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胡曉宜
(胡曉宜,以下簡稱胡,劉雁翔,以下簡稱劉。)
胡:看簡介里《走進天水》定義為天水的導游書,作為一名研究伏羲文化及地域文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史學者,我很好奇您怎么會想到去出這樣一本書?
劉:要說這本書的緣起,還真有些機緣巧合。這些年外出旅游,看到不少漂亮的導游書,如“孤獨星球”系列,時不時就有自己也嘗試著做一本的想法。的確,我想為我生活過30多年、研究過30多年的天水寫一本書,講好天水故事。我在甘肅教育出版社出過三本書,有良好的合作關系。某天去教育社辦事,順便拜訪薛英昭社長。一見面,薛社長就和我談論做“走進甘肅旅游文化叢書”的設想。他知道我對天水地域文化情有獨鐘,就委托我先做一本天水的,如果做成功,便以此為模板,再做其他地州市的。就這樣我們一拍即合,三年之后,便有了這本漂亮的《走進天水》。我的本業(yè)是歷史,但一直懷揣文學夢,家里的藏書文學和史學一半對一半,我可以將文字寫成旅游書應有的模樣。
胡:其實據我所知,天水這些年多多少少也編寫過此類書籍,相較而言,您覺得自己這本書的特色在哪里?
劉:的確,這些年關于天水的旅游書頗有一些了。至于怎么樣,這里我們不好評價,我就直接談我這本“關于天水的旅游書”的特色。
一是做到了圖文并茂。全書配插關于天水名勝古跡、風俗民情等的美照188幅。有了諸多的美照,書的文字便有了花衣裳,珠聯(lián)璧合,滿眼風光。二是編排巧妙新穎。用了四個單元:“看景也要聽景”“來天水和在天水”“百聞不如一見”“此處任由我行”將旅游四要素——吃、住、行、游的內容安排得妥妥帖帖。一看目錄就很清楚,還真有那么一點意思。三是特別突出實用。做旅游書用得上才是硬道理。這本書寫作的宗旨是——設身處地從旅游者的角度看問題,努力做到要讓旅游者用得上。全書突出美食、美景,介紹歷史人文、縣區(qū)概況、交通住宿……以“導”字貫穿始終。比如寫景點,只選耐看、好看的。具體寫的時候,簡單交代景點概況,重點介紹景點的“看點和亮點”,并開門見山點出基本旅游資訊如“到達”“開放時間”“門票價格”等。四是文字平實流暢。旅游書的文字可以活潑些、文藝些,但不能故弄玄虛,以自己的寫代替旅游者的游。這本書的文字是下了推敲功夫的。寫資訊追求真實、準確,所用數字全都是市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據。追求文約事豐,追求能寫出真東西。
胡:如您所說,《走進天水》細致到如同一本小百科,而您這位業(yè)內公認的學究,此番也算是小清新了一回。寫作這本書的過程和研究歷史有何不同,想必很多讀者對此比較感興趣。
劉:作為專業(yè)歷史教師,這幾年,我不時想些——是考證歷史重要還是敘述歷史重要之類的問題,最后想的不了了之。說實話,我還真有些考證癖,不過,兩者相較,我內心深處還是喜歡敘述歷史。像黃仁宇《萬歷十五年》,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寫得多好。這本《走進天水》算是我敘述歷史的嘗試,雖然這本書敘述的不限于歷史。
研究歷史在于求真務實,最高境界是最大限度還原過往的歷史場景。寫旅游書用的是歷史研究的結論,也無需加參考文獻、注釋之類的東西,文體也自由。我研究歷史空間上基本不越今天水市境,寫這本書讓我多年研究天水歷史的成果都派上了用場。很好很好!
