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文如何更好地“出海”?
【《中國新聞》報記者 李騰飛 作者 羅魯嶠 報道】根據日前頒布的《2022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輸出網絡文學作品1.6萬余部,市場規模突破30億元(人民幣,下同),海外用戶超1.5億人。“狂飆”的中國網絡文學如何更好地“出海”?民進中央文化藝術委員會委員、金影科技創始人侯小強從事網絡文學出版工作十余年,曾打造“少年和你”“嫌疑人X的獻身”等爆款IP,他近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中國網文在海外的崛起才剛剛開始。我們每年輸出國外幾千本書,卻在國外沒有多少耳熟能詳的作品,不能算是真正地走出去。”對此,侯小強提出了對于中國網絡文學“出海”新路徑的思考。
東方神話“自帶流量”
侯小強指出,海內外讀者最為追捧的奇幻、玄幻、仙俠、科幻等類作品,其基本敘事模式是“存在超能力想象”的神話敘事,而這恰恰與最受歡迎的好萊塢電影敘事模式類似。
大英圖書館收藏的16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同樣也是這些神話敘事類型占多數。網絡文學是在數千年神話敘事源流譜系中、人類重塑文明的潮流中發展而成的,其觀念源頭、角色原型等模式源自于華夏神話、歐洲神話,也受到世界大眾文學、好萊塢電影和電子游戲的影響。
在中國,網絡文學繼承了現代神話敘事的創作方法等元素,這使得華夏神話不再是《山海經》等典籍里面的短小神話故事,它已因網絡文學而發展為枝繁葉茂的全新神話體系。
近年的熱播影視劇中,有六成由網絡文學作品改編,依據東方神話背景、角色原型等進行再創造,提供了歐美奇幻文藝所不能達到的精神境界。比如根據“三生三世系列”改編的《三生三世枕上書》在騰訊視頻海外站WeTV以及Rakuten Viki、Viu等流媒體平臺上線后,連續多周位居泰國、越南、菲律賓視頻平臺周播量第一。根據網文IP改編的電視劇《扶搖》《慶余年》《將夜2》等,也讓原著小說在海外走紅。
學會“新瓶裝舊酒”
“讓世界聽我們的故事只是目的,怎么用對方接受的方式聽我們中國的故事更為重要。”侯小強說。
他舉例說,國風游戲《原神》近日推出的新角色人物“迪希雅”用自己的積蓄成立基金幫助沙漠地區出生的孩童,這個游戲設定打動了全世界的玩家,他們在現實中發起慈善募捐。“希望工程”官方賬號今年3月初發文致謝稱,5天內收到來自9萬網民的240多萬元捐款。不止國內,來自東南亞、歐美的玩家也開始組織類似捐款活動。
“《原神》能憑借一個游戲角色讓中國的‘希望工程’火到海外,證明跨海營銷不是單一依靠文化符號就可以做到的。真正重要的,是形成打動人心的敘事方式。”侯小強說,“因此,在新時代向海外讀者講好中國故事,不僅要掌握經典敘事模型,更要學會‘新瓶裝舊酒’,用年輕人熟悉的話語體系去和國外讀者溝通。這些都需要通過必要的培養和引導、提升的過程。”
培養作家和譯者
十多年前,侯小強作為盛大文學首席執行官,推動盛大文學與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合作推出“網絡文學作家培訓班”。他認為,對于網絡作家的培養應繼續進行。
對于網絡作家而言,這樣的培訓“不僅讓他們從中國看世界,也要從世界去看中國”。這需要學習好萊塢、韓劇的運作,同時讓網絡作家們學習經典小說的敘事模型。侯小強認為,現在絕大多影視故事都脫離不了莎士比亞、阿加莎·克里斯蒂、東野圭吾等作家的敘事模式。“一個可讀性強的小說,它的故事模型和經典敘事模型往往有相當的匹配度。”
此外,好的翻譯對于網絡文學出海也很重要。侯小強舉例說,科幻小說《三體》的譯者劉宇昆畢業于哈佛大學英美文學專業,他用西方熟悉的敘事模式重新建構了這部小說,讓《三體》在海外取得了斐然的成績。侯小強建議,“應該由一個國家工程來支持翻譯工作,讓更多像劉宇昆一樣既有西方閱歷又有東方背景的翻譯家來擔綱文學作品的翻譯工作”。(完)
- 2023-05-24《讀懂黨章》出版發行
- 2023-05-24《廣東文學通史》發布 共5卷約240萬字
- 2023-05-24用科學筑造智慧夢想:“科學筑夢 啟智增慧”——兒童科普閱讀論壇在京召開
- 2023-05-24【為你讀書】《每天挖地不止》:挖出一個家族的傳奇往事