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精釀了內容
——《世說新語別裁詳解》出爐記
□李淑云
《世說新語別裁詳解》的作者董上德是我大學時的老師,董老師給我們上過兩門專業(yè)課,《古代小說》和《明清文學史》。但上學的時候,我?guī)缀鯖]有單獨和董老師說過話,董老師應該對我也沒有印象。作為《世說新語別裁詳解》的責任編輯之一,談到該書的出版,還要從上一本書說起。
創(chuàng)新編選思路
2018年12月,我編輯出版了一本《講給孩子的唐宋詩》,被評為2019年度“文軒好書”。《講給孩子的唐宋詩》的作者謝韓是我的大學同學。書出版后,我就自然而然想到寄給董老師。董老師收到書后,覺得小書做得比較精致,提出可以給我《講給孩子的世說新語》書稿。很快,董老師發(fā)來了書稿大綱,時為2019年3月10日。
我把樣章也發(fā)給了同學、同事看,分別與他們交換閱讀感受。大家覺得譯文是很不錯的,但好像缺乏一些特色,以及普遍覺得閱讀起來,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我把這些感受也如實反饋給董老師。
董老師動手寫作的時候,也覺得很難。一部《世說新語》有36個門類,零零碎碎,松松散散,人物名字也很亂,有時用名,有時用字,有時用職官名,有時用小名,諸如此類,眼花繚亂。如何編寫,董老師也頗為犯難。董老師想過幾套方案,但想來想去,總不滿意,常常擺在面前的最要命的問題是:這適合孩子讀嗎?
就這樣,中途折騰了幾個方案都擱置,直到10個月后,即2020年1月15日,董老師發(fā)來了新的方案和目錄。新方案的核心是:《世說新語》是一部以“名士”為中心的“故事集成”。考慮到《世說新語》原著分類繁多,人物故事散落在不同的門類之中,讀者閱讀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董老師采用以人物為中心的編選思路,將某個人物的故事“歸并”起來,讀者可以集中注意力來閱讀,便于理解人物的行事作風、語言風采和個性特征。這一編選方式,可謂首創(chuàng),目前尚無先例。這個框架,我們雙方都非常滿意,很快就確定下來。這個基本就是后來成書的框架。由此,圖書的讀者定位也發(fā)生了轉換,從之前的“孩子”(小學高段到初中),變?yōu)槌扇耍▓D書出版后,經一線初高中語文老師及教研員鑒定,此書也適合初高中學生)。書名自然也跟著變了,從原定的《講給孩子的世說新語》變?yōu)椤妒勒f新語別裁詳解》。幾個月后,我才從董老師的后記中得知,原來董老師在學校講授《世說新語導讀》時,也是以人物為框架講解。
確定了框架后,接下來的寫作就勢如破竹了。董老師每寫完一章,就發(fā)一章給我。讀第一章我以前不熟悉的“正始名士”,也比較輕松,當故事看。到第二章“竹林七賢”時,就能品出幾分滋味了。為了彌補對魏晉這一時代的知識空白,我趕緊下單了幾本相關圖書,比如田余慶的《東晉門閥政治》、仇鹿鳴的《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絡》、駱玉明的《世說新語精讀》等。一邊斷斷續(xù)續(xù)地讀書,一邊慢慢看稿子。
讀董老師的書稿,我就像追連載。越到后面,就越覺得像看歷史劇。這個過程,董老師寫得很愉快,我也看得很愉快。2020年8月,董老師終于把書稿寫完。
那段時間,我在上海參加書展,順便和在《文匯報》當記者的師姐談到了董老師的《世說新語別裁詳解》,正頭疼哪里去找插圖。在師姐熱心地幫助下,認識了上海畫家丁小方,他剛好舉辦了《世說新語》畫作的藝術特展。和丁小方的交流很順利,而他的畫作,確實讓圖書增色不少。
圖書形態(tài)獲認可
《世說新語別裁詳解》由我和同事朱雯馨共同責編。董老師寫作時,《世說新語》的原文及標點主要依據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而有所訂正。我們在編輯過程中,核對原文、人名地名主要參照《世說新語箋疏》,朱碧蓮、沈海波的《世說新語》和《辭海》。其中,朱雯馨承擔了大多數的核對工作。
瀏覽電子文檔和審稿,心態(tài)有很大的不同。瀏覽時如看小說,很暢快;審稿則需要很嚴謹,處處查證。例如,書里寫到王戎的父親名王渾,而王濟的父親也叫王渾,但查《辭海》,王戎和王濟的籍貫是不一樣的。再結合書稿中的內容,推測出二人應該是同名。于是我向董老師提出,為本書做個家譜,這個建議得到董老師認可,董老師發(fā)了不少的參考資料給我。圖書附錄的魏晉帝系簡表和王謝世系簡表,便于讀者了解其中的人物關系。
這本書印出來后,圖書形態(tài)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封面設計張科為這本書前前后后做了十幾稿。基本分為具體型和抽象型兩種。具體型的圖嘗試用過丁小方畫的《竹林七賢》圖,抽象型的用流觴曲水、清談、竹林等意向。最后,外封選用了丁小方先生畫的《蘭亭集序》局部畫作,進行了處理;內封則用了線條構成的極簡的流觴曲水意向。為了打造圖書的質感,這本書的材質工藝幾乎是“不惜工本”,外封綺綾白絹衣,很有絹的質感,內文采用了純質紙,全彩印刷,精裝鎖線。盡量讓圖書形式和內容相得益彰。
在寫《世說新語別裁詳解》這本書之前,董老師已經在中山大學中文系開設了10余年《世說新語別裁導讀》。從第一版大綱到最后成書,歷時超過了3年,光陰精釀了內容。
(作者系四川人民出版社文教出版中心主任)
- 2022-08-03《天工蘇作》:古韻匠心成就江南藝術
- 2022-08-02中華文化“兩創(chuàng)”工作的新收獲——評《德本體——德道論》
- 2022-08-02歲月留白處——寫在《大春秋》之前
- 2022-08-01歲月留白處——寫在《大春秋》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