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間博物館館長未立學的“博物夢”:讓展品走向更多百姓
未立學在報刊博物館內向游客介紹。 王從啟 攝
中新網合肥3月4日電 (記者 吳蘭)春日的合肥長臨河古鎮,游客熙熙攘攘。沿著青石板路往前走,在一排特色商鋪中,安徽省聚賢報刊博物館、百年郵政館等幾個民間博物館很是顯眼。
長臨河古鎮位于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岸邊。民國期間,因交通發達、商賈興旺,被稱為皖中“小上海”,是“安徽第一僑鄉”。
百年郵政館內部分展品。 吳蘭 攝
走進安徽省聚賢報刊博物館,只見一張張裝裱好的老報紙,按照時間節點有序掛在墻上,從清代的邸報到民國、新中國等各個時期的報刊都有。“這里原本是很破舊的房屋,現在的裝修風格和展陳,都是我自己操持的。”館長未立學說,“這些報紙也只是我從藏品中精心挑選出來的一小部分而已。”
48歲的未立學,是這兩家博物館的館長。2009年春節前夕,一場車禍致使他臥床一年多,在病房里看著人生百態,想著未來為什么活,要怎樣才能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游客在報刊博物館內參觀。 王從啟 攝
“小時候讀書少,也沒有書讀。”未立學說,這使他開始走上自己的文化夢、博物館夢。“每一次在搜集、整理、分類這些歷經千辛萬苦獲得的藏品時,總會細細打量,看看它們帶著滿身的塵霜,或黯淡、或泛黃、或殘缺。”未立學說,“邊整理邊猜測它的前世今生,感覺真好。”
百年郵政館,原是晚清淮軍華字營統領吳毓芬、吳毓蘭兄弟的宅地,為三進四廂兩院江淮古民居,于民國初年改為肥東縣最早的三個郵政局之一,見證了長臨河郵政的百年歷史。
走進館內,從第一套生肖猴票等稀有郵票到過去郵差服飾以及信物變遷等,微觀郵政百年變遷。
百年郵政館的外貌。 吳蘭 攝
幾年前,初辦民間博物館時,由于人手短缺,他不得不凡事親力親為。在這個過程中,遇到過很多困難和挫折,很多親戚朋友也勸未立學放棄,但是他選擇了堅持。未立學笑稱盡管很累,但常常會發自內心地笑,那是因為做喜歡的事。現在這幾個館都免費向民眾開放,也正應了當初的想法,做有意義的事情,在普及、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么多年做博物館,其實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力量在引領我、推動我。”未立學說,讓民間收藏的展品走進普通老百姓生活,希望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影響到每一位進館參觀的人,同時也能提升當地文化內涵,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未立學說:“未來十年,計劃館打造5-10個特色博物館,這些館會結合當地特色,依托文化實物遺存,讓展覽的每一件物品中就有一段故事,一段傳說,一段陳年往事。最近關注傳承徽州文化,準備打造以徽州女性生活為切入點的‘淑人館’,目前正在設計構思。”
相關新聞
- 2022-03-02《新時代提案工作叢書》出版
- 2022-03-02“全民閱讀”主題宣傳曲征集拉開帷幕
- 2022-03-02讀者集團聯動“婦聯模式” 探索“鄉村+文化”新途徑
- 2022-03-02呈現長征情報戰秘史 長篇小說《烏江引》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