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藝這十年】
作者:李安(中國傳媒大學互聯網信息研究院專職研究員)
網絡文學的出現,不是基于組織推動或理論先行,而是基于計算機和網絡傳播技術的進步,基于羈旅海外的鄉愁驅使和對母語寫作的熱愛,是在一種相對無序狀態下自然生長的產物。這與文學史上的很多文學流派和文學實踐不同。網絡文學已經走過了二三十年的時光。如果我們從當下出發,來回顧考察網絡文學的來路和現實境況,尤其是考察這十年來的發展變遷,可以欣喜地發現,網絡文學已經成為一種能與時代同頻共振、不失鮮活與創新,但又迥異于產生初期的文藝新形態。也就是說,網絡文學已然趨近于“主體性成熟”。
網絡文學在新時代的重大變遷可以從四個方面概述。首先,網絡文學創作生態發生明顯變化,進入有序發展的新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各方面高度重視以網絡文學為龍頭的網絡文藝發展,“大力發展網絡文藝”成為社會共識。2015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全文公布,明確提出要堅持“重在建設和發展、管理、引導并重”的方針,實施網絡文藝精品創作和傳播計劃,鼓勵推出優秀網絡原創作品,推動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劇、微電影、網絡演出、網絡動漫等新興文藝類型繁榮有序發展,促進傳統文藝與網絡文藝創新性融合,鼓勵作家藝術家積極運用網絡創作傳播優秀作品。相關部門頻出“組合拳”,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比如,中國作家協會先后組織網絡作家、網絡文學平臺發出《提升網絡文學創作質量倡議書》《提升網絡文學編審質量倡議書》,從創作和編審方面加強行業團結、推動行業自律。今年7月6日,中國作家協會在北京召開全國重點網絡文學網站聯席會議,近50家重點網絡文學平臺負責人、全國省級網絡文學組織負責人、知名網絡作家和評論家共同發起《網絡文學行業文明公約》,呼吁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優化網絡文學行業生態,推動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從共識到合力,從外部推動到內部協作,從網絡文學作家的自我革命到網絡文學平臺的行業自律,網絡文學發展生態得到顯著改善和提高。
其次,網絡文學創作主體職業素養、作品品質、社會地位得到明顯提升。網絡文學秉持新媒介文學、大眾文藝的美學趣味,與傳統文學、紙媒文學在歷史與文化的傳播和創新,在貼近時代、反映現實、講述中國故事等方面殊途同歸,匯成中國當代文學的浩蕩洪流。2020年8月,國家圖書館與閱文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掛牌成立國家圖書館互聯網信息戰略保存基地,來自閱文平臺的百部網文佳作入藏國家圖書館。以網絡文學為代表的新型文學內容資源入駐國家圖書館,優質網絡文學作品將得到妥善保存和有效利用,表明網絡作家的努力得到了社會更多重視和認可。中國作家協會積極引領、培育、扶持網絡作家,包括成立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鼓勵網絡作家加入作協,組織知名網絡作家到魯迅文學院研修學習,組織網絡作家參加一系列主題采風活動等,為網絡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提供支持,讓現實題材成為很多網絡作家的創作自覺,網絡文學成為時代思潮和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這一系列舉措,促成了網絡作家的迭代成長,一批批有使命感的網絡作家成為文藝創作的中堅力量。
再次,網絡文學理論與批評取得明顯進展。隨著網絡文學的發展壯大,北京大學、中南大學、安徽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成立網絡文學研究機構,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點課題設立網絡文學研究項目。網絡文學在理論體系的豐富、評價標準的確立、跨學科研究的深入等學術領域取得積極成果。理論研究與學術批評陣地建設,促進了網絡文學的發展。一些機構包括各網絡文學平臺以榜單、獎項等方式,綜合專家、受眾、市場的反饋,探索網絡文學可操作、可量化的正向激勵體系,起到了引領創作風尚、引導價值導向的評論功能。
最后,新時代網絡文學以新媒介敘事手段、新的審美趣味和多元化的融合傳播渠道,通過講述中國故事,成為國家軟實力的有生力量、國際傳播的重要載體。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5.02億人,占網民總數48.6%。網絡文學以其海量內容和龐大的受眾群體,拓寬了全民閱讀的范圍,豐富了書香社會的內涵,吸引了大量網生代讀者從線上走向線下,對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以類型敘事為主體的多元化內容,為泛文娛產業、數字產業提供了大量優質IP,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新引擎、新勢能和新的增長點,中國網絡文學出海呈現出廣闊的前景和無限可能。近日,16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首次被收錄至大英圖書館的中文館藏書目之中,讀者可以在線查詢圖書信息并借閱紙質版。中國網絡文學正成為具有時代意義的文化現象,成為反映新時代中國文化和文學成就的內容產品。截至2021年,我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市場規模突破30億元,海外用戶1.45億人,共向海外輸出作品上萬部,實體書授權4000多部。在線翻譯傳播、IP改編傳播,海外本土化傳播多媒介多渠道傳播方式同步發力,中國網絡文學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走向世界。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21日 16版)
- 2022-10-14儒學的分化與戰國《詩》教的傳承
- 2022-10-11上圖東館開館季,解鎖何為“新閱讀”
- 2022-09-13如何提升孩子的有效閱讀能力
- 2022-09-13《了凡四訓》的善書特色與時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