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食單》
評委點評:
作者是會寫的人,更是會吃的人。品讀《人間食單》過后,你會愈發篤信這一點。所謂會吃,講究的不是吃食的名貴、檔次、排場,而是食材的地道,并且知其味、享其樂。蘆蒿是野菜,只有長在江邊,經過日曬、雨淋、江水浸才正宗。青扁豆和芋頭紅燒,如果再加點五花肉,“簡直就是天上人間的味道了”。新鮮,正是食材的靈魂,舍此無他。寫美食之種種與種種之美食,更多的時候是文字點到為止的簡潔,不做多余的渲染,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更讓讀者被誘惑得欲罷不能。
《大國小村》
評委點評:
這本書兼具宏觀視野與細節觀察,作者以沉穩的目光,來重新審視與鄉村有關的鄉愁,并忠實記錄受到城市化大潮沖擊的鄉村之舟,如何保持傳統美的風貌,以及如何適應宏大敘事下的轉型之痛。作者出生的村莊被水庫淹沒,在他看來,消失的村莊與現存的村莊,都是鄉村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追尋消失村莊的影子,更有利于人們珍視現存村莊的魅力與活力,并竭力阻止村莊再次大面積墜入消亡。
《人間一格》
評委點評:
這本隨筆集主要書寫鄉村,以及與親人之間的互動交流。開篇《回劉村》體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寫作風格,作者嘗試以強烈的個人化風格與幽默感,來改變非虛構作品的慣有表達方式,在文本之外,讓讀者可以更為直接地走進這一年齡段人的內心世界,作者文字之溫暖與戲謔,與前代作家有諸多不同,內里之細膩,值得體會與回味。
《敦煌山水畫史》
評委點評:
敦煌石窟保存了公元4-14世紀內容豐富的壁畫,石窟壁畫中大量的佛教故事畫、經變畫往往都以山水景物為背景,從而留下了各時期極為豐富的山水畫資料,較為系統地反映了千年間中國山水畫發展的歷史。
《豆腐》
評委點評:
《豆腐》是“世界最美的書”得主朱贏椿全新的概念主題書。在一塊豆腐里,感悟中國人吃的智慧,品嘗平淡生活的情與味。一句“白菜豆腐保平安”蘊藏著至簡的哲理,一盤小蔥拌豆腐教人處世“一清二白”;一聲賣豆腐的吆喝回蕩著濃濃的鄉愁……豆腐已經不只是一味簡單的美食,更是一個代表歷史、飲食、文化的精神符號。
《故園驚夢》
評委點評:
古典園林是了解中國文明的一扇窗,更是每個中國人的精神花園,寄托著我們對理想生活、與自然同居的向往。清華大學教授賈珺通過爬梳文獻、實地考察、復原想象,重現了古代名園的景觀,生動講述了掩藏在園林背后的故事。
《未來往事》《未然的歷史》
評委點評:
人類對認識未來的強烈渴望,催生了科幻文學。最偉大的科幻大師,都擅長用中篇講故事。《未來往事》與《未然的歷史》,是“中篇科幻佳作叢書:科幻劇院系列”的第一輯,收錄國內外優秀科幻作品15篇,涉及“平行宇宙”“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神經網絡”等科幻母題,充滿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這套叢書讓我們從標準答案中抬起頭來,開始眺望未來的星空,在一個更為悠長的時間線索中思考人類命運。
《與塞涅卡共進早餐》
評委點評:
斯多葛哲學作為一種實用哲學在當下備受追捧,它崇尚理性,注重培養人的內在品格,以應對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曾位居古羅馬權力之巔,也曾孤身被流放荒島。他憑借斯多葛哲學,始終保持著內心的平靜、自由和人格的高貴。在《與塞涅卡共進早餐》一書中,作者大衛·菲德勒結合當代人的生活,闡釋塞涅卡的哲學思想對當下的指導作用,比如如何處理和時間的關系,如何克服擔憂和焦慮,如何將挫折轉化為成長機會,如何保持真實并為社會作貢獻……當人生陷入困境,不妨問一句:哲學家塞涅卡會怎么做?
《開場:女性學者訪談》
評委點評:
《開場:女性學者訪談》試圖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破除學術圈性別壁壘。全書以一問一答的形式,與11位學者展開了深度訪談,圍繞學思歷程、性別身份與學術研究關鍵詞,回溯了各自的思想脈絡,盤點了她們的不滿與困惑,野心與夢想;同樣,這些生命經驗也是大部分現代女性所共同擁有的痛與快樂。
《亞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東部亞洲海域為中心》
評委點評:
這是葛兆光先生在博士生課程講義的基礎上打磨而成的一本著作,讀完整本書讓讀者猶如沉浸式地體驗了一次課程,有提問有講解有延伸閱讀,葛兆光授人以魚的同時授人以漁。本書不僅僅是從周邊看中國的一個實例,更重要的是展現一種方法,通過一些縱橫交錯的歷史細節和厚重的文獻典籍,開拓讀者看待歷史、地理的視野。
- 2022-12-152022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報告發布
- 2022-12-15長篇報告文學《紐帶——中老鐵路紀行》出版發行
- 2022-12-15《中國古代封泥全集》亮相上海博物館
- 2022-12-15云南楚雄生物多樣性系列繪本新書發布 展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