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再現文學內外的路遙
【讀書者說】
作者:王璐(南京曉莊學院文學院講師)
近年來,在文學社會學的新研究視域下,路遙及其作品的經驗價值正以越來越復雜多樣的面貌呈現在歷史的行進過程中,其間,史料整理工作的進展為研究的深入奠定了良好的根基。《路遙年譜》即是推動深入打開路遙經驗的又一力作,為讀者呈現了文學內外路遙更立體、更真實的形象。
路遙在鴨口煤礦深入生活。(王清林攝影)
圖片由邢小利提供
《路遙年譜》 王剛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自1970年代開始正式發表作品,到1992年辭世,路遙的文學創作持續了近二十年。二十年間,中國文壇的風云變化在《路遙年譜》中以譜前內容的方式清晰地展現出來。各種文學風潮潮起潮落、文壇體制與時代形勢不斷變化,而路遙最終以“現實主義堅守者”的形象為文學史所銘記。如果說,“年譜整理要將圍繞作家作品形成的經典認識,轉換成問題,而非梳理脈絡的依據”(楊曉帆《當代作家年譜研究與當代文學的經典化》),那么《路遙年譜》通過翔實的史料與巧妙的編排所呈現的,正是路遙如何在徘徊與漸進、取舍與更新中最終確立自己“現實主義”取向的創作歷程。可以說,守正創新、不斷豐富和更新現實主義文學傳統是作為“現實主義堅守者”的路遙文學創作的價值所在。
《路遙年譜》對路遙幾乎每一部作品的創作、修改和發表時間都有完備的記錄。在清晰的時間鏈條中,路遙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漸進式歷程得以全盤顯現。可以看出,路遙一直把反映時代氣象、描繪社會歷史進程的主流作為自己自覺的追求。在1983年寫作的《柳青的遺產》中,路遙稱柳青“絕不是一個僅僅迷戀生活小故事的人”未嘗不是一種夫子自道,他的創作即以一種總體性的眼光密切關注時代的變化和發展。從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路遙創作了多篇小說,比如《在新生活面前》正面描繪新時期的工人,表現現代化建設的熱烈反響。這些寫作反映了路遙對社會現實和時代氣象的充分關注,但彼時他對“現實主義”的理解尚停留在原有的慣性思維中。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和《在困難的日子里》鍛煉了路遙為“現實主義”賦予新的活力的能力。正是從這兩部小說開始,路遙深化了對“現實主義”的認識,逐漸以富有挑戰性的創作意識深入把握現實的本質。在大量閱讀以往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和持續思考的基礎上,路遙逐步克服了以往僵化的文學教條對自己寫作思維的束縛,在《人生》中表現出卓越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他曾說“關于作品的時代感,實質上是對時代生活的本質反映……我們時代的特點,最突出的是社會面臨著巨大的轉折”。路遙既看到了當時不合理的城鄉二元機制對農村青年人生發展的束縛,又對轉折期的國家變化報以充分的信任。于是,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形象成為反映當時農村發展的時代問題的文學典型,而《人生》發表之后不到兩年,國家即逐漸放開了對農村人口進城發展的限制,高加林式的問題得到了歷史性的解決。這不能不說是路遙站在某種歷史的高度,以文學家的敏銳對歷史潮流做出的一次深刻的現實主義描繪。
作家年譜在客觀勾勒作家創作史和作品反響的同時,也隱伏著譜主的精神生命史。《路遙年譜》記載,在路遙追悼會的悼詞中,陳忠實寫道:“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中國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世界里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么。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里并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這是對路遙及其作品精神十分準確有力的概括。
《路遙年譜》以不小的篇幅展現了路遙在進入公眾視野之前的生活。借由親友同事的回憶錄和路遙文章中透露的細節,《路遙年譜》還原了在成為正式作家之前路遙的苦難人生。童年時期的極端貧窮,青年時期“青春的激情、痛苦和失誤”,成家以后家事與工作的困擾以及艱難探索寫作的種種,都顯示出路遙成長的曲折性。而這一切都成為路遙后來創作的源泉,支撐起他極富現實感和大眾關懷的創作。當路遙憑借出色的文學成就告別了自己原先的生活土壤,他把自己的情感依然投注于普通勞動者群體,并“要求自己,在任何時候都不喪失一個普通勞動者的感覺”。“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這句話在《路遙年譜》中出現了三次。由年譜所顯示的材料看,它并非空洞的言辭,而是被路遙的作品和作家的行動注入了堅實的內涵。路遙始終把寫作本身視作勞作,“用自我教育的方式強調自身對這種勞動持正確的態度”。
《路遙年譜》詳細展現了《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創作、修改過程。《人生》經歷了三年的準備期,路遙先后三次動筆,最終在王維玲的約稿鼓勵下真正成篇。在中國青年出版社修改《人生》時,路遙一星期未離開過書桌,累了伏案而歇,困了伏案而眠。而《平凡的世界》更是路遙以驚人的毅力完成的作品。寫作該書時,路遙脫離了家庭和社會,堅持近于機械的每日計劃,錯過了與對他有知遇之情的秦兆陽的相見,忍受身體的不適,最終實現了40歲之前完成大作品的自我期許。
路遙始終對普通勞動者和他們生活的土地懷抱深情,他的創作始終面向讀者大眾,回應普通勞動者的精神訴求。從開始創作,路遙即確定了他的作品“主要是寫給廣大讀者看的,只要大家看,這就是一種最大的安慰”。路遙所說的“廣大讀者”實際上也是構成一個國家絕大部分成員的普通勞動者。《平凡的世界》即是路遙獻給千千萬萬孫少平、孫少安式的普通勞動者的贊歌。路遙看重的,是普通勞動者“在困難的時候獲得珍貴東西的心情”,是他們“負重的耐力和殉難的品格”,他從中發掘了精神和情感的價值,更發現了普通人精神高貴的方式和表現。正是因為路遙堅持從普通勞動者的心靈期待出發,書寫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他的作品才有可能獲得長久的歷史回聲,為廣大讀者所喜歡。
《路遙年譜》所呈現的文學內外的路遙,是對路遙個人創作史和生命史豐富細節的具象展現,為普通讀者提供了親近作家精神生命與人生經驗的絕佳文本,也為后續研究的展開埋藏了不少研究提示,其豐富的延展空間有待于在別文中進一步呈現。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17日 11版)
相關新聞
- 2022-03-17從盛唐氣象到近代風云,用鮮活畫卷勾勒中國之美
- 2022-03-17致敬李冰,四川詩人凸凹4000行長詩《水房子》出版
- 2022-03-17立意高遠的糧食故事——讀長篇紀實文學《糧食,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