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第八屆上海國際童書展期間,開卷公司公布了中國少兒圖書零售市場趨勢。隨著家長們對兒童閱讀教育的重視,兒童圖書市場規模在近20年的時間里一直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市面上的童書多達十幾萬種,內容及形式豐富多樣,可謂琳瑯滿目。雖然童書市場形勢喜人,可是,面對浩瀚如海的童書,究竟如何選擇適合孩子閱讀的書,如何選擇讓孩子感興趣的書,到底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書還是由家長來為孩子選書?這讓很多家庭都陷入了選書難的困局。其實,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流行了一段時間的分級閱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開這個困局。歐美發達國家在19世紀便開始積極推動兒童閱讀的教育發展。為了幫助孩子學習母語,逐步提升閱讀能力,分級閱讀的做法應運而生。20世紀30年代,美、英等國確立了閱讀讀本的分級標準;20世紀60年代,日本開展研究和推廣分級閱讀的活動;20世紀90年代,中國香港及臺灣地區開始推廣閱讀分級。進入21世紀以來,分級閱讀正在成為全世界的閱讀趨勢。那么,什么是分級閱讀呢?分級閱讀是基于對少年兒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科學分析,根據他們在不同成長時期智力提高和心理發育程度以及閱讀內容、閱讀能力的差異,提供科學的閱讀計劃,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提供有針對性的、難度適宜的分級讀物,使兒童在每一個年齡段都可以找到對應的讀物,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實行分級閱讀,就是根據受教育者不同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選擇適合他們自身特點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正所謂“什么年齡段的孩子看什么書”。兒童閱讀所選擇的讀物要適應其所處年齡階段的心理、智力發育特點,契合其心理承受程度、智力及領悟力,這樣才可能有效激發兒童對閱讀的興趣,使得他們讀有所得,閱讀能力步步升高。分級閱讀體現了兒童教育中以兒童為中心的兒童本位論。兒童本位論主張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成長需求來開展教育活動,堅決反對某些教育者以成人的自我為中心做出揠苗助長的行為。此行為是對兒童嚴重的摧殘。隨著分級閱讀被世界廣泛接受并不斷發展,各種分級閱讀標準體系應運而生并逐步完善,通過提供閱讀能力測評服務來衡量讀者閱讀水平并推薦合適的圖書。目前,國外閱讀標準體系主要有發展性閱讀評估分級體系(Developmental Reading Assessment Levels)、藍思分級閱讀測評體系(Lexile Framework)、指導性閱讀分級體系(Guided Reading Levels)等。
發展性閱讀評估分級體系是全球知名教育公司培生教育(Pearson Education)開發的,這一分級體系是在閱讀測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般做法是由學校組織統一的考試。考試的內容涵蓋了閱讀融入度、朗讀流利度、理解力、連續性和專注力四部分,教師根據孩子的考試成績為他推薦合適的閱讀書目。
藍思分級閱讀測評體系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資助Metametircs教育公司經過15年研究開發出來的,成為全球廣泛應用的英語分級閱讀標準,一般簡稱為“藍思值”。該體系通過同一個度量標尺“L”衡量圖書內容的難易程度以及閱讀者的閱讀能力,這其中包括語義難度、句法難度、結構指標、詞匯指標四個方面。閱讀者可以根據自己測量后的閱讀能力值,在適合自己的藍思值范圍中挑選適合的圖書。
指導性閱讀分級體系也稱方塔斯和皮奈爾(Fountasand Pinnell)分級閱讀體系,是美國使用非常廣泛的一個閱讀分級系統,是由閱讀專家艾琳·方塔斯(IreneFountas)和蓋·蘇·皮奈爾(Gay Su Pinnell)在20世紀90年代研發的圖書分級體系。孩子們根據閱讀內容的詞匯難度、句子長度、主題、語言結構等接受測試,教師會根據他們的閱讀能力,給出合適的閱讀建議和指導策略。
進入21世紀后,分級閱讀逐漸被我國出版界、教育界關注。例如,2001年親近母語研究院主持研發并發布第一個中國小學生中文分級閱讀書目,將兒童分級閱讀書目分為幼兒分級閱讀書目(0~6歲)和小學生分級閱讀書目(6~12歲)兩部分;2008年7月,南方分級閱讀發布國內首個兒童青少年分級閱讀標準《中國兒童青少年分級閱讀內容選擇標準》;2009年7月,接力兒童分級閱讀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兒童分級閱讀參考書目,根據兒童0~3歲、4~6歲、7~8歲、9~10歲以及11~12歲時的身心發展特征,劃分5個等級,作為中文分級閱讀的建議,并為每個級別推薦40本書。
國內兒童圖書作家、出版社也在積極推動分級讀物的開發。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輕松貓·中文分級讀物”、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鵬聲分級閱讀”系列、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中國兒童文學分級讀本”等。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全民閱讀·階梯文庫”系列,雖然冠以全民閱讀,可還是以兒童分級閱讀內容為主,從幼兒到18歲逐年安排適宜的讀本。
2011年,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首次提出“推廣面向兒童的圖書分級制”要求。一些機構開始研發符合中文特質的兒童中文分級閱讀標準,陸續發布了若干分級閱讀建議、分級標準、分級閱讀參考書目等。
