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書《歷史的微聲》不久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有讀者問我,你寫這么多書,要看多少書啊,哪里有這么多時間呢?這個問題算是問到點子上了。我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做家務、工作、上下班,所剩時間就非常有限了。大家都有多讀書的愿望,但無奈時間不多啊!
我也糾結過這個問題。在教學和科研之外,我很少有時間讀與工作沒有直接關系的書,但這個狀態在我眼睛出了問題以后,發生了根本改變。
2014年3月,我在美國得克薩斯A&M大學當教授,來上海出差時,右眼突發視網膜脫落。雖然前后做了兩次手術,視網膜修復了,但右眼幾乎喪失了閱讀能力。從那時起,我的閱讀和寫作基本就靠左眼了。在手術恢復期,本應少用眼,但我一方面要給學生上課,另一方面要寫作,因此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真是屋漏又遭連夜雨,這時我又收到美國斯坦福大學出版社的審稿邀請。雖然我可以以眼睛為由謝絕,但還是經過一番考慮,決定接受這個任務。畢竟,出版社找到一位合適的評審人不是件容易事,選擇我,一方面是因為我對那部書稿涉及的領域比較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對我學術和學識的認可。況且,我的兩本專著都是這個出版社出的,過去合作非常愉快。又要保護好僅存的左眼,又不愿放棄自己的學術追求、從此“躺平”,擺在我面前的當務之急是——如何最有效地使用眼睛。
我決定采用聽書稿的辦法。哪知道,這個嘗試,竟讓我的閱讀量有了一個質的飛躍,聽書成了我主要的閱讀形式。而且這個改變,使我的閱讀量數倍于過去。視網膜脫落沒有影響我的閱讀,反而促使我讀了更多的書,正應了那句老話:“上帝為你關掉一扇門,就會為你開啟一扇窗。”
我當時用的是三星手機,下載了一個朗讀軟件,從頭到尾聽完了那部英文書稿。我邊聽邊做筆記,書聽完,審讀報告的草稿也差不多形成了。從這個初次實驗中,我嘗到了甜頭,又接著聽其他書。后來我改用蘋果手機,本身自帶朗讀功能,存在手機“圖書”應用中的書都可以聽。后來,我在手機中又下載了幾種閱讀軟件,更多格式的電子書都可以朗讀了。
就這樣,雖然每天科研、教學、寫作、行政事務安排得很滿,我還是能找到時間讀書,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聽書”。最近六七年來,無論多忙,我平均每天的讀書時間應該不少于兩小時,手機成為我的讀書利器。通過手機自帶和下載的朗讀軟件,不同格式的文件都可以朗讀。從起床穿衣整理床鋪到洗漱早餐,從走路到外出辦事購物,從在家打掃衛生、做飯洗碗到飯后散步,我都可以聽書。有時失眠睡不著,或是醒太早又不想起床,我就打開聽書功能,時間一點都不浪費。而且現在藍牙耳機的續航都能達到幾十個小時,非常方便,聽書時也不會打擾旁人。
讀書方法因人而異,每個人也因目的不同、習慣不同,而有不同方法。但我始終認為,無論是學者、學生還是一般讀者,閱讀范圍一定要超出自己的專業,視野一定要開闊。
我主業是研究歷史,但我的閱讀范圍包括人類學、文學、社會學、政治學等,此外還大量閱讀各種虛構和非虛構作品。我可以自信地說,只要發現感興趣的書,我幾乎都能找到并把它們讀完。在我的電子設備中,裝著各種專業和非專業的電子書,每次出差的旅途中,就是我閱讀的好時機。一年算下來,這個閱讀量是非常大的。近些年,只要有朋友抱怨忙得沒時間讀書,我就把這個方法熱情推薦給他們。(作者:王笛 系澳門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
- 2023-02-14扎根火熱生活 書寫偉大變革
- 2023-02-06領略行走之美 ——讀王良勇散文集《尋蜀記》
- 2023-02-01《灘涂地》:一粒鹽里住著一個故鄉
- 2023-01-31在《遇見中國服飾藝術》中尋覓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