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營造書香社會 助力文化強國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圖書館成為市民讀書學習的理想場所。史俊攝/光明圖片
位于浙江溫州市府路的城市書房。溫州圖書館供圖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
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末,我國有公共圖書館3212個,藏書總量11.79億余冊,實際使用房屋建筑面積1785.77萬平方米,平均每萬人公共圖書館建筑面積為126.49平方米。
“公共圖書館是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全民閱讀的重要陣地,近年來,公共圖書館一直將‘為人找書、為書找人’作為自己的重要使命,充分發揮社會知識中介的職能,在服務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國家圖書館館長熊遠明向記者介紹道。
1.服務閱讀,打通“最后一公里”
入夜,位于北京中關村南大街的國家圖書館,安靜了下來。
這個國內最為繁忙的公共文化機構之一,擁有閱覽座席5427個,“十三五”前4年年均接待到館讀者近568萬人次,文獻借閱超過2511萬冊次。“我已經在這里看了很多年的書了,想找的圖書應有盡有。”國家圖書館一名老讀者反饋。
距離首都不遠的城市天津,圖書館建設與維護工作也頗為有力。新建的濱海新區圖書館,建筑面積約3.37萬平方米,有閱覽座席2000余個。館內一個層高達29.6米、由34級白色階梯環繞而成的巨型閱讀中廳,科技感和美感十足,年年都吸引當地數百萬市民“打卡”。
為了讓閱讀服務不僅覆蓋到城市,還延伸到區、縣、街道甚至鄉村,近年來,我國努力推行“圖書館總分館制”——以縣為基本單位,以鄉村為重點,探索縣級圖書館對縣域內文獻資源的統一采購、統一編目、統一配送、通借通還。與此同時,推出“城市書房”等方便讀者借閱的新型閱讀空間,擴大圖書館資源的覆蓋面和有效性。
“我們溫州,擁有13家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12家城市書房,80家百姓書屋。自從實行總分館制以來,圖書借閱量幾乎翻了一倍。2021年,公共圖書館服務人次為1663.52萬,文獻外借量1180.1萬冊次,人均文獻外借量達到了1.22冊。”浙江省溫州市圖書館館長張啟林告訴記者。
在當地讀者心目中,還有8輛巴士頗為有名——它們是溫州市圖書館的“流動書巴”,藍色的車廂外面寫著“汽車圖書館”5個大字,載著約1.6萬余冊書籍,把借閱服務送到社區、鄉村、學校甚至大山里。
“它們已經跑了80萬公里,服務讀者20萬人次,外借文獻35.4萬冊。每次看見偏遠地區的孩子拿著從巴士上借的書,笑得特別開心的時候,我就打心里感到高興,覺得讀書的種子撒在了他們心里。” 張啟林說。
溫州只是實行總分館制的城市之一。截至2021年10月,全國共有2636個縣建立了圖書館總分館制。億萬冊書籍通過大大小小的各級圖書館、“城市書房”“百姓書屋”等借閱網點流通。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促進了圖書借閱服務走進千家萬戶。在部分城市,只要關注當地公共圖書館公眾號,或者掃描相關二維碼,就能在手機上成功“下單”,像“點外賣”一樣方便地借閱當地圖書館的書籍。
2.傳承典籍,增強文化底氣
圖書館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標志,圖書資源建設是立身之本。除廣泛搜集當代圖書資源外,保護、傳承與活化古籍,也是圖書館的重要職責。
“國圖有古籍特藏297.22萬冊件,其中甲骨35651件、敦煌遺書16579號、趙城金藏4813件、《永樂大典》224冊、文津閣《四庫全書》36304冊、西域文書819號、樣式雷圖檔10505種15339冊。近年形成的專藏還有金石拓片、輿圖文獻、老照片、手稿書札、契約文書、舊方志、線裝家譜等。”熊遠明細數國家圖書館的家底。
