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彬院士:閱讀是一種讓人獲得幸福的能力
劉煥彬 朱英豪 攝
中新網佛山8月21日電 題:劉煥彬院士:閱讀是一種讓人獲得幸福的能力
作者 程景偉 朱英豪
“讀書是人了解人生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和確立主體意識,同時閱讀還是一種讓人獲得幸福的能力。”談及自己70余年的讀書體會,華南理工大學原校長、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劉煥彬表示,閱讀對于人的成長成才太重要了。
8月20日下午,劉煥彬做客2022南國書香節佛山分會場,在佛山市圖書館為讀者帶來了“讀書常思索,集成能創新”主題的讀書分享會。
劉煥彬院士是廣東制漿造紙學科開拓者之一,一生與造紙和書籍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在大學時就懷著對知識和書籍的熱愛投入了造紙工程專業。20世紀70年代,他意識到傳統造紙業的發展離不開自動化技術,為此開始了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產業化后在600多家企業推廣應用,佛山多家傳統陶瓷企業也在和劉煥彬院士團隊進行數字化轉型合作。
在科研和教育生涯中,劉煥彬一直勤耕不輟、手不釋卷。分享會現場,劉煥彬從讀書習慣、讀書思考、集成創新三個方面談了他的讀書心得,并向讀者科普了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印刷術,到當下數字化閱讀、書籍對于人類文明發展和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同時,劉煥彬強調,讀書要重視知識的轉化。“首先要把人類積累的公開知識轉化為自有知識,然后是把自有知識轉化為辨析判斷和發明創造的智慧和能力。”他向市民介紹了自己在閱讀和科研實踐中覺得比較有效的“三維系統思考”方法,真正通過大量閱讀和積累,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
劉煥彬認為,要把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作為基礎教育的第一要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從小培養愛讀書、讀好書、勤思考的習慣,再把讀書學到的知識集成起來去進行創新、應用。他用自己寫的一首詩概括了他的讀書心得:“書卷如故友,每見似相親。讀書常思索,集成能創新。”
分享會現場,除了談讀書,劉煥彬還結合數十年的閱讀學習與科研創新的經驗,為讀者分享了他對數字化時代學習知識的洞見。他認為,進入了數字化時代以后,理科、工科、文科等各種知識有“交叉集成”的特性,不再像二三十年前知識比較單一。例如,開展工程設計,既要有自然科學與技術的知識儲備,還要有社會科學與技術知識參與,既要有基礎研究也要有應用開發,不然就出不了創新性的成果。因此在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創新思維的培養很重要。
在分享會最后,劉煥彬還特別向讀者推薦了自己喜歡的三本書,第一本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二本是歐洲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著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第三本則是中國科技作家涂子沛所著的科普書《大數據》。(完)
- 2022-08-26第三屆金沙書院散文獎獲獎名單揭曉 臺灣作家獲一等獎
- 2022-08-26出版40年發行近千萬套 紅研所校注本《紅樓夢》再出修訂新版
- 2022-08-25岳麓書院的學規為何今天仍能觸動人心
- 2022-08-25王朔說《起初·紀年》:巨細無一無出處,沒瞎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