胡:作為史學者,有這樣的心態(tài)真是不錯。
劉:我對自己的研究做過一個概括,就是一個地方三個人。這一個地方便是天水。三個人是上古時期的伏羲、中古時期的杜甫、近現(xiàn)代的馮國瑞。研究天水歷史好比是吃桑葉,而《走進天水》好比是吃桑葉吐出的絲。
胡:不錯,套用您書中的話,天水,一個稱之為“羲皇故里”的地方;一個文化底蘊深厚,名勝古跡眾多,被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地方;一個身在大西北黃土高原,卻敢叫“隴上江南”的地方;一個看著名字就有好感,來過還想再來的地方。看到今年節(jié)會期間,您還適時推出了一本新書《羲皇故里與伏羲文化》,這里也有機緣么?簡單談一下這本書的情況吧。
劉:還真是機緣巧合。為了展示歷屆公祭伏羲大典和伏羲文化旅游節(jié)的成果,天水檔案館等單位聯(lián)合舉辦了“伏羲頌——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jié)回顧展”,社會反響很好。展覽過后,市檔案館認為有必要編著一本全景式展示伏羲文化的圖書,以更好地宣傳和推介天水伏羲文化,擴大天水伏羲文化的影響,為一年一度的公祭伏羲大典和伏羲文化旅游節(jié)助力,于是就邀請我來擔綱編寫。我研究伏羲文化有些年頭,近年來又積累了一些伏羲文化的新材料,也有心出一本伏羲文化新書。就這樣,我愉快地承接了編寫任務,三個月后便有了這本《羲皇故里與伏羲文化》。
胡:對,也算是一個好的梳理。我大致翻了一下,可以說是鉤沉探幽了,細致到能看到明朝秦州伏羲廟的祭祀方案。
劉:這本書主要是突出了資料性,突出了伏羲祭典。用四個章節(jié)對歷代國家層面的伏羲祭祀歷史,唐宋以來天水的伏羲祭祀,1988年以來省市公祭伏羲大典做了比較全面的記述,還有一個亮點就是鉤沉探幽,從史籍中找回了明朝秦州伏羲廟的祭祀方案。另外,還論證了天水為什么能夠稱“羲皇故里”,記述了伏羲廟、卦臺山等伏羲文化遺跡,輯錄了歷代歌頌伏羲詩文,綜述了伏羲文化研究成果。是一本能提供準確伏羲文化知識、了解天水伏羲文化的專著。
胡:這么多年一直研究伏羲文化,自己覺得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劉:在這本書之前我出過《伏羲廟志》《大哉羲皇——中華龍源與伏羲文化》兩本專著,其中《伏羲廟志》修訂再版,印數一萬多冊。發(fā)表相關論文多篇,其中《伏羲文化及其精神實質》刊于2005年12月14日《光明日報》,《崇拜伏羲 禮贊中華文明》刊于2016年5月1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黃河流域伏羲祠廟及伏羲信仰研究》,算是為伏羲文化研究作出了一些貢獻。
說到收獲,一是訓練了我的學術研究能力。《伏羲廟志》第一版1995年出版,當時我31歲,剛過而立之年,以此為基點走上了學術道路,也使我的學術道路越走越寬。這本書2003年修訂再版,現(xiàn)在我還在修訂,準備退休之后出第三版。堅持不懈地研究伏羲文化,搜集資料,考證資料,使得我比較熟練地掌握了史學研究方法,在研究其他歷史問題時也能得心應手。二是研究成果被承認,為弘揚伏羲文化做了學術支撐。如關于卦臺山、伏羲廟沿革的考述成果,關于伏羲祭祀的考述成果、輯錄的歌頌伏羲的詩文等都被大量引用。學者最大的幸福是他的研究成果被承認、被應用,在這點上我是比較幸運的。
胡:讀史書可以明智,讀詩書讓人靈秀。這幾年您都讀些什么書,能否為讀者推薦幾種?
劉:我讀書較雜,歷史、考古等專業(yè)書籍之外,喜歡讀散文、隨筆及學術名家的自傳。喜愛的作家有魯迅、胡適、梁實秋、楊絳、季羨林、孫犁、汪曾祺、賈平凹、董橋等。我的老師趙儷生先生的自傳《籬槿堂自敘》是我的枕邊書,不時翻閱。讀書各有所好,開卷有益,讀就是了,還真不好推薦什么。記得趙逵夫先生在一次講課時說過,讀書就要讀名家的經典著作。對,讀書就要讀大家公認的經典著作。
“天水是一座小城市。小的瓷實,小的豐富多彩,小的能留住歷史的命脈——像一家中式風格裝修的博物館。似乎一段廢城墻、一塊碎陶片都能講述一個又一個動人故事。隨便從哪個小巷道進去,歷史深厚的讓你陷入‘白馬為鐵驪,小兒成老翁。’隨手一指便是歷史,抓一把黃土都是人文。來到天水看風景,風景在悠悠的歷史中搖曳。行走在天水的大街小巷,盡情感受歷史脈搏的跳動。”
5月5日晚,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機構聯(lián)合發(fā)起的2022—2023年度中國美好生活城市發(fā)布盛典在成都舉行,我市榮登“十大魅力打卡之城”。為了讓廣大讀者深入了解古城厚重的歷史文化,今日重新整理推出本報記者與天水知名學者劉雁翔所著《走進天水》訪談,該書系《走進甘肅》旅游文化叢書的探路石。書中涵蓋廣泛,且有翔實的歷史考究,同時也有景點、美食等歷史由來,通過重讀這本書,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天水。該書目前為天水較為全面的一本旅游指南,既可作為了解天水的鑰匙,也可作為旅游天水的助手。
- 2023-05-11父親給我上的三堂家庭“微黨課”
- 2023-05-08陸羽《茶經》與唐代茶文化
- 2023-05-06今日立夏:夏淺勝春最可人
- 2023-05-06【滴水藏海】 春風已度玉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