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需要家校社合力
閱讀,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主持的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通過對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312所中小學的4萬多名學生長期追蹤調查,全面揭示了閱讀對學生學業成績、智力發展、身心健康、人格發育的促進作用。
2021年“雙減”政策的出臺和全面實施,有效地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和課外培訓負擔,讓學生有了更多可用于自由閱讀的時間。學校、家庭、社會等該如何共同努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項目專門針對全國中小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
學生的課外閱讀與學習成績有著很強的相關性,中小學生喜歡閱讀的超過50%
數據顯示,學生的課外閱讀與學習成績有著很強的相關性,學習成績很差的學生平均日課外閱讀時間為28分鐘,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為37分鐘,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為43分鐘,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為47分鐘,而學習成績非常好的學生平均日課外閱讀時間高達60分鐘。在控制其他影響因素的前提下,學生每周的課外閱讀時間每增加1小時,學習成績在班級的排名平均前進2.3%。課外閱讀同時對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有著明顯的正向作用,周課外閱讀時間每增加1小時,認知能力的語言維度得分平均前進2.1%,圖形空間維度得分平均前進1.4%,數量計算維度平均前進1.2%。在心理健康上,周課外閱讀時間每增加1小時,中度及以上抑郁的發生率減少11%;在身體健康上,周課外閱讀時間每增加1小時,學生自評健康水平為健康或非常健康的概率增加0.27倍。數據分析結果還顯示,課外閱讀時間居前25%的學生(周閱讀時間11小時及以上)與其他學生相比,在人格特征上具有明顯的區別,表現為情緒穩定性強、負面情緒少、行為嚴謹遵規、具有同情心和人文關懷、對新事物和新觀念保持開放、性格外向。
調查數據顯示,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呈現出與升學相關的M型起伏趨勢。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日均課外閱讀時間為41分鐘,二年級為43分鐘,三年級為45分鐘,四年級達到了50分鐘。然后開始下降,五年級為49分鐘,六年級下降到44分鐘。在整個初中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明顯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并沒有因為臨近升學而下降。七年級學生的日均課外閱讀時間為45分鐘,八年級為52分鐘,九年級為54分鐘。而高中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則明顯地呈現出持續下降的趨勢,高中一年級為47分鐘,高中二年級為46分鐘,而高中三年級則下降到了每日平均38分鐘。
數據顯示,中小學生喜歡閱讀的比例超過50%,年人均閱讀課外書籍15本。在閱讀愛好上,只有1.6%的學生表示非常不喜歡,9.8%表示不太喜歡,36.2%表示說不清喜不喜歡,36.3%表示比較喜歡,16.1%表示非常喜歡。在對閱讀的興趣上,男女生差異明顯,表示喜歡閱讀的男生合計為47.3%,女生則為58.3%,高過男生11個百分點。
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小學生人均閱讀了15本課本和教輔材料以外的書籍(包括電子書在內),中位數的閱讀量為9本。同時,有4.9%的中小學生在過去一年里沒有閱讀過任何課本和教輔材料以外的書籍。男生的人均年閱讀量為14本,女生為16本。在城鄉差異上,農村學生的日均課外閱讀時間為51分鐘,城鎮學生的日均課外閱讀時間為45分鐘。城鎮學生年均閱讀了16本課外書籍,農村學生只閱讀了11本,比城鎮學生少5本。盡管農村學生用于課外閱讀的時間平均要多過城鎮學生,但閱讀的課外書籍的數量卻少于城鎮學生。
不同于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學生課外閱讀時間呈現出的M型起伏,學生課外閱讀書籍的數量從一年級到高三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一年級學生年人均閱讀課外書籍的數量最多,有21本,二年級有17本,從三年級到五年級都是16本,六年級則一下降到了10本,七年級是13本,八年級和九年級都是12本。進入高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數量更是下降到了10本以下,高一高二都是8本,高三則進一步下降到7本。
中小學生課外閱讀最多的是科普類書籍,“雙減”后近七成學校的課后服務中有課外閱讀的內容
