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胡泳新著《流行之道》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發行。
早在1996年,胡泳便譯介了美國學者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一書,這本數字研究領域劃時代的經典作品開辟了中國數字化研究的浪潮,并對推動中國互聯網的普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胡泳看來,“流行”首先是一種產品,但無論是“引爆點”理論,還是“長尾效應”理論,都無法很好地解釋當下數字時代的流行傳播規律,標榜著“民主化”的數字技術正在帶來相反的東西:權力集中和贏家通吃。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我們對自己追求的“流行”一無所知。
胡泳教授在說明本書創作初衷時寫到:“流行是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為什么有些歌曲、電影、游戲、應用程序或名人會爆紅,而另一些則會失敗?‘走紅’到底是運氣還是有科學依據?本書雖名為‘流行之道’,但并不能揭示某種單一的流行秘密——流行從來沒有完整和完美的公式,因為假如有的話,每個人都會竭力仿效它,那么流行物反而隨之變成大路貨了。然而,盡管沒有流行的成功公式,但流行背后還是有規則可循。這些規則事關我們為什么喜歡我們喜歡的東西,以及流行背后的文化是如何變化的。本書試圖探討這些規則,并折射流行背后的文化變遷。 ”
隨著數字化社會的到來,信息媒介在人們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發生了重大的轉變,龐大的信息平臺在智能算法的加持下改造了人們獲取信息、認識世界乃至塑造自我的方式。數字化的媒介已經不僅僅是我們獲取信息的工具,而成為了人們生活其中的重要空間。當社會化生產、消費與分配的機制被互聯網所中介后,以“流量”為代表的互聯網技術指標成為了指引人們改造世界的“燈塔”。
數字化改變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數字媒介深入我們生活的肌理,像毛細血管一樣鋪設開來,為我們提供必須的信息服務。我們在獲取便利的服務、感受技術帶來的美好體驗時,更應警惕“免費”的包裝下早已標好的價格。“流量至上”思維主導下的互聯網已經暴露出許多問題。
但無論如何,數字化始終是社會發展的一大趨勢,技術、商業、文化、媒介......社會生活是一架高度復雜的精密儀器,那些流行概念和語詞正如維持機器運轉的傳動帶,把每一個個體凝聚成群體。“流行”里既藏著商業成功的機會,也懸掛著收割主體性的鐮刀,我們究竟該如何審視那些流行浪潮帶來的影響,又如何在浪潮之下守住自己的理性生活,需要我們自己鋪設自己的思考之路。
《流行之道》正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窗口,它所指向的不是精英化的思辨游戲,而是關乎當下、關乎每一個人的生存境遇問題。
- 2022-11-23這座醫學圖書館100歲了
- 2022-11-22學《復興文庫》 奮進新時代
- 2022-11-2218世紀法國的書籍生產、思想啟蒙與理性成長再思考
- 2022-11-22展現新時代文學的豐碩成果和嶄新氣象 ——記“中國文學盛典·魯迅文學獎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