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界“馬可·波羅”經典之作蘇立文《中國藝術史》出中文版
蘇立文與張大千(左)。
蘇立文(左二)和吳環(左三)結婚紀念照。
《中國藝術史》
在全世界都擁有大量知音的中國藝術,在學術圈也不乏進行專門研究的學者,牛津大學榮休教授邁克爾·蘇立文(1916—2013年)就是其中一位。曾擔任美國斯坦福大學東亞美術系主任,也是英國牛津大學榮休教授的蘇立文,長期致力于向西方讀者介紹中國藝術,不僅在專業領域成績斐然,其富有傳奇性的一生更與中國藝術密不可分。由于將一生奉獻于中國藝術的研究與傳播,蘇立文有“藝術界的馬可·波羅”之稱。
19世紀后期,伴隨著中國文物和藝術品的外流,歐美國家對中國藝術史的研究也隨之發展。通過翟理斯、喜龍仁、福開森等學者的研究和譯介,初步建立起中國藝術史的研究領域。但這時的研究還有一些不足,有待后繼學者修補、完善。二戰后的學者繼續推動海外中國藝術史研究,他們與各地的藏家和學者積極互動,在語言能力和對作品、文獻材料的掌握和解讀上都超越前人。蘇立文與高居翰、方聞、傅申等人共同成為這一代學者的代表。
已有8個英文版本 被名校當作中國藝術史教材
蘇立文首版于1961年的著作《中國藝術史》,以中國不同的歷史時期為線索,按照器物、繪畫、書法、建筑等不同門類,反映自石器時代至21世紀初的中國藝術全景,并配有410幅高清插圖,展示歷代藝術珍品。該書自1961年首版以來,多次再版,成為美國耶魯、普林斯頓等多所大學中國藝術史的教材,至今沿用不衰。藝術史家、芝加哥大學巫鴻評價其是“實為學習中國藝術歷史過程的最全面而精煉的入門讀物”。
2022年6月,全新修訂的《中國藝術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推出,這是作者邁克爾·蘇立文教授生前最后一次修訂的版本,不僅增加了書法、女性及21世紀當代藝術,譯文和插圖也有全面升級。
《中國藝術史》在數十年間多次更新修訂,英文版本至今已先后有八個版本。一方面,蘇立文教授堅持以作品本身為藝術史研究的“底線”,始終沿用按照時代、類型的寫作框架,盡可能全面、清晰地介紹中國藝術作品。另一方面,隨著研究進展、方法轉型、視野拓寬,本書在每版更新中都吸收學界最新成果、充實內容。文景本次推出的全新修訂版,以蘇立文生前最新修訂的英文版為基礎,其中對書法篆刻、女性藝術家以及當代藝術的研究成果有大量增補。本次中文版更新,也對譯文進行了修訂,并改善了書中近百幅插圖質量,閱讀體驗有全方位提升。蘇立文教授以全面的視野與細致的文筆,編織出中國藝術發展的圖卷。無論對中國藝術史的初學者或愛好者來說,都是一本不能錯過的通史讀本。
抗戰中與中國結緣 在四川結識張大千等藝術家
蘇立文1936年至1940年在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建筑學。畢業后不久,24歲的蘇立文作為國際紅十字會英國分會的志愿者,被派往中國幫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蘇立文結識了同是志愿者的吳寶環(后改名吳環)。兩人很快墜入愛河,后結為夫妻。
1942年,在吳環的推薦下,蘇立文擔任考古學家、華西協和大學教授兼博物館館長鄭德坤的英文助手,并結識了許多因為戰亂而聚集在四川的藝術家,其中包括張大千、吳作人、黃賓虹、丁聰、葉淺予、關山月、龐薰琹等。學習建筑的蘇立文,從此走上了學習漢學和研究、收藏中國藝術的漫漫長途。
抗戰勝利后,蘇立文偕夫人返回英國。與中國藝術深深結緣的他,選擇到牛津大學繼續學習中國藝術史。1950年,他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隨后完成博士后研究。中國藝術史研究當時在英美并非顯學,蘇立文的學習生活一度相當艱苦,吳環也要時常外出工作貼補家用。妻子不僅在生活上支持他,幫助他跨越語言的隔閡,還通過自己的文化修養,使蘇立文這個異鄉人對中國藝術與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研究中國古代藝術的同時,蘇立文也持續關心現代藝術。最初返回英國時,他還帶著幾年間積累的有關現代藝術的資料,但不幸遺失。此后龐薰琹幫蘇立文向中國藝術家收集資料并寄送到英國。與蘇立文素未謀面的黃賓虹在聽聞后,還特意寄去一幅小畫。
這些心血的最終結晶,是1959年出版的《20世紀的中國藝術》。蘇立文曾說,“五十到七十年代里,西方對中國藝術幾乎毫無興趣。”這本書在出版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這一題材唯一的西方語言敘述。
上世紀八十年代,年屆七旬的蘇立文返回牛津大學,隨后榮休,但他并未停止工作。上世紀九十年代起,蘇立文的幾部主要著作陸續被翻譯為中文,他也多次到中國開設講座、參與研討。
與蘇立文相伴60年的愛人吳環晚年罹患阿爾茨海默癥,蘇立文除了參加學術活動,平日里還承擔起照顧妻子的重任,直至她2003年逝世。10年后的2013年9月,97歲高齡的蘇立文在英國逝世,而在去世一個多月前,他還親自參加了《20世紀中國藝術與藝術家》在上海書展的發布會。
封面新聞記者張杰 世紀文景供圖
- 2022-08-09《盧溝橋事變史料全編》面世
- 2022-08-09大型叢書《蜀藏》是怎么編成的?
- 2022-08-08暑期閱讀“熱” 書香沁心“涼”
- 2022-08-08究竟是什么,讓鄉村孩子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