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中華文明的演進與選擇 作者:金沖及 孫正聿 等 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7月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篳路藍縷,跋山涉水,走過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時常回望走過的路,體會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是我們汲取歷史智慧、走好前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的必要一環。近日,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推出了歷史研究力作——《以史為鑒:中華文明的演進與選擇》,聚集了國內相關歷史研究領域頂尖學者的多年研究成果。此書面向廣大黨員干部和普通讀者,以中華文明的演進和發展為主軸,抓綱舉目,最終回歸到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幫助讀者讀懂、讀通、讀透中華文明的厚重歷史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題中之義。
縱論五千年中華文明史
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對歷史的正確認識程度,反映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成熟度。本書匯聚了當前史學研究領域的一批有分量的名家大家,他們有的專注古代史研究、聚焦近代史研究、擅長從歷史視角解讀當下問題,如金沖及、孫正聿等大咖讓這本書熠熠生輝。本書雖然篇目不多,但清晰勾勒出了中華文明的發展圖景。劉慶柱在《五千年不斷裂的中華文明》一文中認為,“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斷裂”的主要原因在于五千年來中華兒女對中華文明的認同。這種不斷裂的發展趨勢是不變的,雖然其形式會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但這種變化是“萬變不離其宗”的。由此,作者強調了“國家認同”的重要性。總體來看,此文對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做出了總體性的闡釋,宏闊且簡明,值得一遍又一遍品讀。
闡述古代治國理政智慧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卜憲群的《中國封建社會國家治理及現代啟示》一文認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我們的祖先順應社會發展需要,創造并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在先秦時期,統治階級主要強化禮制思想提升國家治理效能;在明清時期,統治階級主要采用郡縣制提升國家治理效能。卜憲群在此文中系統闡釋了“大一統”的一元行政思想與措施、“民惟邦本”的思想與政策措施等,深刻總結了我國古代的治國理政啟示。此外,卜憲群在《我國歷史上的腐敗與反腐敗》一文中,系統梳理了我國歷史上腐敗與反腐敗的基本情況,總結出五條反腐敗的啟示:要看到腐敗的長期性與復雜性、要堅持德法相依、要獎懲并舉、要將集中打擊與制度建設相結合、要進一步健全完善當前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由此可見,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都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中國的今天是從中國的昨天發展而來的,要治理好中國,既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總結。
闡釋歷史選擇的必然性
歷史事件有其偶然性,然而歷史演進的趨勢包含必然性。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正是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金沖及在本書中將清朝統治階級的狀況、深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血肉豐滿地呈現出來。并由此總結,當歷史走到這一步時,它的覆滅是必然的,誰也挽救不了。金沖及在《從辛亥革命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一文中,對于辛亥革命的意義給出中肯評價: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把原有的反動統治秩序打亂,把君主專制制度一舉推翻,也使中國人在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同時,作者總結出辛亥革命的三個弱點: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缺乏深厚的群眾基礎、缺乏核心領導力量。作者分析認為,只有中國共產黨誕生,才在中國破天荒第一次出現有了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能夠依靠和發動最廣大民眾齊心奮斗,并且形成以先進分子為核心的政治力量。通過比較研究,作者認為,中國共產黨在吸取辛亥革命失敗教訓的基礎上,邁出了全新步伐。我們要了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汲取歷史經驗,正確認識黨情、國情,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在總結歷史中走好前路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光耀世界。我們需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在大歷史觀的視角下看待我國歷史。韓毓海在《建立良好的歷史觀》一文中認為,如果沒有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就談不上中華文明的延續性。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基層的治理之道,就在于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面對復雜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學通歷史,形成正確的歷史評價觀,才能看清復雜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韓毓海在《把學問寫在中國大地上》一文中高度評價了冀朝鼎的《中國歷史上的基本經濟區與水利事業的發展》一書,深入分析冀朝鼎提出的一些概念,認為這本書高就高在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去研究中國歷史。大黨大國,應該有大學問。我們今天做學問,就要面向中國實際,解決現實問題,做真學問、大學問,把馬克思主義寫在中國大地上。孫正聿在《從大歷史觀看中國式現代化》一文中認為,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而是走自己的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和闡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最為重要的是以“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大歷史觀為出發點,從改變“東方從屬于西方”的錯誤思想,重新看中國式現代化。要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和現實基礎看中國式現代化,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新實踐和理論創造看中國式現代化,從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和人類未來看中國式現代化。
歷史記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敗,重視、研究、借鑒歷史,了解歷史上治亂興衰規律,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啟示。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獨特寶貴財富,我們要時常回顧、時常品味,在不斷汲取歷史智慧的基礎上,更好地走好前路。(一文)
- 2022-08-08散文家李舫新作《中國十二時辰》出版
- 2022-08-08小說集《四合如意》出版:聚焦當代青年情感生活
- 2022-08-05《張掖傳》:張國臂掖的張掖
- 2022-08-03凝聚周國平七十余載人生智慧 磨鐵新書《年齡是一個謠言》帶你與時間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