬物同生共存。”“七一勛章”獲得者、云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含淚朗讀她寫給父母的《一封家書》:“我會不怕一切艱難險阻,以百倍的熱情去完成我的人生諾言,為山里的孩子和百姓們服務,為山里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一切!一切!”在《朗讀者》中,人物經歷和文學文本產生了奇妙的關聯:人物多姿多彩的故事、波瀾曲折的經歷,成為文學的生命范本;或清新流麗、或熱情奔放的文學文本又為人物的人生故事提供生動注解。情真意切的朗讀和真實精彩的人生,匯聚成一曲時代交響,吸引并鼓舞更多人加入。
文化類節目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推動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之前,《朗讀者》節目在各地推出朗讀亭,讓觀眾讀文本、講故事、訴心聲,帶動朗讀熱潮。《朗讀者》第三季又推出“一平方米”朗讀亭新媒體慢直播活動,通過動態直播、朗讀實況、現場采訪、連屏互動等方式,打造新的節目樣態,力圖從一檔電視文藝節目轉變為跨媒體的內容傳播,進而升級成一場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大型活動。《朗讀者》還發起“獻給太空的朗讀”活動,鐵凝、王蒙、樊錦詩、朱邦芬、陳和生、張海迪等嘉賓傾情加入,將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朗讀,送抵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陪伴他們度過太空時光。《朗讀者》能否繼續保持創新和品質,是節目接下來面對的挑戰。
朗讀,是在悠久歷史中傳承下來的一種簡便易行又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法。推動全民閱讀是提升社會文化素養便捷、高效的路徑之一。這些年來,我持續推動新教育實驗,倡議“營造書香校園”等活動,希望通過整合閱讀資源、踐行閱讀課程,讓閱讀成為教師、學生、家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當教師、學生、家長互相成為彼此的朗讀者,當家校共育成為全民閱讀持續、深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相信會吸引更多人走近閱讀、親近閱讀。
“眼納千江水、胸起百萬兵。”希望更多文化類節目自覺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節目,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
(朱永新 作者為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
相關新聞
- 2022-02-18蘇軾的文學批評觀
- 2022-01-13在表現全人類共同價值中實現網文出海
- 2022-01-13莫讓“圖書盲盒”透支讀者的信任
- 2021-12-27陳望道:中國語文現代化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