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成縣風光。 陳爭強攝
甘肅成縣,是千年古縣,也因為縣名,被稱作“成功之城”。
在浩蕩的歷史長河中,位于秦嶺南麓的成縣,被隴南大山環抱,圍出平闊的盆地,滿目的斑斕和豐贍。
成縣礦產資源豐富,幾乎每座山都是礦山,每條溝都是礦床。這里盛產鉛鋅礦,一列列礦車從地下幾千米的斜井運出礦石,先運送到破碎車間,再進入磨浮車間。每天,約有超過五千噸的鉛灰色石頭從地下運出,經過一道道精密的采選工藝,變成閃耀著銀光的鉛錠、鋅錠。
在兒時的記憶里,繁華的小城,是十里八鄉的孩子向往的地方。從城里回來的伙伴炫耀著蓮湖公園,他們坐在旋轉木馬上照相,身后是亭橋與荷花。去礦山背礦的父輩們,帶回來游戲機、玩具,讓我特別渴望自己有一天能走出大山。
十五歲那年,我考上武都的衛校。那時全縣只有一座停著十幾輛班車的汽車站,為趕最早的班車,父親帶著我天不亮就出發。我們出小鎮,翻山越嶺,過拋沙河,天亮時趕到城里,吃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餛飩。外出求學三年間,我一次次路過和揮別小城,大街上穿梭著不多的汽車,有時還有毛驢、羊群趕過盤旋路。
中專畢業后我分配到鄉下工作,兩年后又去省城上大學,我就像過客,無緣探究小城的底細,一次次與小城失之交臂。
哥哥大學畢業去了嘉峪關工作,我選擇回到成縣,好照應父母。那一年春天,我像飛回來的一只候鳥,工作調進小城,正式投身小城的懷抱。那一年,小城向北的路走到德賢大橋就是盡頭,城市還沒有鱗次櫛比的高樓。
那些年,我經常約朋友爬梁山,游泰山廟,去飛龍峽,上南山,走遍小城的大街小巷。我們吃遍了小城的飯館,同谷北路的油茶麻花、煎餅,東新街的餛飩,隴南大道的岐山臊子面,口齒留香。
汶川特大地震波及成縣,兩年后,成縣遭遇特大暴洪災害,小城接連遭受兩場重災,都在國家扶持下重建家園。兩次災后重建,小城增添了體育館、醫院、學校、橋梁道路、水庫,全縣有四萬多戶人家從土坯房搬進了新樓房。我在小城結婚生子,真正融入了這座城市的煙火,目睹了它的過往與新生。后來,我在小城購買了小區樓房,搬家那天恰逢大雪節氣,紛紛瑞雪從天而降,父母高興極了。在新家的陽臺上,我望著小城一天天崛起、生長。
春風初度時,漫無邊際的油菜花,滿山遍野的桃花,把成縣山川繪成了多彩的世界。
山披羅裙水織輕紗的小城,空氣潮潤,負離子充裕,飽含的水氣滋潤著小城人喜悅的面龐。山林間,遍布著天麻、靈芝、山茱萸、黃芪、黨參、石斛、柴胡、何首烏、虎杖等多種草藥,這里還有珍稀的紅豆杉、楠木。成群的白鷺在河邊翩翩起舞,宛如玉鏡的磨壩峽水庫蓄滿瓊漿,雞峰山自然保護區儼然一座生態大觀園,引得游人紛至沓來。外地自駕游的人們,從成都、西安、蘭州,沿著新修的十天高速公路,來成縣旅游。
2018年3月,隴南成縣機場通航。我從家門口坐上首航青島的飛機。世世代代出行不便的人們,一時間紛紛出去看大海,登長城,游外灘,外面的世界一下子近若咫尺。
群山環抱的小城,翠綠滿眼。云海中蓊郁的樹木一天天稠密,山下面拔地的高樓一丈丈生長,舊城改造的工地上,幾十座塔吊不停地旋轉、起吊。曾經逼仄破陋的北街棚戶區,拆除了歪墻爛瓦,拓寬了市政道路,建起了高樓大廈,上千戶回遷的群眾,有了比過去明亮寬敞的新家。
到了夜晚,穿城而過的青泥河兩岸,彩燈點燃火樹銀花,音樂噴泉別具柔情揚灑。屋內,女兒正在畫畫,她畫了長長的火車停在站臺,畫了蔚藍天空中的飛機……現在,這些我童年的憧憬,已全部成真。這些年,我常常去城邊的杜甫草堂,遙想公元759年寒冬寓居此地的詩圣,如果再去他住過的飛龍峽,還能找到路嗎?
我寫下一篇篇文字,寫我晚上下雨白天灑滿陽光的小城,寫隴上江南的青綠山水,寫兩條穿城護城挽城入懷的河流,涓涓滋養著小城的美,沿途灑下歡聲笑語,盡是幸福和美好。
因山而名因水而靈的成縣,有一句俗語是“謀啥啥好,干啥啥成”。除舊迎新之際,那些坐飛機從五湖四海回來的游子,和當年的我一樣,滿心滿眼都是這多彩的故鄉。
- 2023-02-08自在寧家莊
- 2023-02-08一棵樹的見證
- 2023-02-08馳騁的駱駝刺(外一章)
- 2023-02-08【知味甘肅】不一樣的隴上罐罐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