雖然分級閱讀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閱讀趨勢,可是,從當當聯合艾瑞發布的《2020年中國K12階段學生“分級閱讀”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中,我們發現中國大部分父母對于分級閱讀尚缺乏認識,更談不上有足夠的重視。《白皮書》指出,有65.9%的父母聽說過“分級閱讀”,而其中真正了解“分級閱讀”的父母只占45.7%。
《白皮書》顯示,絕大多數家長認為自己對孩子的閱讀水平非常了解,但是這僅僅是家長的主觀判斷,其實大部分家長對如何正確了解孩子的閱讀能力認識不足。家長們對自己孩子閱讀能力的認識基本上停留在印象上。至于我們在前面介紹到的,國內外專業機構提出的諸如閱讀融入度、朗讀流利度、理解力、連續性和專注力、語義難度、句法難度、結構指標、詞匯指標、詞匯難度、句子長度、主題、語言結構等測試概念,以及應當如何針對孩子的閱讀能力給出合適的閱讀建議和指導策略等,更是無從談起。
可以說,分級閱讀體現了我國古代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循序漸進的讀書方法。
因材施教的思想是春秋時期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來的。《論語》中記載,孔子的學生子路向他請教:“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行動嗎?”孔子說:“應該先問一下你的父親和兄長吧。”而當另一個學生冉有向孔子提出同樣的問題時,孔子馬上回答說:“應該立刻行動。”公西華聽到孔子兩個截然不同的回答,覺得奇怪,便向孔子請教緣由。孔子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而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不要倉促行事。”
這就是因材施教的具體案例。教育要從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個體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教學,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事實上,在教育上,除了因材施教,還應當因性別施教、因齡施教,因各種不同施教。
所謂因性別施教,指的就是男孩女孩在生理、心理上存在著差異,所以應當在教育上區別對待。一般來說,女孩的語言能力和感情豐富程度長于男孩,而男孩的冒險精神和想象力又強于女孩。那么,在為不同性別的孩子提供讀物、講解讀物時就要注意有所區別、側重。男孩、女孩在認知上的性別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會有各自的特點表現出來,在教育上同樣要區別對待,幫助他們揚長避短,健康發展。
所謂因齡施教,指的就是各年齡階段都各有其特征,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在教育上更要區別對待。瑞士著名心理學家讓·皮亞杰(Jean Piaget)曾經提出過認知發展四階段的理論,認為應當針對一個人認知發展的四個階段實施教育。孔子也有相似的見解,即《論語》中的名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還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在孔子看來,作為儒家群經之首的《易經》,在他50歲之前,難以學得好,要到了相對成熟的50歲之后去學,才可能避免學習中的過錯。這不就是分級閱讀、因齡施教的范例嗎?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提出的“讀書六法”中的第一法就是“循序漸進”。循序漸進就是說讀書要“量力而行”,體現了認知事物的基本方法和規律。朱熹說:“讀書之法,莫貴于循序而致精。”“學者當自博而約,自易而難,自近而遠,乃得其序。”朱熹關于讀書的上述論說是對讀書的循序漸進原則具體而切實的講解,不僅體現了分級閱讀的方法論,還特別強調了“循序而致精”的觀點,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
作為現代閱讀學的分級閱讀方法與我國古代先賢們主張的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等教育和讀書方法,在精神和原理上比較一致,但前者顯然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測試性,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實行。由于現代閱讀學的分級閱讀方法在我國起步較晚,實踐時間較短,兼之中文分級難度大、市場主體參與度薄弱,中文分級閱讀至今尚未普遍開展。盡管如此,我們可以從親子閱讀做起,精心挑選國內新近出版的分級閱讀讀物。認真考察孩子的閱讀能力,為孩子挑選適宜的讀物,有針對性地采取適當的閱讀方法,逐步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促進他們的人格發展與精神成長。可以相信,只要家長們用心地按此去做,在海量圖書面前,選書難的問題應當會得到較好的解決。
(作者:聶震寧 系韜奮基金會理事長,本文刊于《閱讀與成才》雜志2022年第四期;選自聶震寧著《愛上閱讀:學齡前兒童分級閱讀》,大象出版社,2022年版,標題有改動。)
- 2022-10-19劉心武:我這株老梅,還能繼續報春
- 2022-10-09蔣勝男:寫作不是在敲鍵盤 而是在敲掉疑惑之墻
- 2022-10-09著名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任溶溶:“我一輩子就是為孩子們寫書”
- 2022-10-09《布衣老爸的風雪花月》講述翻譯家張谷若和他的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