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一部動人心魄的“創業史”
作家阿瑩的軍工題材長篇小說《長安》(作家出版社出版)被李敬澤稱之為“中國社會主義重工業的‘創業史’”。小說以第一個五年計劃為開端,忽大年從戰場轉到軍工廠任廠長。通過對忽大年、黃老虎、忽小月、黑妞等眾多典型人物人生際遇和情感糾纏的描寫,勾勒出一群新中國軍工人的人生軌跡。
30年的歷史跨度,中國軍工企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這是一部為一代建設者畫像立傳的現實題材著作。在《長安》里,他們是克服重重困難、自力更生研發新技術的“長安人”,揭示出軍工人的精神品質。
作者阿瑩在小說《后記》中講述了自己的創作初衷:我國幾代軍工人默默無聞地拼搏,為共和國的歷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章,但他們的生活總是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軍工人其實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與普通人一樣有痛苦也有悲傷,“經歷過前進的磨難,也獲得過成功的喝彩。”
作為軍工題材小說,作者并未過多地描述專業層面的故事,而是抓住人物在工廠大院里的命運來鋪排,將國家和民族的每一次起落投射在人物命運的興衰起伏之中,讓工廠大院里的喜怒哀樂具有更為深刻的時代烙印。
粗豪剛硬、隱忍且講究謀略的忽大年,善良單純、朝氣蓬勃卻又略顯執拗任性的忽小月,性格爽直、刀子嘴豆腐心的黑妞,心思狹隘、睚眥必報的門改戶,質樸純良而寡言少語的滿倉等40多個生動鮮活的人物,躍動在“長安人”的工作和生活中,構成了一個真實完整的生活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小說的敘述過程中打破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貫穿到底的傳統寫法,從一個個人物的視角展開,通過不同人物的心理、情感讓讀者沿著人物的思想去感受每個人物的情感脈絡,走進人物內心世界。這讓小說形成了張力,塑造出一個個復雜而又真實、具有時代特征的典型人物。
“在《長安》里,我們能看到深刻的時代烙印,看到作者對時代深入而又體貼的描摹。小說的基本創作手法是現實主義的,尤其是對歷史的客觀態度,顯示了一個作家的勇氣和探索精神;同時,作品中有諸多現代小說元素,特別是人物心理的摹寫,大大豐富了小說內涵。”正如評論家孟繁華所說,“《長安》的豐富性是多種元素合力構成的結果。它為工業題材小說創作提供了新的經驗。”
20多年軍工企業的生活工作經歷,讓作家阿瑩有著深深的軍工情結和源自心底深處對于表達軍工人這個特殊群體生命軌跡、精神歷程的渴望。其實早在1989年,他的短篇小說集《惶惑》出版時,他就萌生出創作長篇小說的念頭,但繁重的工作最終讓他放棄了這個想法。此后,他以散文、戲劇創作為主,并斬獲眾多國家級重要獎項。其中,散文集《俄羅斯日記》獲第三屆冰心散文獎,散文《餃子啊餃子》獲第五屆冰心散文獎,報告文學《中國9910行動》獲第三屆徐遲報告文學優秀獎,歌劇《米脂婆姨綏德漢》獲第九屆國家文華大獎特別獎、優秀編劇獎和第二十屆曹禺戲劇文學獎,話劇《秦嶺深處》獲第三十一屆田漢戲劇獎一等獎。
自2017年開始,阿瑩將創作重心放在這部長篇小說上,經過4年的寫作和不斷修改,這部被寄予了“長治久安”美好祝愿的作品終于完成,且一經面世,就受到多位評論家、作家的高度評價。
“難得一見的神秘的軍事工業場景,不可多得的各色文學人物及他們的故事:炮火連天下的愛恨交加,大山深處的世俗爭斗……交織成一個時代的傳奇。好讀,耐讀,不可不讀。”作家蔣子龍的評價恰如其分,因為《長安》所展示給讀者的,不僅是新中國軍工領域熱血沸騰的奮斗歲月,中國文學畫廊里的第一組軍工人群像,工業題材小說創作的嶄新經驗和方向,還有一種動人心魄的力量。
- 2022-06-13貴州:搶救象形文字“活化石” 讓非遺水書從山鄉走向世界
- 2022-06-13“中華匠人精神傳奇故事圖畫書”:如何傳遞中華匠人精神
- 2022-06-13《沈陽解放檔案匯編》等國家重點檔案課題成果發布
- 2022-06-13商務印書館發布6月十大好書 紀念創立125周年文章多為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