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 他們與數字出版發展同行并進
□本報記者 章紅雨
劉國輝
王秋玲
費維耀
王飚
在出版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深耕數字出版領域多年,是數字出版的踐行者、研究者,也是這一新興領域的見證者。他們認為,隨著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媒介的不斷涌現,出版人的職業身份正在從內容供應商向知識服務商轉變。
在他們看來,出版人身份的轉變,除滿足讀者多元需求外,還與來自國家層面發布的意見和規劃的扶持和引導有關。
比如,2010年9月,原新聞出版總署出臺首部數字出版相關政策《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11年4月,原新聞出版總署出臺首個數字出版專項規劃。2022年4月,中宣部首次就出版融合發展領域專門發布政策文件《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
正是這些具有“首”字頭性質的意見和規劃,為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指明了實施路徑和重點方向,也使出版人在數字出版領域開疆拓土有章可循,體現在近10多年來,有相當一部分出版單位探索出符合自身特色優勢,且較為清晰、可持續化的商業模式、運營模式。這從一組數字可見:今年3月發布的《2020—2021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顯示,到2020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達到11781.67億元,比10年前增長了11倍,數字化閱讀質量逐步提升。
數字出版的最大價值在于促進出版業的融合發展,激發出版業發展活力,實現出版內容價值的最大化。以此為抓手,出版業該如何進一步激發內在發展動力?《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原執行董事(社長)劉國輝,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社長王秋玲,上海音樂出版社、上海文藝音像電子出版社社長和總編輯費維耀,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數字出版研究所所長王飚,希望通過他們的視角,還原數字出版發展歷程及其所帶來的變化,探討數字出版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業界探索數字出版提供智慧支持。
在探索中前進
在前進中探索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目前,數字出版在出版業已不再是陌生領域。據我了解,您所在單位在此方面深耕且有成果,這其中的歷程和感受令人難忘,請您談談這方面的情況。
劉國輝:就3月我剛剛退休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來說,數字出版這10余年可以說經歷了良好的開局、艱難的堅守、豐碩的成果3個階段。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是第一批獲得原新聞出版總署授予數字出版權的單位。基于《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二版)語料庫的基礎,2005年北京百科在線網絡出版有限公司成立,以2015年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在線版和移動版上線、2017年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數據庫上線為標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帶動相關數字出版項目,獲得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最好時百科數字出版當年完成收入1000余萬元,利潤達到500余萬元。
我認為,出版數字化發展的進程快,產品的形式和市場需求變化也快。對于出版業來說,這種轉化過程中的觀念和機制固然重要,但經濟實力雄厚是發展的重要保證,堅持和探索是最好的堅守。
王秋玲:人民文學出版社數字出版與科技部成立于2011年10月。11年來人文社數科部立足于自身的品牌和資源優勢,在內容集聚、產品開發、新媒體運用等方面不斷探索,通過ERP系統、有聲讀物、AR技術等融合發展手段,走出了具有人文社特色的數字出版之路。目前,數字出版業務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2021年營收超過千萬元,為出版社創利近500萬元。
由此我們認識到,數字化出版需圍繞“是否能夠為傳統出版物賦能”“是否能夠帶來數字業務收入”“是否能夠提升出版經營管理效率”作戰略布局。如人文社出版的《四大名著有聲版》圖書,由于將音頻與紙書深度綁定,出版不到一年已實現銷售5萬套。
費維耀:上海音樂出版社于2009年涉足數字出版。經過10余年的不懈努力,上音社已完成國家級、市級重點出版項目20余個,有一批擁有知識產權的科技專利成果。比如,我們擁有多媒體數字存儲標準CMS數據中心、“一書一碼”系統、中國非遺古譜雙平臺、智能“7+1”琴譜——“鋼琴巴士”APP、“樂海書情”數字營銷矩陣、國家課程教學級網站、游戲與數字藏品等,走出了一條具有專業化優勢與市場化特色的創新之路。
我的體會是,出版社要實現傳統出版轉型升級融合發展,就必須堅持導向為魂、內容為王、創新為要的發展方向。
在變化中發展
在發展中變化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守正出新是出版業的原則。在您看來數字出版給傳統出版業帶來的明顯變化有哪些?
王飚:數字出版改變了出版內容的呈現與傳播方式,還賦予出版業版權更大、更持久的價值。比如,新興互聯網企業在網絡文學、動漫、游戲、有聲讀物等新興出版業態之間布局,進而實現了廣泛社會影響和可觀的商業價值,這讓傳統出版業深刻認識到版權所蘊含的巨大價值。
費維耀:數字出版對組稿、編輯、印刷、營銷等流程帶來巨大變化。組稿,數字出版將出版物變得有聲有色;編輯,數字出版要求編輯“一專多能”;印制,數字出版開啟“零庫存”時代;營銷,數字出版構建多維立體化運營。
以營銷為例,隨著版權意識的加強,以音視頻為主要形態的數字專輯、有聲導賞、視頻課程、短視頻等知識付費產品在互聯網平臺廣泛傳播,而多樣化的移動終端、推廣渠道、分發平臺又促使數字出版產業鏈結構變得更加立體化。以上音社為例,其通過垂直類APP實現跨圈運營,與樂器行業、演出娛樂、教育培訓、文化創意等機構保持密切聯系,從而實現了樂器、出版物、考級、比賽、培訓、AI評測等上下聯通,順利實現了信息內容、技術應用、科技平臺和銷售運營的閉環管理,建成了高效、快捷的音樂出版生態圈。
王秋玲:變化體現在數字出版物內容更加豐富,“隨時隨地都能閱讀”的目標得以實現,閱讀立體化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還有數字出版促進了紙書的銷售,為傳統出版物的長期保存帶來了新變革。如人文社的《魯迅全集》紙書共18卷,但電子書只需要100兆內存。
劉國輝:變化體現在:其一,促進出版業和數字時代同步,加快了出版的速度進程,必將實現出版的跨越式發展;其二,使出版更加直面大眾讀者,帶動和影響了更多的讀者使用和閱讀,出版業產生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影響力和黏性;其三,強大的數據庫和豐富的數字資料匯集,為科學和技術的進步拓展了無限空間。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就出版產業發展而言,您認為數字出版的最大價值在哪里?
