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中國草》新書發布會22日在福建福州舉辦。作者鐘兆云(右)向“菌草之父”林占熺贈書。 龍敏 攝
中新網福州4月23日電 (記者 龍敏)22日,鐘兆云長篇新著《奔跑的中國草》在福建農林大學舉辦新書發布會。該書以長篇報告文學的方式忠實記錄、全景再現“菌草之父”、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科技報國的典范事跡,講述中國草在世界奔跑、造福人類的故事,讓讀者看到一位農林科學家的夢想與堅持。
據介紹,《奔跑的中國草》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和福建教育社聯合出版,首印3萬冊。
有讀者評價稱,“人生什么最美?一個人能走多遠?林占熺及其團隊告訴了我們。文藝作品什么最美?文藝工作者什么最美?一位文藝工作者能走多遠?鐘兆云告訴了我們。”
“中國草”奔跑不止
林占熺教授為解決菌業生產中日益嚴重的“菌林矛盾”這一世界級難題,懷揣夢想,無數次試驗,發明以草代木、培養食藥用菌的技術,在助力無數人擺脫貧困之余,也闖出了菌草改善生態之路,并在“一帶一路”上大放光彩。如今,菌草已走出國門,為國際減貧和生態環境保護貢獻中國智慧,成為中國促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典范。
新書發布會上,林占熺回憶道,1971年調到三明真菌所工作,當時從國外引進椴木栽培香菇技術。那時,為老區貧困地區貧困農民著想,提出探索“以草代木”使貧困農戶脫貧的新途徑。
1983年,林占熺為什么有“平坦大道”不走,卻走上陡峭山路攀登的科研路?林占熺揭秘道,當年到閩西老區長汀縣考察,扶貧需要發展食用菌生產,但“菌林矛盾”突出,“以草代木”發展食用菌課題與許多人介紹過,都很贊成。但十多年過去了,仍然沒有人開展這項實驗。雖然當時校領導找他談話,希望其往行政工作發展;但他還是選擇了為老少邊窮民眾脫貧,而走上了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路。
“我深深體會到,菌草技術只有在中國才能產生,只有在這個時代才能蓬勃發展。”在林占熺眼中,偉大祖國和人民給菌草人必勝的信心和無窮的力量,鼓舞和支持著菌草人,肩負自己的使命擔當,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把這棵“中國草”傳播到世界各地。
出生于1943年12月的林占熺仍奔跑不止、奮斗不息,奮斗在科研和生產一線。“我們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民族復興洪流中的一滴水,最終匯入浩瀚滄海,融入歷史篇章。”
為英雄書寫歌唱
此書33萬字,是作者鐘兆云志在“為英雄立傳,為社會立德,為民族立魂”的又一部精品佳作。該書中,鐘兆云用文學的筆調、詩意的語言,客觀地講述了林占熺教授與草打交道,讓“中國草”在世界奔跑、造福人類的故事。
鐘兆云系福建省委黨史方志辦副主任、福建省作協副主席,迄今已有近2000萬字作品在海內外問世,出版專著《劉亞樓上將》《辜鴻銘》(三卷本)《葉飛傳》《我的國籍我的血》《海的那頭是中國》《谷文昌:只為百姓夢圓》及鄉村三部曲等40多部,含傳記、報告文學、長篇小說、散文集、詩集,有作品被英譯出版。
雖然20世紀90年代就知曉菌草,但鐘兆云坦言剛開始創作時有些猶豫,“不僅因為工作繁忙,時間緊張,還因為林教授太知名,新聞媒體報道連篇累牘,山海情中的凌教授更讓人印象深刻,還能寫出新意來?”
“英雄理應謳歌禮贊,他們是民族不敗的脊梁、社會進步的明燈,是超越時代的模范、后人景仰的先賢。”鐘兆云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林占熺教授和菌草的故事令自己很感動,由此也希望用自己的文字讓菌草的故事更完整、更深刻,不那么支離破碎。
在采訪林占熺和菌草團隊過程中,鐘兆云曾跟隨林占熺教授輾轉前往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等地實地探訪。鐘兆云說,在連續采訪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地域、從不同國家和地區暫回大本營的菌草人后,從他們的身上和所經之路,真真切切看到了什么是崇高的普通,什么是偉大的平凡。
“無數次被他們感動流淚了,林教授以自己和家人、團隊的巨大犧牲鑄就了讓聯合國叫好的菌草事業。”鐘兆云說,“你能想到這樣一位感動中國的專家,仍擠在100多平方米的老舊房子中,天花板因受潮霉跡斑斑,家用電器和家具都很普通老舊。”
面對參加新書發布會的福建農林大學學生,鐘兆云寄語說:“面對在《奔跑的中國草》書里書外奔跑的林占熺老師和他的團隊,我們有理由給自己加油、讓自己加速,帶著使命,帶著對生活、對自然、對未來、對祖國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的熱愛,帶著中國心,用力奔跑。”
鐘兆云也期待更多讀者通過這本書了解林占熺的菌草故事。在他眼中,“中國草”百折不撓奔跑不止,在與自然界和平共存中,可以爆發出無窮的力量。(完)
- 2023-04-24調查:2022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4.78本
- 2023-04-24《中國歷代法書精品大觀》《中國歷代繪畫精品大觀》面世發售
- 2023-04-24甘肅:倡全民閱讀活力共建“書香隴原”
- 2023-04-24《月亮姐姐當媽媽》首發 月亮姐姐、凱叔、孫茜暢聊育兒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