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鮮活細節刻畫建設者群像

《筑路蒼穹:中國首座航空貨運樞紐建設紀實》:戴勁松著;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9年間,從構想、選址到設計、建設,湖北鄂州花湖機場從藍圖躍然挺立于長江中游之濱,成為亞洲第一個、世界第四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與武漢天河機場共建湖北航空“客貨雙樞紐”。作為記者的戴勁松,敏銳地認識到這一工程的現實意義與長遠價值,決定用文字記錄這段歷史。伴隨湖北鄂州花湖機場試飛成功,長篇報告文學《筑路蒼穹:中國首座航空貨運樞紐建設紀實》(以下簡稱《筑路蒼穹》)也如期問世。
新世紀以來,涌現出一批表現重點建設項目、重大工程的報告文學,如李鳴生的“航天七部曲”、徐劍的《大國重器》、梅潔的《大江北去》、許晨的《第四極——中國“蛟龍”號挑戰深海》、長江的《天開海岳:走近港珠澳大橋》等。這些作品記錄時代變遷,謳歌人民奮斗,堪稱一部部文學史志。《筑路蒼穹》全景記錄中國首座航空貨運樞紐建設全過程,也可歸入此類作品。
要想實現史志式書寫,必須盡可能全面地收集相關資料。戴勁松追蹤這一重大工程整整5年,采訪了有關部門和地方負責同志、技術人員、工人、農民等數百人,查閱檔案、文獻資料近百萬字。這些創作素材涵蓋工程建設前前后后各個環節,為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面對大量的基礎材料,作者打開思路,從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角度,力求以嚴謹態度和客觀筆法準確還原建設全過程,實現為社會存檔、為歷史存真的創作初衷。
在追求準確記錄建造過程的同時,作品通過大量鮮活細節刻畫建設者群像。作者深入建設者生活,采擷深度參與機場建設的干部、工人和農民的鮮活語言和真實經歷,為讀者講述人物故事的同時,展現建設者攻堅克難的精神風貌與扎實勤勉的工作作風。作者對人物群像著墨頗多,讓全書富有生活質感和情感溫度,同時也通過人物故事呈現出新時代中國人奮發有為的精神氣象。
除了追求準確性、真實性和故事性,作者還力求賦予作品以歷史縱深感,同時以詩意之心與理性之眼觀照這一建設工程,努力提升作品藝術境界。面對鄂州積淀豐富的歷史文化,作者善于挖掘、為我所用,巧妙地將腳下這片土地的歷史融入當代敘事。譬如,作者用“走馬石”的故事勾連歷史與未來,充滿象征意味,起到深化主題之用。書中多處引用詩歌,讓空靈的詩境與寫實的場景相互映照,令人回味。每章開篇使用一幅呼應本章主題的攝影作品,豐富了讀者的閱讀體驗。在本書附錄部分,作者還通過案例比較、學者訪談等方式,深入淺出地探討花湖機場作為航空貨運樞紐的發展前景,不乏洞見。可以說,《筑路蒼穹》既立足當下又縱橫古今,既記錄事實又拓深思辨,體現了這部報告文學追求思想性的特點。
《筑路蒼穹》是一部有“根”的作品,它的“根”扎在火熱的現實生活、豐厚的歷史文化和深入的專業思考中。同時,工程建設題材所涉時空較為宏大,對資料轉化要求較高,作品在可讀性等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蔡家園)
- 2022-05-19《敦煌守護人》:展現敦煌守護人的心靈史詩
- 2022-05-16《重生》:散落而不滅的紅色星火
- 2022-05-16《六千里運河 二十一座城》
- 2022-05-16《懷沙集》:活著其實都是為了少點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