在課外閱讀的內容上,中小學生閱讀得最多的是科普類的書籍,有76.1%的中小學生在過去的一年里讀過此類書籍;第二位是歷史類書籍,有67.3%的學生讀過;第三位為詩歌繪畫文藝類, 63.9%的學生讀過;接下來依次為小說類58.6%,人文社科類58.1%,生活類51.6%,心理勵志類49.3%,政治軍事類27.1%。有53.5%的中小學生讀過中國當代文學作品,他們最喜歡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前三名為魯迅的《駱駝祥子》、劉慈欣的《三體》、曹文軒的《草房子》。有47.8%的中小學生讀過外國文學名著,他們最喜歡的外國文學作品前三名為J.K.羅琳的《哈利·波特》、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話》、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四大名著的閱讀上,《西游記》在小學生中的閱讀率為35.9%,初中生中的閱讀率為76.2%,高中生中的閱讀率為88.2%;《三國演義》在小學生中的閱讀率為53.5%,初中生中的閱讀率為69.1%,高中生中的閱讀率為72.5%;《水滸傳》在小學生中的閱讀率為24.3%,初中生中的閱讀率為66.5%,高中生中的閱讀率為69.1%;《紅樓夢》在小學生中的閱讀率為22.9%,初中生中的閱讀率為64.2%,高中生中的閱讀率為76.7%。
中小學生如何選擇課外書?數據顯示,有49.8%來自老師的要求或推薦,19.5%來自家長的要求或推薦,15.6%來自同學或朋友的推薦,3.5%來自網絡、電視、報紙、雜志等媒體的介紹,而同時也有12.1%是遇到什么就讀什么。可以看出,在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上,學校、家庭、社會力量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調查數據顯示,近四成家長認為“雙減”的實施增加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近七成學校的課后服務中有課外閱讀的內容。
自從“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增加了很多的占8.2%,增加了一些的占29.7%,兩者合計37.9%。在2022年春季學期學校提供的課后服務中,有68.2%的學校有課外閱讀的內容。學校提供的課外閱讀類課后服務,綜合采用了多種不同的課堂形式:老師推薦布置閱讀書目,指導閱讀的有83.4%;學生完全自由閱讀,老師不干預的有71.3%;學生組成閱讀小組,閱讀并討論的有55.6%;少年宮、圖書館、閱讀館等公益機構組織閱讀的有25.5%。
家長對中小學生課外閱讀表示支持的高達95%,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的養成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
家長對于學生課外閱讀表示非常支持的為59.3%,比較支持的為35.7%,兩者合計高達95%。只有4.3%的家長對孩子課外閱讀表示無所謂,0.7%表示不支持。但是,家庭對于孩子閱讀習慣培養的影響不只是在態度上的支持,還需要具體的投入和在親子閱讀上的諸多互動行為。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一年里,有12.2%的家長有為孩子請家教,或是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參加課外閱讀類的培訓班或俱樂部等。28.3%的家長會經常陪孩子一起閱讀,54.2%的家長偶爾陪孩子課外閱讀,但也有17.5%的家長從來不陪孩子閱讀。有90.2%的家長會主動給孩子買課外書籍,88.7%的家長會給孩子推薦好的課外書,45.2%的家長會干涉孩子課外閱讀的內容。反過來,有71.8%的孩子會把自己讀過的覺得好的課外書推薦給家長,65.1%的孩子會主動與家長討論自己讀過的課外書的內容。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這些親子閱讀上的良好互動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形成都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
“雙減”政策的全面實施,讓教育進一步回歸其本質,追求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閱讀對于這一目標的實現具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而“雙減”也為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的養成,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除了學校和家庭以外,社會力量在這方面的作用也需要進一步加強。調查顯示,在過去一年里,只有40.9%的中小學生從各類圖書館里借閱過書籍,有23.4%的中小學生表示沒有可供借閱的圖書館,另有35.7%的中小學生表示盡管有圖書館,但沒有借閱過書籍。可見,只有各方力量一起努力,在學校、家庭、社會為廣大青少年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從小培養閱讀興趣與習慣,才能充分發揮閱讀對青少年發展的積極性和重要作用。(作者:唐杰,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環境學院黨委書記;王衛東,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教育追蹤調查項目負責人)
- 2022-04-20為何現在的小說難見風景描寫
- 2022-04-20淺談“大家小書”的閱讀分層
- 2022-04-15“Z世代”引領網絡文學風尚
- 2022-04-01當方言不再“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