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于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工地、卻堅持吟誦詩詞三十載的朱彥軍,在自己五十歲時,迎來了人生的一次詩意飛躍,不僅贏得了中國詩詞大會亞軍的頭銜,還被靜寧縣有關部門聘任為文化館正式工作人員。大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之快意,但開心之后,他很快就回歸了“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寧靜。
一見如故
詩圣杜甫44歲時在五言長詩《壯游》里提到自己自幼聰穎、長于詩文時說“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而朱彥軍對詩詞的喜歡,也是從小學開始的。
上小學的朱彥軍,被學到的第一首詩歌《鋤禾》所吸引,打動他的除了朗朗上口的韻律(當時被他理解為讀起來順口),還有那幅生動的插圖。那位頭戴草帽、手持鋤頭,頂著烈日在田間勞作的老農形象,就像他的父輩,讓他倍感親切。老師講完的當天,他就能夠背誦這首短小的古詩了。
從此,朱彥軍就迷上了詩歌。沒有詩讀的日子,他甚至找一些同樣讀起來上口的順口溜和兒歌來背。
朱彥軍的父親朱德功今年81歲,1962年畢業于平涼衛校。他年輕時也喜愛中華古詩詞,家里藏有《唐詩一百首》和《毛主席詩詞》各一本。
到了三年級的時候,學會了用新華字典的朱彥軍,便開始啃這兩本書。
遇到不認識的字,就查字典,注拼音,然后再背誦,這兩本書也可以說是朱彥軍小學期間僅有的課外讀物。到五年級的時候,他已經可以背誦《毛主席詩詞》的全部內容,《唐詩一百首》里有差不多一半也能熟練背誦。
3月22日,記者在朱彥軍的家里采訪時,在這兩本發黃的書籍上,看到了他當年用略顯幼稚的筆跡標注的拼音。“當時畢竟識字不多,理解有限,背的都是些五言七言絕句,但一些長詩詞背起來就費勁了。”朱彥軍說,“直到現在這兩本書我還保存著,無論到哪里打工,都是隨身攜帶。也經常誦讀里面的詩詞,雖然都是可以背下來的,但是每一次誦讀,都有新的收獲。”
意外輟學
上了初中后,朱彥軍對詩詞依然無比著迷。
新課本發下來之后,他都會先讀里面的詩詞。基本上領到新書的第一個晚上,他就會像加班一樣通宵讀完。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不讀完覺得心里面不踏實”。接下來,他就會利用早晚讀的時間去背誦,用最短的時間把課本里面的詩詞背完。然后就去借高年級同學的語文課本,抄里面的詩詞去背。初一年級時,初二、初三語文課本里的古詩詞,他基本全部背會了。
就是這樣一個勤學上進的孩子,居然陰差陽錯地在初中畢業后走上了輟學打工的道路。時間已經過去了30多年,朱彥軍的父親朱德功也到了耄耋之年,但在回憶起這段往事時,語氣里依然充滿了愧疚。
那時候的朱德功在紅寺鄉政府上班,因為平時工作繁忙,基本都是一兩個月才回一次家。有一次他回家后看到朱彥軍在炕上躺著,詳細詢問后才知道是得了肛門腺外露的疾病。正是因為這場大病,讓朱彥軍錯過了中考。在那個假期里,朱彥軍的老師多次來到他家,動員品學兼優的他再去復讀一年,來年繼續考高中。“但那個時候社會上讀書無用論的歪風比較盛行,加上周圍不少同齡人都輟學了,而且不斷有小伙伴來攛掇朱彥軍出去打工,他就心動了。我當時也沒有再堅持,就這樣,早早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朱德功不無惋惜地說。
但是,朱彥軍對詩詞的癡迷,并沒有隨著離開校園而消退。
從1992年起,朱彥軍輾轉多個城市打工。在大城市的工地上揮灑汗水的同時,這些城市的新華書店里,也留下了他虔誠而又謹慎的身影。
每到一個城市,朱彥軍首先要找的就是這里的新華書店,還有夜市上的舊書攤,他會在這些書攤上淘《讀者》《青年文摘》之類的書籍。
每逢工地放假或者是因為下雨等原因停工時,朱彥軍就會長時間泡在新華書店。“當我干活累了,躺在床上讀一首自己喜歡的詩詞,沉浸在詩詞的意境中,一天的疲勞就跑到九霄云外了。”朱彥軍這樣說。
書不負人
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
在采訪過程中,朱彥軍反復說:“我喜歡讀詩背詩,這是最好的放松方式,對我來說是一種快樂而不是負擔。”
詩詞讀多了之后,朱彥軍也逐漸從詩詞里找到了精神力量的源泉。比如,他特別喜歡毛主席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兩句詩就是他打工路上克服困難的法寶;而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就是朱彥軍情緒低落時候的強心劑;“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則是他保持積極樂觀心態的精神動力。