王飚:數字出版的重要價值在于為出版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領域和新的出版市場。如網絡文學、動漫、游戲、有聲讀物等新興領域被納入出版業范疇后,極大地豐富了出版市場,傳統出版單位也紛紛加大對新興領域的探索布局。
劉國輝:在于融合性和拓展性:沒有融合,體現不出數字技術帶來的革命變化;數字時代給出版帶來的是形式和內容的高度融合,甚至二者難以區分,從某種意義上說形式就是內容。沒有拓展,彰顯不出數字出版的真正價值,甚至會失傳。
費維耀:在于拓展了出版人的視野。在數字技術升級迭代助力下,數字出版人應該持續關注和接納5G、AI等前沿科技,深入研究這些新興技術對信息化建設和出版商業模式變化帶來的多種可能性,率先實施國家標準,積極落實版權保護,努力追趕出版大潮中的創新者、實踐者。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提出了加快發展數字出版等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促進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要求。就數字出版發展而言,做好這項工作首先需排除哪些存在的問題?
劉國輝:目前數字出版給傳統出版業帶來了挑戰,但有一系列問題需要解決:其一,打破傳統出版規律和構建數字出版規律還有待時日;其二,散點多面的數字出版內容還不能像傳統出版一樣形成更多的主體思想共識,需創造出數字出版的經典,發揮出版傳承和引導作用;其三,在數字出版的新格局下,如何保持完整穩固的產業結構,從而構建起出版行業每個環節都處在數字技術時代的健康發展格局中,形成環節的專業化;其四,就出版本質而言,出版形式如何與厚重堅實的內容達到完美結合,使數字出版真正肩負起出版的本質意義,達到總結、積累、傳承、引導的目的,還需要不斷追求。
王秋玲:數字出版發展需要很多因素,包括人才、內容、技術、渠道、機制等因素,但歸根結底還是內容,這是整個出版業發展的命脈。有價值、有高度、有深度的優質內容,始終都是數字出版乃至出版業發展核心競爭力。
費維耀:需要強化隊伍培養,推動全員轉型。近年來,上音社加大數字出版專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動員全社員工學習和理解數字出版及互聯網應用模式,從思維理念和操作執行兩個層面推動融合發展目標落到實處。此外,應加大對重點數字出版工程項目的資金投入,充分發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科技創新資金等專項資金的扶持作用,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數字出版產業發展,拓寬投融資渠道,引入戰略投資者,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王飚:要充分發揮數據賦能作用。出版業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提升數據管理、處理、分析、運用能力,構建共享、安全、標準、統一的數據管理體系、數據運營體系和數據服務體系,以數據暢通出版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促進出版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對接,同時,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將數字資源轉化為數據資產。
在熱度中保持理智
在理智中保持熱度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據了解,數字出版已成為不少出版單位年度乃至長遠發展規劃的重點工作。據您觀察,未來數字出版的發展趨勢將是怎樣的?
王飚:宏觀來看,數字出版的意識形態陣地作用將進一步強化,數字版權良好生態將加快構建,數字出版走出去將邁向深入。
費維耀:產業融合將進一步加快,原本嚴格區分的行業邊界將會變得越發模糊,傳統的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媒體深度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內容提供商(出版社)、技術提供商(技術公司)和渠道運營商(平臺)之間的相互融合也在持續深化,在相互合作的歷史進程中實現角色替代與互換。出版社不再只是出版內容生產者、出版物營銷者,而是“數據采集—數據分析—讀者心理研判—出版內容生產—出版產品推送—讀者心理感悟信息收集”循環模式的推動者。
王秋玲: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的深度融合發展,是中國數字出版的重要發展方向。隨著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數字出版也將會以更多的形式和場景呈現,使讀者閱讀更便捷、更有趣。
劉國輝:如果總結只能用一句套話來說明:前途無限光明,道路無比曲折;勢頭不可阻擋,困難重重疊疊。在熱烈擁抱數字出版的同時,我們必須把腳踏實地和仰望星空并重,努力實踐,開拓創新,總結規律,扎實前行,數字出版像傳統出版一樣需要遵循出版規律,需要精益求精、持之以恒,需要質量和專業。
- 2022-08-30《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情報學》在京揭幕首發
- 2022-08-302022南國書香節落幕 推動全民閱讀深入人心
- 2022-08-30《讀者》編輯轉型“說書人”:講插圖辛酸事 小故事暖人心
- 2022-08-29阿信詩集《裸原》入圍第八屆魯迅文學獎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