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很多人讀書其實是那種開盲盒式的讀法!讀之前這本書是關于什么的,能帶給自己什么,完全沒有概念……”談及讀書,某職業讀書人最近在其微信朋友圈中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她講了一件事例。一次,她指導一位書友閱讀,讓其選一本練習書來操練深度精讀,沒想到這位書友選書的理由很任性,僅僅由于一本書書名很簡潔,還有通體墨綠色的裝幀很喜歡,于是就不假思索地選來閱讀。結果可想而知,這位書友越來越讀不下去,終致半途而廢。
眾所周知,如今盲盒經濟頗為流行,不少人熱衷于買盲盒、開盲盒。盲盒中具體裝的什么商品,事先并不確知,消費者完全憑借著一股沖動,秉持一份美好的期待行事。對于到手的盲盒,拆開來契合己意,自然皆大歡喜,可如果盲盒中的商品自己根本就不喜歡,那無疑滿心失落,隨手丟棄一邊,既浪費錢財又耗費精力,還可能影響到自己原本的好心情。
一些人讀書猶若“開盲盒”,根由還在于他們讀書時缺乏明確具體的目標。讀書,對其而言不是基于“得到什么”,而是滿足于“讀書”這種行為,似乎只要讀了就沒有荒廢時光,只要讀了就能跟上周圍人的步伐,只要讀了就能讓自己擺脫焦慮實現成長。不得不說,如此“開盲盒”式讀書,往往事與愿違,得不償失。
如果說,以前由于物質文化條件匱乏,好書難覓,熱愛讀書者但凡碰到一本書便饑不擇食,讀得如癡如醉尚可理解,那么,隨著社會發展時代進步,如今可讀的書實在太多太多了,一個人只要樂意,幾乎可以想讀什么就讀什么,想什么時候讀就什么時候讀。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讀書越得講求目的性,得有所選擇,否則勢必事倍功半,沒準還可能因此而挫傷自己的讀書熱情,令之與真正意義上的讀書日漸疏遠。
早在上世紀60年代,知名新聞人鄧拓就在其《不要空喊讀書》一文中忠告讀者,“你覺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識,就趕快到圖書館去找有關的書籍……從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興趣很快也會培養起來,日積月累,就能讀好多書,掌握好多知識。舍此以外,別無路子可走”。讀書,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真的很重要。
難怪在許多成熟的讀書方法中,都強調要帶著目標與問題去讀。當一個人抱定明確的閱讀目標,才能更好地提出屬于自己的問題,進而以積極的閱讀姿態,有意識地在讀書過程中勤于思考,努力找尋問題的答案,如此才可能更好地提高閱讀效率,盡可能做到讀而有獲。
讀書,需要明確閱讀目的。不得不說,面對浩如煙海的閱讀內容,在開始讀之前還需事先了解一本書。只有對自己準備讀的書籍有了大致了解,才會少走彎路,盡量使所讀內容與自身閱讀目的相合拍,“所讀即所需”。為此,需要讀者善于略讀,通過翻看書籍的目錄、前言、后記,大致瀏覽一下書中內容,據此獨立做出閱讀取舍上的判斷。現在有不少人習慣于跟風閱讀,習慣于將閱讀取向交由別人來替自己主宰,這是要不得的。
當一本書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得想想自己要的是什么,得先看看這本書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菜”,別總是抱著“開盲盒”的心態隨意開啟閱讀旅程。這樣,我們就能不斷與自己心儀的書交朋友,就能在閱讀中體味美好,收獲豐盈。周慧虹
- 2022-10-21守護好古籍里的中國
- 2022-10-21第74屆法蘭克福書展開幕
- 2022-10-20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印制質量安全風險警示信息
- 2022-10-20甘肅整理挖掘敦煌書法文化 “以書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