朱彥軍和妻子陳玉玉是經人介紹于1996年結的婚,已經攜手走過26年風雨。她這樣評價自己的丈夫:“踏實、靠譜,體貼妻子,關心孩子,孝敬老人。”
陳玉玉沒有上過學,在她樸素的理解中,多讀點書總沒壞處,再說朱彥軍也從來沒有因為讀書影響干活。
在朱彥軍老家的堂屋里掛著隴東人家常見的中堂,字是靜寧當地書法家所寫,蒼勁有力。中間是清代平涼籍詩人江錠詩作《讀書云臺山》的片段:
寂寂無人境,空山坐小庵。
苔痕侵小露,翠色上晴嵐。
松老人心古,花香酒氣酣。
偶然開一卷,千古共清談。
對聯則是“忠孝二字傳家國,讀書萬卷教子孫”,可謂非常貼合老朱家的精神氣質。
在中堂邊上的一個相框里,有朱德功給兩個孫子寫下的寄語:“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好好學習,將來為人民服務。”
夢想舞臺
自從2013年偶爾看到河北衛視的《中華好詩詞》后,朱彥軍就一直在關注同類節目,直到2016年中央電視臺推出《中國詩詞大會》。
他常常邊看電視邊答題,有時會答得比電視上的選手好一點。從那個時候起,朱彥軍就想著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去參加一次詩詞大會。
為了這個目標,朱彥軍開始更加努力地背詩詞。每一次看詩詞大會,他都會把里面之前沒聽過的詩句,包括點評老師的講解全部抄下來,“我始終相信,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為了盡快提高自己的詩詞儲備量,他要求自己最少兩天背一首詩,短一點的詩一天背一首。
經過幾年的精心準備后,朱彥軍在2020年報名參加詩詞大會第五季,并順利通過了海選。當接到詩詞大會導演的電話時,朱彥軍著實高興了一陣子,他覺得自己這么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終于可以去央視的舞臺上展示一下,也可以和全國的詩詞愛好者面對面交流了。
“當時我在內蒙古打工,老婆在靜寧老家,我把這個消息打電話給她說了之后,她不太樂意。因為那一年我是6月份才找到活,那時候才干了4個月,沒掙多少錢,兩個孩子上學要錢,家里面花銷要錢,如果參加詩詞大會,肯定影響到打工掙錢。經過綜合考慮,我還是放棄了參加比賽的機會。”回憶起這段往事,朱彥軍依然帶著遺憾。
一舉成名
錯過詩詞大會也沒影響到朱彥軍對詩詞的熱愛,他內心深處依然有個夢想——無論遲早,總要去參加一次。第八季的時候,朱彥軍又報了名,經過層層篩選再次被選中。這次由于工地受疫情影響正在放假,妻子也支持他去北京參賽。
到了北京和百人團的詩友們交流之后,朱彥軍坦言:當初報名時的那點信心瞬間就消失殆盡了。
“我發現他們不光平時背的詩多,看的書也特別多,而且他們看的都是那種特別專業的書,比如唐詩宋詞鑒賞詞典。當你和他們聊一首詩的時候,兩句詩他們能說一個上午。他們對一首詩的歷史背景、寫作環境,包括作者當時的心境,都能如數家珍一樣說出來。而我因為平時舍不得買書,只是抄了一些詩句來背,所以和他們比起來差距很大。”回憶當時的參賽之路時,朱彥軍十分謙虛地說。
但是幸運女神始終在眷顧他,朱彥軍不僅沖出了百人團,走上了詩詞大會的舞臺,而且一路沖進決賽,并最終獲得亞軍獎杯。一時間,以農民工身份亮相詩詞大會的他,成了全國媒體的寵兒,“朱彥軍”三個字也不斷出現在各大社交平臺的熱榜上。
今年3月,靜寧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文,聘用朱彥軍為縣文化館正式工作人員,他用30年的苦讀,實現了人生的逆襲。朱彥軍告訴記者,“這是一份很多人夢想的職業。在工作分工上,館里讓我主要從事國學和傳統文化方面的工作,通過開展培訓、講座等形式,面向各個階層的群眾傳播國學知識、弘揚傳統文化”。
好將一點紅爐雪,散作人間照夜燈——這是朱彥軍對自己未來的希冀與鞭策。
文/圖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 盧偉山 張鵬翔
- 2023-04-03在張家川 遇見干面鍋盔和罐罐茶
- 2023-04-03阿來做客樊登直播間 半小時銷售24000冊
- 2023-04-03《高質量經營》:挖掘企業持續增長的秘密
- 2023-04-03【新華書單】讀天下 閱未來 直播特刊|悅讀 悅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