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文新學院院長、博導李怡:今天,我們該怎么讀魯迅?
李怡在書房
海報
《魯迅全集》
自從李怡從北京到四川任教以來,在成都很多文學活動上都能見到他的身影。他是四川大學文新學院院長,同時也是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他會給青年作家講課,也給新書發布座談當學術主持。觀點新穎獨到,口才幽默風趣。更根本的,他是一位專職研究現當代文學的學者、批評家,尤其熱愛并擅長研究魯迅,是國內重要的魯迅研究專家。
1984年,李怡從重慶北碚考入北師大中文系。在中國現代文學的課堂上,從中學時就愛讀魯迅的李怡,在導師的影響下,生發出深入研究魯迅的心志,直到如今。身為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四川魯迅研究會會長,李怡的《閱讀現代——論魯迅與中國現代文學》《為了現代的人生——魯迅閱讀筆記》等研究專著,在業內深有影響。
魯迅對當代
仍具有較強啟發作用
在我們不少人的閱讀生涯中,魯迅可能是跟隨我們時間最長的一個作家。小學時,語文老師跟我們講魯迅勤奮學習的故事,大家模仿他在課桌上刻下“早”字,激勵自己要早起讀書;初中時在課本上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高中時分析《阿Q正傳》《祝福》以及其他雜文。有的人或許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么魯迅能如此深刻影響我們的閱讀?畢竟魯迅是半個世紀以前的人,他的人生觀、面臨的時代以及他所使用的語言表達的形式,與今天都是有距離的。
李怡承認這個問題的存在,“確實有人會問:今天的我們是不是對于魯迅看得太重了?他的作品在今天是不是有那么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李怡給出的答案非常明確:“至少到目前為止,魯迅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他的語文的形式上,仍具有較強的啟發作用。”
魯迅作品
在中學生里也有知音
大概30年前,剛剛大學畢業的李怡,被分配到四川一所鄉村中學,教了一年的高中語文課。李怡發現,在自己的帶領和引導下,很多學生特別喜歡魯迅。有學生對魯迅作品十分癡迷,問李老師什么地方可以買《魯迅全集》。李怡驚喜又驚訝,“當時這個鄉村中學的條件比較艱苦。不要說一個農村學生,就算是大人,也需要差不多一個月的工資才夠買一套《魯迅全集》。”
前幾年,李怡認識了北京某中學一個語文特級老師。這位老師吸引了一大批熱愛魯迅的中學生,帶著他們一起讀《魯迅全集》,讀完了以后這些孩子們自覺自愿地寫評論、寫讀后感。其中有一個同學圍繞《祝福》寫讀后感,一讀《祝福》,二讀《祝福》,一共寫了30多篇20多萬字,可以出一本書了。李怡為此專門到這所中學,請這位語文老師把學生寫的關于魯迅的讀后感拿給他看看,“這位老師拿出了一大沓。我非常驚嘆,與大學生比,中學生是很質樸也很天真的,可能不太成熟,但是很真摯。”
李怡又驚又喜,“一旦找到通往中學生心靈的通道,魯迅作品在中學生里能找到很多的知音。引導中學生放下對魯迅的成見、固定化的結論,讓他們用生命去與魯迅作品面對面,你會發現很多驚喜的火花。我們讀魯迅作品,一定不要用那種為了總結出一些結論式的讀法。如果是找結論式的讀法,不僅魯迅不會讓人感到親切,任何文學都不會讓人感到親切。”
又或許有人會問:中學生讀魯迅全集,能讀懂嗎? 李怡認為這個問題其實細究起來,邏輯很清楚,“一個人,尤其是處于成長期的年輕人,不能光讀自己能懂的書。還是要讀一些暫時沒那么懂但是有價值的書。不懂的,可以用余生慢慢去琢磨。先讀起來,讀懂一點是一點。魯迅的作品,本來也不是讀一次兩次就能完全懂透的。我讀了幾十年,到現在也不能說完全讀透了魯迅。”
魯迅是李怡最重要的研究對象,同時也是他最喜愛的現代作家。談到魯迅,李怡總是滔滔不絕,“我們平時看不透的東西,他三言兩語就說破了。魯迅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強勁的生命力。”李怡從中學時就開始讀魯迅的作品。那個時候雖然讀得比較淺,“但總覺得魯迅的文字里有一種說不清的魅力,沒完全看懂的時候,就能感覺他在吸引你。甚至你越是看不懂,反而越想知道他的精神秘密到底是什么。”
魯迅超越了
自己所處的時代
