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青木川古鎮,我就被金溪河的一汪碧水治愈了。
老街上,一條窄長的石板路綿延在高大古樸的民居之間。灰瓦的屋檐下掛著一串串紅燈籠,燈籠上赫然寫著“青木川”三個字。老街的煙火氣息濃厚,賣核桃饃的,賣炸香葉的,賣竹編制品的,還有賣臘肉和豆豉、豆干的……我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一路走,一路看。想起作家葉廣芩在《青木川》一書中所說的一句話:“視覺的沖擊,紙質的書籍是不能企及的。”
關于青木川的歷史,我很多也是從《青木川》一書里獲取的。尤其是生活在青木川的歷史人物魏輔堂,他的一生更是富有傳奇色彩,亦正亦邪的人物特征,至今仍被世人所津津樂道。
我們在老街的古跡里尋找著歲月流逝的光與影,緊接著又來到跨越金溪河的飛鳳橋上,橋頭有賣茶葉茶水的人家。我們圍桌而坐,邊喝茶水邊聽賣茶葉的老人講述傳奇人物魏輔堂的故事。修橋鋪路、建校資助貧困孩子上學,老人給我們歷數著魏輔堂為青木川所作的貢獻。金溪河畔的風一陣陣地從時光深處吹來,推著我向青木川的更深處走去。
飛鳳橋的這端是人來人往的新街,和老街一樣彌漫著濃厚的煙火氣息。新街的后面坐落著魏氏莊園,通往魏氏莊園的路旁,有果園、菜地和快要成熟的油菜田。一邊是綠蔭掩映下的雕梁畫棟,一邊是歲月靜好的農家小院,新舊故事在這里交替,我恰好路過,成為故事里的一個過客。
往回走的時候,我驀然抬頭,看見一家老宅子門前,有一位老人正在伏案疾書。走過去定睛一看,《青木川》的書赫然映入眼簾。那位老人正在其中一本《青木川》小說的扉頁上題字。
原來這位題字的老人正是魏輔堂的少校參謀主任徐種德的兒子。記得作家葉廣芩在“說不盡的青木川”里提到過徐種德老人。他是魏輔堂資助過的學生里面,唯一一個學成歸來輔佐魏輔堂的人。
作家葉廣岑曾私下問過徐種德老人:“你可以不回來,回來了,一輩子不得伸展,何苦!”徐種德老人只回答了四個字:“知恩圖報。”
我在徐家后人的介紹下,走進這座老房子里,房間的墻壁上掛著徐種德老人的一些歷史資料,還有作家葉廣芩的題字“種德書屋”。
我選了徐家后人正在書寫的“廣讀史書 博古通今”的那本《青木川》小說,放入書袋里。淡雅的書香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陪伴著我繼續行走在青木川的石板街上。
走出老街,我來到位于古鎮后面小山坡上的輔仁中學。輔仁中學是魏輔堂于1942年修建的私立中學,相對于石板巷里的熱鬧,這里靜靜悄悄。我站在校園里,看著中西合璧的學校大禮堂,看著莊嚴的校門和古樸的校舍,思緒游走在歷史的塵煙里。
校園里一名值班的工作人員從我身邊路過,他說:“你來得正好,明天我們就不接待游客了。學校除了節假日,平時是不對外開放的。”
“來得正好!”多好的一句話。我掂著裝有《青木川》小說的書袋,走出校門,站在小山坡上,拿出手機,穿過層層綠葉的間隙,把青木川留給我的背影拍了下來。
只此《青木川》,只此青木川!
□秦繼芳
- 2023-05-22“離太陽最近”的圖書館
- 2023-05-22敦煌吐魯番文獻 字詞考釋的里程碑——評《敦煌文獻語言大詞典》
- 2023-05-22在公共文化空間中看見閱讀的力量
- 2023-05-22作家莫言為書法“拋磚引玉” 愿更多年輕人“重拾”毛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