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閱讀共建“文化大運河”
6月19日,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無錫站,古運河專家富耀南帶領讀者坐游船賞運河,分享無錫古運河故事。主辦方供圖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都是從西向東流的,南北之間缺一條豎的河,所以去挖大運河。大運河最早的揚州段叫邗溝,所以現代漢語中有了一個詞叫‘溝通’,有溝才能通。有人會說為什么不走海?因為古代沒有柴油機、蒸汽機,只能靠帆利用風力,進了海不知道會被吹到哪里去。”近日舉辦的大運河閱讀計劃研討會上,中信美術館館長、“名畫里的大運河”項目負責人曾孜榮談及大運河時這樣說。
歷時4個月,完成36個城市的閱讀接力活動,為38個閱讀基地掛牌,推選96位大運河閱讀推廣人……8月30日,由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大運河沿線35城文旅部門和合作機構協辦、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心支持的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閉幕式暨研討會在京杭大運河書院舉辦。36城的專家學者、閱讀基地代表和閱讀推廣人代表,大運河主題圖書出版機構代表等總計100余人在線上線下參會。
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張華在會上致辭:4月22日,我們向運河沿線各兄弟城市發出倡議——“閱讀一本運河主題圖書、行走一條運河主題路線、記錄一段運河城市記憶”,將全民閱讀與文化旅游相結合,通過線上直播和線下活動,總計參與人次超過1000萬。通過今年的活動,已經基本完成中國大運河閱讀行走地圖,初步建立了可讀、可游、可聽、可學的大運河文化資源庫。
浙江省圖書館閱讀推廣部主任謝貝妮提出,可以圍繞運河的工程遺產如閘、壩、堤、橋等運河水利遺存,行宮會館等大運河的配套設施及相關古建筑、歷史文化街區等,開展古橋、古建筑等內容的考古以及船模拼搭、水利實驗室、模型制作等科學探索活動;還可以圍繞運河的古鎮、古村落、古街、古巷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組織讀書分享會,開展音樂、戲劇、美食、風土人情等體驗式活動和藝術賞析,讓孩子們深入研學,了解大運河文化之美。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世界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大運河閱讀推廣人燕海鳴說,大運河不僅是一種盛世想象,還是關于人群的交通、交往、交流體系的故事,是遍布古代華夏大地的個人行走、謀生、游離經驗的疊合。它是典型的文化記憶,并且擁有多重記憶主體,既有官方的記憶,也有民間的記憶,甚至農耕、商貿、宗教、文學和軍事,各方面都有關于大運河的記憶。他提議建立更包容、更多元、更多層面的大運河敘述體系。(劉穎)
- 2022-09-14節日滋味書中來!來看古籍里關于中秋的那些佳肴美饌
- 2022-09-13湖州南潯:浙江省歷史文獻數字資源總庫發布
- 2022-09-13江西東鄉:“書香政協”促進“書香社會”
- 2022-09-08《法治推進下的數字經濟規范發展》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