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罐茶
茯茶
傳統茶點
春尖
文\李子偉
在大西北的農村,自古就有一種獨特的品茗風俗習慣——罐罐茶,特別是在甘肅天水、定西、隴南一帶,這種飲茶文化非常流行。罐罐茶不像是西湖龍井、鐵觀音一樣為茶的品類,而是因使用罐罐煮茶而得名。
甘肅人喝罐罐茶以天水地域為中心,很多老年人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喝罐罐茶。罐罐茶者,不離罐罐,天水及隴中人用的罐罐是黑陶小罐,僅一握之大,當地人叫“區區罐”。舊時天水人喝罐罐茶,會在自家火盆上泥上三個錐形的咀頭,上邊放一個錐形的鑌鐵水壺,用來預熱水,下邊火口上置一個區區罐,里面注上水,水燒沸后,斟入一個小白瓷杯,然后往區區罐里下進茶葉,放在火口上烤一烤,待茶香飄出,再把白瓷杯里已燒開的水重新回入區區罐里燒起。用的燃料多是樹根或其他秸柴類,火力小,要邊吹邊燎熬煮較長時間,區區罐內的茶湯才能煮沸。這樣熬煮的茶湯因為熬煮的時間長,又是慢火,茶汁均勻浸出,味道豐盈,勝過快速煮出來的茶湯。
在茶湯熬煮時,因為主人常會用一根小棍在區區罐中攪動,所以天水人又把喝罐罐茶叫“搗罐罐茶”。茶煮好后,主人或獨飲,或二人對飲,高高舉起區區罐,往小白瓷杯里傾倒,茶汁很濃,扯成一條線。酙好茶后,先不著急飲,而是從旁邊的碟子里拿起預先準備好的饃等面點,咬上幾口墊底,然后才舉而飲之,也就是一口茶汁,很苦很香,要的就是那個味道,初喝此茶的人往往會“醉茶”。莊農人如此這番反復操作,一罐茶喝敗了,渾身熱氣陡增,便精精神神上地了。當然,喝罐罐茶時他們會在火爐上烤上饃,喝茶前可以先小吃幾口護胃,也有不少人搭配油香酥和油圈圈,誰嘗了都會由衷地發出“美得很”的贊嘆吧。
隴南的兩當縣、康縣,陜南的略陽縣這三個地方雖屬二省三地,但處在同一個生態區域內。此三地喝罐罐茶的習俗大同小異,區別在于程序繁簡與用料的多少而已。而所用的煮茶的黑陶罐,比天水的區區罐要大得多。
兩當人喝罐罐茶,比天水人稍復雜些,農人早上起來,先把埋在火塘里的火種撥開,生起火來。山區人家家有火塘,一進門,一般是靠右手有一道短墻,墻后邊是一鋪大炕,墻下面有個炕眼門,炕眼門前用磚塊砌一個正方形的火塘,大架柴從早到晚燃燒著,熱力從炕洞里傳進炕里。主人生好火后,往掛在火塘上方的铞罐里注上水(此铞罐掛在鐵絲上,做成一個對接的活扣子,可以上下升降)預熱。
喝茶時,主人會先把包谷面饃切成勻稱的片片,一一煨在火塘周圍讓火烤,然后往黑陶罐內放入茶葉,煨在火邊烤,等烤出了香氣,倒出茶葉,再往罐里注入水,把茶與鹽、生姜和提前炒好的油面,一起擱入罐中熬煮,同時也用一根小棍在其中翻攪,使茶葉與茶料均勻融和。茶湯煮好后,倒進瓷杯,茶香、油香、鹽姜的鮮香滋潤,香氣四溢。這時包谷面饃片片烤得焦黃,脆酥可口,谷香蕩漾,主人先吃上一片糯香的饃片,然后舉而飲之,那種氣氛與環境,至今思之,猶向往矣。當地人把此茶也叫油茶。有時主人在煮茶時,會在火燼中放幾顆核桃燒烤,經過燒烤的核桃油香充盈,作下茶點心,更增美味。
康縣人喝罐罐茶比較復雜了,過去農村人依然用黑陶小罐煮,后來改變為用大的器具。康縣中、北部講究喝“三層樓”的罐罐茶,煮茶時,先往罐中注入冷水,水快開時,依次放入茶葉、鹽、花椒、茴香、蔥根等調料燒開,然后摻進提前炒熟的麥面,煮好后,倒進碗中,最后調入炒好的雞蛋花(攤成蛋餅切條)、豆腐丁、土豆丁、油炸小麻花、核桃仁、油鍋渣(煉完大油的油渣)等混和調料,食飲兼具,以飲為主,其味濃香可口,諸味諧調,人人喜愛。中、上層漂浮著雞蛋花、蔥花、麻花、油鍋渣,中層懸浮著核桃仁,下層沉著豆腐丁、洋芋丁,幾層并不截然分開,有時相混,色、香、味俱全,入眼、入口、入心、奪神。康縣罐罐茶喝過二次,一次在岸門口農家,是煮罐罐飲;一次在縣城街上,是在鍋里煮的,雖不及小罐茶,但用料到位,亦是過齒不忘。
流傳至今,隴上各地的罐罐茶雖然在形式上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但是有一點始終不曾改變,那就是喝茶的禮儀。西北人看似粗獷豪放,但在喝罐罐茶時,也講究小口品茶,慢條斯理,需要個安靜的環境。這種禮儀的遵循,并非刻意,而是一種自覺的堅持,這也是罐罐茶的魅力所在。每一杯茶里都有人生,每一杯茶里都有故事,老人喝過之后總有回憶,一段一段的故事娓娓道來,說的是他的人生閱歷,是農村人的樸實家風。
“紅爐煨香茶,談笑度韶華”。樸實無華的罐子,簡單的食材,一杯熱乎乎的小罐茶,這便是甘肅飲茶人的質樸情趣。
- 2023-02-08遇見非遺 遇見茶
- 2023-02-08古人的年夜飯,年輕人先舉杯
- 2023-02-03古人大型猜謎游戲:看圖說吉祥
- 2023-02-03英國詩人談“兔”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