作為魯迅研究專家,魯迅的書自然是李怡藏書的重頭戲。封面新聞記者在李怡家中書房看到,在魯迅研究領域有代表性的幾套《魯迅全集》版本,幾乎占滿了一個單獨的大書柜。其中包括魯迅去世后出的第一套《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推出的16卷《魯迅全集》,2005年18卷《魯迅全集》,以及《魯迅著譯編年全集》。除了各種《魯迅全集》,李怡對與魯迅相關的各種研究作品也進行了“地毯式”搜索和收藏,包括魯迅研究學術資料匯編,海內外老中青三代學者所寫的魯迅著作。2019年李怡去日本,還帶回了一大批日本學者收集的魯迅著作。
大學二年級時,李怡第一次讀完《魯迅全集》,自此每過一段時間,李怡都會重讀魯迅,做一些摘錄筆記,“重讀總會發現此前沒注意的一些東西。”很多時候,他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在魯迅作品里能得到豁然開朗的解答,“魯迅具有一雙銳利的眼光,超越了自己所處的時代。”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提到魯迅總會想到他憂世傷生的苦悶、橫眉冷對的冷峻。李怡提醒大家,“其實這只是魯迅的某一個方面。看一看魯迅跟當時年輕人交往的故事,你就會發現,魯迅對生活困難又在理想的道路上奮斗的青年,提供了很多的幫助。你看一看蕭紅筆下怎么寫魯迅,寫魯迅先生的笑,魯迅先生的浪漫。其實不僅僅是善良兩個字能概括得了的。我覺得,還有一種是善良二字所不能輕易概括的天真爛漫,一種心靈的純凈表現。”
當今世界風云變幻,人類的生存面臨著種種不確定性。網絡時代的年輕人,會遇到種種的壓力和迷茫。作為一個跟學問、書本打交道的學者,李怡坦言自己也沒有多好的方法給年輕人支招兒,但是有一個建議他特別愿意提,“不管處于怎樣的境況,如果有條件,還是多看看書,與千千萬萬人的交談,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你的苦悶,但至少可以部分緩解焦慮。比如讀《魯迅全集》這樣的書。”
周樹人和周作人“兄弟失和”現象及其原因,一直是坊間甚至是一些學者都會討論的課題。觀點當然各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作為魯迅的專業研究者,李怡的態度是:“周氏兄弟失和的原因,尤其是他們現實生活上來往的生活細節,因為雙方的緘默,外人可能永遠都搞不清楚。我認為,不必去搞清楚。畢竟清官難斷家務事。”除此之外,李怡認為將周氏兄弟放在一起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他們的思想、文風差別,以及價值觀、人生道路的選擇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我還想特別指出,在分析兩者思想上重大區別的同時,還應該看到周氏兄弟思想上還是有一些相通之處的。”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徐語楊 實習生 鄭好
人物簡介
李怡,1966年6月生于重慶。1984年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曾在西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任教,現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博導。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聞一多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四川魯迅研究會會長,學術叢刊《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大文學評論》主編。
出版學術專著《中國現代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現代四川文學的巴蜀文化闡釋》《七月派作家評傳》《現代:繁復的中國旋律》《大西南文化與新時期詩歌》《中國現代詩歌欣賞》《日本體驗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先后成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2005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獎者。
- 2022-08-02問記者丨中國國家版本館有什么特點?
- 2022-08-02行川西|與阿來的一次史詩旅途
- 2022-08-01好書伴我行 書香滿機關——酒泉市委直屬機關工委深入推進書香機關建設
- 2022-08-01廣州國家版本館開館 總設計藏量2500萬冊(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