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過許多關于母親的著作,今年母親節期間我還編輯出版了一本名為《母愛的學問:名家憶母親》的小書。
我選編的這本書收錄了胡適、郭沫若、老舍、冰心、馮驥才、袁隆平、梁曉聲、趙麗宏等回憶母親的文章,我從教育的視角對每篇文章撰寫了心得,把這本書作為禮物送給那些年輕的母親。讀完《葉珍: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我感覺到它與我以往讀到的關于母親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葉珍》不是一本完整的傳記文學,沒有用報告文學的敘事方式講述母親平凡而偉大的一生,而是用99篇短文,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側面,勾勒出一位識字不多但很有智慧、遠見和胸襟的母親形象。
其次,《葉珍》的作者不是一兩個人,而是一個家族,一個群體。全家總動員,老少齊上陣,25位作者年齡跨度之大、職業領域之多、居住區域之分散,是一般的著作中少有的。
再次,《葉珍》的寫作過程前后達18年之久,這是一個寫作的馬拉松,也是一次教育的持久戰。難得的是,他們把寫作的過程變成了教育的過程,年輕的后輩們在寫作的過程之中,走進了前輩的生活、前輩的精神世界,了解了家族的歷史,了解了家鄉的變遷,了解了時代的發展。
讀完《葉珍》,讓我對傳統的中國家庭教育尤其是中國的農村母親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對朱文泉將軍的母親有了新的認識,對朱文泉本人也有了新的認識。
第一,葉珍是一位有著樸素而自覺的教育意識的母親。書中的葉珍一生懷孕13次,生8人,存4人,雖然家境貧寒,但是堅持節衣縮食讓孩子上學,特別是讓女兒也努力完成學業。她積極支持女孩子讀書,確實是非常不容易的,這說明她對于教育改變命運有著樸素的認識,能夠自覺地意識到教育的價值。
第二,葉珍是一位有著智慧愛的優秀母親。書的開篇《摘瓜花》,就是一個充滿智慧愛的故事。朱文泉三四歲的時候,追小花貓到了番瓜地,看到好玩又好看的番瓜花,情不自禁地摘了好多。這可是未來的果實啊!被媽媽發現后雖然表情嚴厲地喝令他停止采摘的行為,但是并沒有因此體罰責罵,她知道這是孩子的好奇心使然。于是,她耐心地告訴孩子:“這個不能摘,摘了就不結瓜了。番瓜是好東西,災荒年能救人的命。”當天晚上,這些番瓜花成為全家人的盤中餐。
第三,葉珍是一位注重品德教育的母親。朱文泉的妹妹朱文俊回憶說,小時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規矩”二字,一切生活都在規矩之中,這些規矩讓他們學會了循規蹈矩、三思而行。書中有一個《砸餅砣》的故事,講的是父母外出,讓朱文泉看家。其間他與小伙伴玩砸餅砣的游戲,輸掉了不少地瓜干。媽媽告訴他:“瓜干可以有坑,品性不能有坑。”這句話讓朱文泉記了一輩子,“心靈,被媽媽擦亮”。
第四,葉珍是一位以身作則、榜樣示范的母親。言傳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是中國家庭教育的傳統,孔子就主張“其身正,不令而行”。朱文泉在《拐磨》中講到的媽媽帶著他拐磨的故事,也讓人印象深刻、心生感動。媽媽帶著他拐磨中的堅持,讓兒子學會了勞動謀生的技能,鍛煉了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精神。
第五,葉珍是一位善于激勵、正面教育的母親。葉珍雖然沒有學過心理學,但是她的教育方法是完全符合心理學原理的。印象最深的是《走到最前面》這篇文章。朱文泉回憶小時候和同學們在鄉間小道邊走邊說時,媽媽揮手向他喊道:“小大子(文泉的乳名),朝前面走,走到最前面去!”“走到最前面”這句話,從此一直印在朱文泉的心中,也足足影響了他的一生。
《葉珍》不僅僅是一本紀念父母、感恩母親的書籍,更是一本關于母親的教科書。母愛是一門學問,葉珍是一面鏡子,值得所有的母親學習。
- 2022-11-17《藝術為人民:延安美術史》:從延安美術實踐中汲取養分
- 2022-11-17母愛毋傷
- 2022-11-14敘寫父子間的“雙向成長”——讀肖復興長篇兒童小說《春雪》
- 2022-11-14《中國人的大局觀》:為有源頭活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