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對年輕人而言,閱讀正在重新成為一種潮流。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青年閱讀正呈現出三大趨勢:一是閱讀量和閱讀率在持續緩慢提升;二是青少年對新媒體閱讀興趣濃厚,比如手機閱讀和有聲閱讀、視頻講書等等;三是青少年在新媒體閱讀中,也呈現出碎片化、淺閱讀、視頻化、娛樂化的傾向??傮w而言,盡管多少也會受到網絡時代某些負面趨勢的影響,當代青年的閱讀率和閱讀量,仍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這一背景下,“是否閱讀”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如何閱讀、為何閱讀,才是更值得關注并探討的話題。
每個熱愛閱讀的人,都相信書籍在他們的生命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沒有書籍,就沒有輝煌的人類文明。對個體而言,閱讀也是汲取知識、收獲成長的重要階梯。不過,相比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種稍顯功利的傳統表述,書籍的價值更在于它能以一種有條理、可復現的形式,幫助我們將知識與思想的吉光片羽組織起來,讓我們形成自己的思考,把握心靈與頭腦的自主權。每一段靜心閱讀的過程,都是一個讓人得以獨立思考的時間窗口。越是在“信息大爆炸”的互聯網時代,這種體驗越顯得彌足珍貴、無可取代。
很長一段時間里,常有人說,電子書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實體書。就算想要買實體書,網購的價格也更便宜,屬于書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平心而論,這些觀點所引用的事實的確存在。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書店因此就該退出歷史舞臺,更不意味著我們不再需要作為公共空間的書店。
在數個世紀的文化發展史中,書店從來都不單是一個買書賣書、進行錢貨交易的場所。如果實體書店產業僅僅作為一種零售業存在,當然競爭不過經營成本更低的網絡書店。當下,實體書店如果想要生存下去、破局出圈,最重要的就是發揮其難以取代的公共空間作用。通過精心選書薦書、組織文化活動、開展專題講座等形式,書店可以成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成為傳遞真知的共享客廳,以及個體與個體、社群與社群之間的文化紐帶。
在某種意義上,中國青年報社開設“溫暖的BaoBao青年書店”的實踐,正是這種“書店精神”的具象化體現。通過新文化業態和新媒體的賦能,青年書店既在一場場交流活動、一個個文化場景中通過閱讀傳播著青春奮斗、活力四射的“向上向善好活法”,也做到了將中青報文化資源更緊密地同廣大市民連接起來,將“青春元宇宙”與一代代青年的奮斗和美好生活需求連接起來。
不論是追問閱讀的意義,還是發揚書店的價值,都將使我們更加貼近“全民閱讀”的理想社會氛圍。推進全民閱讀事業,既能為每個人的生存發展提供精神滋養,也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注入澎湃動能。(楊鑫宇)
- 2023-05-22作家莫言為書法“拋磚引玉” 愿更多年輕人“重拾”毛筆
- 2023-05-22讀《像天才一樣思考》:揭開天才的神秘面紗
- 2023-05-22讀逄春階長篇小說《芝鎮說》:一部“說出來”的小說
- 2023-05-22《了不起的故宮寶貝之神韻匠心》開啟預售 跨界融合讓故宮文物“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