作為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國家圖書館還帶動全國1000余家古籍收藏單位,按照《圖書館古籍特藏書庫基本要求》等國家標準要求,不斷改善庫房條件,配備古籍保護專門設施設備,使超過2000萬冊件古籍得到妥善保護。
與國家圖書館典籍保護與傳承相映生輝的,是各地圖書館對富有特色的地域文獻的搜集整理與傳播利用。
如果從1913年魯迅倡導建立京師圖書分館、京師通俗圖書館等場館算起,首都圖書館已有109年歷史。在長逾百年的辦館歷程中,首都圖書館積累了大量北京地方文獻圖書、金石輿圖、民國老報紙、歷史照片等資源。
“為了讓讀者親近傳統典籍、堅定文化自信,我們在館藏紙質資源基礎上,建成了‘北京記憶’公共文化服務性網站和‘首都圖書館館藏古籍珍善本圖像數據庫’。”首都圖書館北京地方文獻研究中心副研究館員丁小蕾告訴記者。
讓丁小蕾印象深刻的是,對傳統典籍的數字化展示,打破了紙質資源借閱受時空限制的壁壘,將老北京文化傳播到了海外。一位旅居美國的讀者,回國時專門給首都圖書館打來電話,說在瀏覽“北京記憶”的網站時,發現了一批來自《京師環城鐵路工程攝影》圖集的珍貴老照片——那本1917年出版的圖冊當年只印了8套,“太稀有了,沒想到能在大洋彼岸看到這么稀有的文獻”。
歷史悠久的南京圖書館,也極為重視典籍資源的數字化。“南京圖書館藏清人文集全文影像數據庫”“南京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全文影像數據庫”,都是該館近年來盤活自身資源,讓古籍“活起來”“傳下去”的有益嘗試。
3.營造氛圍,潤澤萬千家庭
“讀書最好——王蒙”“藏書為讀——莫言”“多思,多讀,多寫——舒乙”在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藏有多副文化名家為該館題寫的留言。這是東城區圖書館“書海聽濤”系列閱讀推廣活動舉辦10多年來,日積月累的結果。
“我們舉辦了各類大小活動5000余場次,邀請了900余位作家、學者走進圖書館,分享他們的最新思想和見解。目前講座已形成文學、藝術、語言、史地、民俗、科普、外交、少兒等20余個系列專題,共60余萬名讀者受益。”東城區圖書館館長肖佐剛告訴記者。
數據顯示,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普遍開展講座、展覽、閱讀指導、讀書交流、演講誦讀等活動。僅2020年,各地公共圖書館就為讀者舉辦各種活動150713次,有9279.33萬人次參加。
陳曉怡是廣東東莞萬江繪本館的長期讀者,從女兒3歲起就帶她去圖書館讀繪本,“如今女兒已經8歲了,繪本館也新遷了地址,但是一周帶她去一次繪本館的習慣沒有改變,她也因此很喜歡讀書”。
葉暖強是東莞松山湖繪本館的長期讀者,同樣也是從兒子3歲起帶他去圖書館讀繪本,“中英文繪本都讀,現在他7歲,已經初步掌握了300多首唐詩宋詞和英文單詞的自然拼讀”。
東莞當地擁有如此多的繪本讀者,有賴于東莞圖書館與社會各方力量合作,共建了一個“繪本館閱讀服務體系”——28家繪本館、44個繪本閱讀服務點,遍布全市街道、社區、兒童醫院、幼兒園、小學、鄉村,真正融入百姓生活圈,為讀者提供“家門口的服務”。
“從2018年到現在,我們的繪本館已經服務了118.6萬人次,外借圖書102萬冊次,開展活動3500余場,25萬余人次參加。從繪本著手,是因為繪本被世界公認為最適合兒童閱讀的‘第一本書’,對培養兒童閱讀興趣、建設書香社會有著基礎性的作用。”東莞圖書館館長李東來對記者說。
為了讓書香更廣泛地浸潤家庭,東莞圖書館從2021年4月起開始推行“我+書房”計劃,在東莞市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的“毛細血管”基礎上,進一步把成員館設在更廣泛的鄉村和社區,讓讀者帶動讀者甚至讀者服務讀者,進一步提升閱讀推廣的效果。
“讀書這件事,是會‘傳染’的。我所在的社區,已經加入了‘我+書房’計劃,常常有十幾位鄰居帶著十幾組孩子一起讀書。”葉暖強說。
(本報記者 韓寒)
- 2022-05-13米蘭·昆德拉首次授權數字版本圖書,今起電子書、有聲書上架各大平臺
- 2022-05-13西藏全民閱讀公共服務網絡初具規模
- 2022-05-1375歲開始文學夢 退休法官寫出20多萬字小說
- 2022-05-12第十二屆丁玲文學獎評選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