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歸城》書封 敦煌文藝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北京6月12日電 (記者 應妮)160萬字的長篇小說《子歸城》時間跨度達百年,橫亙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百余人物登場退場,為讀者獻上了一部西部的蕓蕓眾生圖譜。
作家劉岸長篇小說《子歸城》研討會11日在北京、福州、蘭州、廈門四地,以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舉行。
卷帙浩繁的長篇小說《子歸城》是作家歷經13年嘔心瀝血完成,全書總計160余萬字,包括《古城驛》《根居地》《天狼星下》《石刻千秋》四部。小說以家國情懷、民族團結和經濟繁榮為主題,巧妙架接起“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以劉天亮、林拐子等人的經歷及家族命運為主線,把中國東部和西部、當代和歷史巧妙對接,把鮮為人知的歷史傳奇與光怪陸離的當今世界無縫銜接,譜就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歷史畫卷,在還原和再現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同時,又呈現了當代人的精神衍變和心靈影像。《子歸城》的明暗兩條線索,時間跨度從百年前辛亥革命前后到21世紀的現代,地域廣度從西北邊疆到東南沿海,對“海絲”港口城市廈門、泉州等地也作了細致描繪。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副主席、中國小說協會會長吳義勤印象特別深的是這部書非常好讀,故事性強,具有強烈的傳奇性、異域性、動作性,非常好看,可以說是奇人奇事奇風異俗,情節特別曲折懸念迭起,又成功刻畫了很多很特殊的人物形象。同時該作具有巨大的知識性,“有某種百科全書的感覺”。
評論家潘凱雄等業內專家談到,這部小說可謂是百年前西部的蕓蕓眾生圖譜,光是小說人物就有100多人,重點人物30余人,對小說家如何書寫群像提出了挑戰。
甘肅省作家協會主席葉舟用“除銹”來形容這部長篇小說。在他看來,西部區域在大家印象中已經斑斑銹跡,而且這種銹跡已經沉疴太深,現在有了“一帶一路”倡議,其實就是為這條路除銹,除去這片區域以及這片區域文化上的斑斑繡跡,要讓它閃亮和發光。
與會專家圍繞小說的人物特色、語言風格、文學氣象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大家表示,這部作品跨度百年,結構堅實宏大,故事豐富飽滿,情節奇詭獨特,語言充滿張力。作者通過生動感人的傳奇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通過絲綢之路途中一個地方的興衰命運,形象闡釋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深遠歷史意義和重大現實意義,謳歌民族自強自信精神,反映人民心聲,以藝術的張力揭示出,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才能創造歷史,創造未來,實現振興中華的百年之夢。
研討會由中國作家協會小說委員會、《文藝報》社、福建省作家協會、廈門市文聯主辦。(完)
- 2022-06-14人文社推出“中國現當代名家散文典藏叢書”
- 2022-06-13河南10年完成逾3200萬字“記憶”系列文史圖書
- 2022-06-13劉亮程:在對“家鄉”的書寫中抵達“故鄉”
- 2022-06-13四地聯動舉行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圖書《子歸城》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