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書話】
作者:談鳳霞(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互聯網時代,世界各地的時事新聞瞬間傳播,風景生活也都可以一覽無余。雖然網絡縮短了時空距離,但是對于一方水土的深刻認知,唯有真正踏入才能有切身感受,而且這份感受不僅是關于異域,也連帶著我們的故土;不僅關于我們的所來、所在,也關于我們的所往。作為異國他鄉的匆匆過客,會有屬于過客的新鮮而獨到的目光,甚至也可能會留下過客的美好足跡,找到未來的行走方向。荊凡以自身南非生活經歷為藍本創作的兒童小說《遙遠的彩虹班》就鋪展著這樣的目光,銘刻著這樣的足跡,也昭示著作者對教育和文化的多重思考。
《遙遠的彩虹班》 荊凡 著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一
這部小說中的異域不是我們頗為熟悉的西方歐美國家,而是相對冷門的非洲最南端。南非因其先后被荷蘭和英國殖民的歷史及世界各國移民的當代交匯,帶來眾多的民族和種族,美麗的南非成了民族的大熔爐,被譽為“彩虹之國”。故事的主人公蘇遠母子來到南非開普敦,領略了南非的山海、草原、野生動物等綺麗的自然風光,這些炫目的熱帶風光讓他們驚嘆和沉醉,但無法撫慰他們在異國的孤獨和渴望。
蘇遠一家在南非除了和一些中國朋友來往,也結識了南非當地的外國朋友,同胞鄉情和跨國友誼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豐富的情調和溫潤的感動。蘇遠一家對于文化有著開放的眼光,他們參觀南非的藝術博覽會,拜訪南非祖魯民族的友人。“彩虹之音”一章濃墨重彩地渲染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尤其是多民族的音樂展示。音樂既凸顯了民族的特色,同時也消泯了民族的隔閡。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幫助,是他們的國際交往準則。蘇遠爸爸在外地得了瘧疾的危難之際,南非友人不離不棄地關照;在蘇遠母子騎車和開車遭遇危險之時,好心人伸出了援助之手,讓他們感激萬分;蘇遠媽媽也接受了外國鄰居的孩子進班學習中文的請求。作者以蘇遠一家在南非的兩年生活經歷來展現南非社會的風土人情,目光中大多是欣賞,但也有對于社會治安等問題的批判。
身在異國,真正讓蘇遠母子心心念念的,是“母語中文”這片根植于文化土壤中的“精神家園”。 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認為“語言是存在的家園”,語言、存在、思維三位一體。語言學派的代表人物維特根斯坦甚至主張哲學的本質就是語言,語言是人類思想的表達,是整個文明的基礎。《遙遠的彩虹班》并非旨在探討形而上的哲學,而是立意在于與語言緊密聯系的文化。蘇遠到達南非后,需要學習英語來更好地融入當地學校和文化;但是在情感上,他更傾心于自己的母語,更加覺察到中文的美和親切。這是目光在兩種文化之間逡巡過后的自然選擇,母語聯接著我們的民族身份和文化認同。定居南非的華人家長都希望下一代的孩子能夠學習中國語言,以了解和承接民族文化之根;而外國友人則出于對中國的好奇和喜愛而希望能學習中文。林如薺在開普敦開設的中文學習班收了七個不同膚色和身份的孩子,但相同的是他們對于中文的熱情。林如薺沒有把中文當作交際語言來教授,而是用心地選擇中國詩詞,傳達語言本身及其內在的文化底蘊之美。從語言哲學來說,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世界顯示的方式就不同。中國古典詩詞顯示的是優雅的詩意、含蓄的情致,可以讓孩子們觸摸中華民族的文脈,感受其雋永的氣韻,增益其對于中國的親近之心。
小說節奏舒緩,作者沒有刻意設計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而是以散文般的筆致平實地講述蘇遠母子的過客生活,而學習中文則成了作者構想主體故事的情節線索,尤其在小說的后半部分更是集中筆力,層層推進地烘托這一事件之影響與意義。蘇遠一家臨回國前,費盡周折地去尋找老師來延續“永遠的彩虹班”。他們回顧過去:“兩年上課的時光像彩虹一樣閃著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光,在三個人的腦子里閃過——在異國他鄉的漢語荒漠里,他們竟然在這小小的書房里挖出了一口母語的井,養育了一片小小的、小小的綠洲。”作為過客,這片“中文綠洲”是他們在南非開普敦這個異國他鄉留下的足跡,是他們的不舍,也是欣慰。
二
在異域土地上,蘇遠母子也留下了成長的足跡。從初來乍到時對于陌生世界的忐忑、遭遇危險時的驚恐,到和南非友人交往中的融洽,再到建立中文學習班之后的適應,尤其是在中文的學與教中找到了自身的根基和價值。蘇遠變得更加自信大方,林如薺也在一連串的考驗中,找到了作者所言的“自適”。很多時候,生活環境的變化是對成長的一種催化劑——無論是對大人還是孩子,逼著我們走出熟悉的舒適區,去面對和接受新的挑戰。這需要勇氣、耐心、智慧。在不同文化的對照甚至碰撞中,我們需要清醒地辨識自身文化的優異與缺失,去蕪存菁地吸收異域文化以取長補短,在保持自己身份之際又擴展自己的世界,并思考可以有何增進文化交流的作為并付諸實踐。
南非是一個盛產寶石的國度,在這部以南非為地點的小說中,蘇遠欣賞過南非自然界的奇特寶石,鐘情于母語中文這塊熠熠閃光的文化寶石,也珍愛跨越國界的友誼的寶石。《遙遠的彩虹班》的“遙遠”其實暗含了遠與近:在遙遠的異國他鄉發展了對于自身母語文化的“親近”,也生發了和異國文化及友人的“親近”,而“彩虹”的豐富顏色則代表了多元文化的包容。小說中多次寫到南非的圓形田地:“田地中,有的圓則和別的圓相互擁抱著。還有的,三三兩兩,各種排列組合。這些特別的田地,有的滿圓碧綠,有的整圓金黃,也有的被對半劈開,在同一個圓里種了兩種不同顏色的作物。”這一描寫看似閑筆,實則是神來之筆。新奇的圓形田地既是南非的一種特色地理風貌,也象征了在這片土地上各色文化的兼容并包。圓形代表了圓融與和諧,而各種色彩的圓更是體現了當今世界所需要的和諧并存、美美與共的兼容并包精神。因此,《遙遠的彩虹班》是融匯了中華民族氣韻與當代世界氣象的文化與情感的結晶。
- 2023-01-05評散文集《心謠》:歸來,民謠依舊少年
- 2023-01-04貫通歷史與現實的青年信仰讀本——評《跨越百年的信仰對話》
- 2022-12-29被詩注視的歷程 ——品讀《越過山頂的太陽》
- 2022-12-29每顆星都值得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