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魂》作者周大新:年輕人也要有面對不測的準備
周大新
《安魂》是一部對話體長篇小說,父親與死去的兒子“對話”。
“寧兒,爸爸怎么也想不到,從2008年8月3日這天起,就再也見不到你了。”這是作家周大新的長篇小說《安魂》開篇的第一句話,也是他人生最黑暗的經歷。
這個春天,由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安魂》上映,銀幕上的父親失去了不滿30歲的獨子,只能在一個長相酷似兒子的“騙子”身上尋找情感寄托。盡管已經過去了14年,電影首映時,臺下坐著的周大新,依然無法上臺致辭,準備好的講稿只能請人代念。
從孩子走的第二年開始寫作,周大新寫得很慢,有時候一天只能寫幾百字,寫完之后,好受一些;但他不愿提,一提,所有東西重新回到了腦子。“難受的時候,我從來不說,只有通過寫作,幸虧我有這個途徑。”周大新說。
《安魂》是一部對話體長篇小說,父親與死去的兒子“對話”,父親傾訴著自己的愧疚,在生死界河彼岸的兒子講述著自己的見聞,也不斷安慰著父親。能和已逝的親人對話,這恐怕是很多人的美好幻想,甚至有的科幻作品中也沒有期待人死復生,而是想象跨越生死的交流。
中國人對生與死的概念很有意思,紀念逝者的清明節,偏偏設在萬物生長的仲春時節。清明節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又是一個踏青游玩的快樂節日。生命,向死而生。
紀念逝者的節日,過節的卻只能是生者,清明節在民間,歷來有各種各樣的儀式。在周大新的老家——河南南陽盆地的鄉間,清明時節,家家要上墳,要為逝者的墳頭培上新土,要在墳頭頂部蓋上一個碗狀的土塊,要在墳前擺上供品,要在長者的墳前焚香磕頭,要放鞭炮,要焚燒紙錢和用紙剪成的春夏衣裳,有的還要栽上樹苗……
“這些固定下來的儀式,當然是為了緬懷逝者,但更重要的是為了提醒后人,記住你的來路,記住給過你生命的前輩,不要忘了他們。”周大新覺得,這些莊重的儀式很有必要,“它是在用血脈親情來團結家人、族人、村人;提醒人們要知道感恩前人,給大家一個回憶和記住逝者身上好處的機會,有利于鄉間人們生活的和睦和家族精神的延續傳承。”
周大新對生命的態度,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有很大不同。少年時,以為自己的生命長度無限,只想快點長大,只嫌時間過得慢,恨不得生日能連著過;青年時,知道生命有限,可總覺著離生命的終點還很遠很遠,可以隨意揮霍時間,“根本不懂得珍惜生命,以為自己的身體怎么折騰都可以”。
等人到中年,周大新模糊地意識到,生命已經過了一半,但因為上有老下有小,整天忙著發展事業和掙錢養家,也沒時間去想怎么保護身體、延長生命;老年來臨,他突然發現,生命盡頭原來就在不遠處,不少慢性病已經纏上了身,他有些慌了,才懂得要珍惜身體,才有了延長生命的迫切希冀。
生命的盡頭是死亡,死亡的前奏是衰老。周大新在4年前出版過一部長篇小說《天黑得很慢》,20萬字,談的都是衰老。“變老并不是悲慘的事,那像是夏季天黑得很慢。”周大新寫道。每一個生命自誕生,就在慢慢靠近衰老和死亡。在這個過程中,人所有的活動和情感、所保存的所有的文明與記憶,都在與之對抗。
今年70歲的周大新并不避諱自己對死亡的恐懼,他描述衰老、描述死亡,溫柔地對抗。當他明白無論多么恐懼也無法避免死亡的時候,心也就平靜了下來,甚至坦然地做著迎接死亡的準備,“自己想做的事盡快做完,然后等著它把我帶走”。
比如,他想捐出自己的藏書,在家鄉建一個小型圖書館,讓家鄉的年輕人有一個新的閱讀場所——這件事已經基本辦完了;比如,他想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建一個小型的“愛意紀念館”,把世界上特別感人、充滿愛意的事件,用照片和音畫的形式展示出來——這個想法還未動手,不知道最終能不能做成。
去年,周大新出版了《洛城花落》,并宣布這是他的長篇小說封筆之作,因為體力原因,他不再寫長篇,但對文字的熱愛依舊。
對于寫不動長篇的生活,他有規劃:寫散文和隨筆,也可能重拾年輕時就很喜歡的電影劇本,如果連文章也寫不動了,就寫書法,畫畫;對于日漸衰老的生命,他也有準備:精神上知道自己將面臨什么,金錢上保證醫療健康,物質上“買了拐杖,還在家里的衛生間安了防跌倒的扶手”。
年輕人也許離死亡還很遙遠,但周大新覺得,依然要有面對不測的準備:
其一,要有危機意識,不要以為危險的事情永遠不會找上自己,要警惕事故和其他意外災難,懂得并學會保護自己的生命。“開車,一定要系安全帶;用電,一定要防漏電;登山,要做好萬全準備;潛水,要有朋友在一旁看護;家里的燃氣開關,要經常檢查;騎電動車外出,不能超速……”
其二,要鍛煉、愛惜身體,不要以為可怕的疾病不會上身。”喝酒,適可而止;熬夜,偶爾為之;吃東西,不暴飲暴食;打游戲,別影響休息;工作,有勞有逸;玩鬧,動口不動手;不生悶氣,學會自尋開心;學會制怒,不讓憤恨傷身……”
周大新像老父親一樣“絮叨”著這些注意事項,仿佛面前坐著自己的孩子。
周大新記得,和電影《安魂》的主演巍子第一次看完成片后,兩個人抱頭大哭。首映之后,他不敢再去電影院看。春分之后,白晝越來越長,天黑得越來越慢。
“我們的父母將我們領到這個世界上,讓我們見識一番人間的美景,同時也讓我們與煩惱、勞累、痛苦打一番交道,這歸根結底是一樁好事,我們應對他們充滿感激。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就是善待自己的生命,盡可能走好生命全程,給人間留下一道美麗的印跡。”周大新說。(記者 蔣肖斌)
- 2022-04-13暢銷童話《故宮里的大怪獸》推出漫畫改編版
- 2022-04-13河北邢臺:打造農家書屋 拓展鄉村閱讀空間
- 2022-04-13圖書館里感受運河文化
- 2022-04-11長篇報告文學《紅船啟航》帶讀者深入歷史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