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香港,在許多人印象中,這里是時尚之都、美食之都、購物天堂。不過,對于香港市民來說,除了這些,香港還是一座閱讀之城。
一個周六的上午,記者來到位于銅鑼灣高士威道66號的香港中央圖書館。根據事先查詢的資料,該圖書館應在10:00開門。離開館還有半小時,圖書館門前已排起了隊,連門前的噴水池旁也坐了不少人。
許多市民都是帶著孩子一起來的。一位母親說:“我和丈夫每周末都要抽出半天時間帶孩子來這里。”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目前有70家固定公共圖書館,累計登記讀者約477萬。2021至2022年度,公共圖書館到訪人次超過1348萬,借出的圖書資料逾2807萬項。
濃厚的“喜閱”韻味也成為這座國際化都市的一道別致風景,吸引越來越多愛書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時間退回至1962年,香港有了第一家公共圖書館。
彼時剛啟用的香港大會堂,坐落于中環核心地段,是香港第一座為市民而建的多元文化藝術中心。這棟建筑集表演場地、博物館和圖書館等不同設施于一身,市民在欣賞文娛表演節目、參觀藝術品展覽之余,還可博覽群書。
起初,香港大會堂公共圖書館有藏書約5萬冊,開館首日就收到3000多份圖書證申請,4個月內發出17000多張借書證。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市民獲得知識的途徑比較少,公共圖書館就成為很多市民獲得資訊的重要場所。”香港公共圖書館總館長江美儀說。
“我中學時期的很多時間都是在南葵涌公共圖書館度過的。”香港公共圖書館高級館長周麗珊說,走進公共圖書館,只覺得整個世界突然安靜下來,讓人可以完全沉浸在閱讀中。“記憶里,常常和同學一起在公共圖書館的自修室里溫習功課。”
1965年,九龍第一家公共圖書館成立;9年后,新界居民也有了自己的圖書館。自此,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的居民皆可就近探索閱讀之樂。
經過60余載的發展,公共閱讀設施已遍布全港。除了70間不同規模和類型的固定公共圖書館分布在香港的每個區內,在那些無法設置固定圖書館的社區,還設有12間流動圖書館、112個流動服務點和3個自助圖書站。
周麗珊介紹,為了更方便市民閱讀,社區圖書館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它不僅提供借閱圖書的服務,還會根據具體情況為不同的服務群體提供特色圖書。
在九龍城區一幢屋苑的管理處內,就設有一間社區圖書館。記者見到一位年輕母親正拿著一本《美味家常粥面料理》津津有味地翻閱,她說,社區圖書館的藏書豐富實用,為他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據周麗珊介紹,在香港,像這樣的社區圖書館還會設于青少年中心、長者中心或社區服務中心等地。工作人員通常都會做充分的市場調研,根據當地社區主要讀者情況,安排館內資料的配置。
“在青少年較多的社區圖書館,藏書會集中于旅游、學習資料等;在社區服務中心,家庭親子、兒童繪本、生活百科全書較為豐富。”周麗珊說。
截至2022年,香港公共圖書館館藏達1519萬項,香港中央圖書館已獲指定為多個國際組織的托存圖書館,例如聯合國、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糧食計劃署等。
“香港的生活節奏快,市民工作繁忙,許多人都有固定的閱讀習慣。”江美儀說,很多市民常常在等車、乘車、吃飯時會進行碎片化閱讀。因此,不斷升級更新公共閱讀服務設施,才能更好滿足市民多樣化的閱讀需求。
“縱使科技發展,實體公共圖書館也不會被取代。”在香港公共圖書館高級館長何高霖看來,公共圖書館是與時俱進的。“以前是存儲知識的地方,等讀者來看;現在公共圖書館是將知識推送給市民,逐漸會發展成為社區匯聚中心的角色。”
如何吸引更多市民走進公共閱讀空間,在有限的資源內盡量滿足多樣的需求,購書也是一門大學問。
江美儀說,在選擇圖書館資料時,除了會參考最新的出版目錄、書籍樣本、本地及海外暢銷書目等,還會根據市民的閱讀興趣、社會熱門議題等采購圖書館資料。同時,讀者也可以通過香港公共圖書館網站遞交購書建議。
位于銅鑼灣高士威道66號的香港中央圖書館(1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近年來,我們增加了內地出版商出版的介紹國家發展的書籍,如《大國遠見》《雙循環格局:中國經濟新布局》等,以幫助市民更好了解祖國。”江美儀說,香港公共圖書館也在不斷加強有關憲法、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等內容的館藏及相關電子書,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及民族自豪感。
“香港的公共圖書館不僅僅是閱讀、借書的場所,它還自覺肩負著豐富城市文化生活的使命。”江美儀說。 (新華社記者黃茜恬 )
- 2023-02-09《狂飆》帶火《孫子兵法》,當代人該如何“正讀”這部兵書?
- 2023-02-09《中國共產黨處分違紀黨員批準權限和程序規定》單行本出版
- 2023-02-09商務印書館發布2月十大好書 葉嘉瑩先生《一瓣心香》首發面市
- 2023-02-09報告文學:長汀綠 綠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